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我們也許羨慕那些以熱情為業的人,但我們不該誤以為他們摸索的過程和一般人有所不同,他們很可能也花了好長一段時間尋找真正想做的事。

文:安琪拉.達克沃斯

「追隨你的熱情」是畢業演講的熱門主題,我自己以學生或教授的身分,已經參加過夠多次畢業典禮。我敢打賭,至少有一半的演講者都強調,做你所愛有多重要。例如,長期擔任《紐約時報》填字遊戲編輯的威爾.修茲(Will Shortz)告訴印第安納大學的學生:「我給諸位的建議是,在生活中找出你最愛做的事情,想辦法全職投入。人生苦短,應該追隨心之所向。」

貝佐斯(Jeff Bezos)告訴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他離開曼哈頓金融圈,放棄高薪與社會地位去創立亞馬遜的故事:「再三考慮後,我選了比較不安穩的路,追隨自己的熱情。」他也說:「無論你想做什麼,你會發現,對現在做的事情缺乏熱情,你會無法堅持下去。」

這類建議不是只有在炎夏六月天、穿著畢業袍時才聽得到。我訪問每位恆毅力典範時,也一再聽到幾乎一模一樣的字眼。

英國記者萊西(Hester Lacey)也是如此。萊西從2011年開始,每週訪問一位像修茲、貝佐斯那樣的成功人士。她在《金融時報》的每週專欄訪問對象十分多元,包括時尚設計師妮可.法希(Nicole Farhi)、作家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音樂家郎朗、喜劇演員麥可.帕林(Michael Palin)、巧克力專家尚塔爾.考迪(Chantal Coady),或調酒師科林.費爾德(Colin Field),萊西都會問同樣的問題:「驅動你的動力是什麼?」、「萬一明天你突然失去了一切,你會做什麼?」

我問萊西, 她從200多位「超級成功人士」(mega successful people,這是萊西的說法)的訪談中學到了什麼。萊西回答:

「我一再聽到他們提起一句話:『我熱愛我做的事。』也許說法有點不同,通常他們會說:『我熱愛我做的事』,也會說:『我真的很幸運,每天起床都很期待工作,等不及想進工作室,等不及要投入下一個專案』等等。這些人之所以投入工作,不是因為他們必須做,或是因為可以賺很多錢⋯⋯」

追隨所愛,都是騙人的?

從小到大,我很少聽到「追隨你的熱情」這句話。我聽到的是,在「現實世界」生存,遠比我這種嬌生慣養的年輕人想像的還重要。長輩告誡我,「找到熱愛的事」這種過於理想化的夢想,可能讓人一步步邁向貧困與絕望。大人也提醒我,像醫生之類的工作收入好、地位高。長期而言,保障會比我當下想要的東西更重要。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說這些話的人是我父親。

「那你為什麼要當化學家?」有一次我問他。「因為我父親叫我這樣做。」他的語氣完全不帶一絲埋怨,「小時候,我最愛的科目是歷史。」他接著說,他也很喜歡數學和科學,但是大學選系時,他真的別無選擇,家族企業是做紡織的,我的祖父派他的每個兒子去念和紡織製造各階段有關的科系。「我們的事業需要化學家,不是史學家。」

後來,中國的共產革命提前結束了家族事業,我父親來美國定居不久就去杜邦工作,一做35年,退休時是公司內最高階的科學家。

以我父親常為了工作上某些技術或管理問題廢寢忘食的那種投入程度,還有他職業生涯的成就來看,他認為「以實務為重,而不是以熱情為重」的看法,或許才是對的。

但是,建議年輕人追求熱愛的事物,真的這麼荒謬嗎?過去10年左右,研究興趣的科學家有了明確的答案。

首先,研究顯示,我們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時,工作滿意度遠高於其他情況。這是匯集了近百個研究、涵蓋各行各業後進行綜合分析的結論。例如,喜歡抽象思考的人,不喜歡管理流程複雜又細瑣的專案,他們寧可去解數學題。喜歡與人互動的人,不喜歡整天面對電腦的工作,他們比較適合跑業務或教書。此外,對自己工作有興趣的人,通常整體生活也比較快樂。

第二,對工作有興趣時,工作表現也比較好。這是另一個匯集過去60年、綜合60個研究的分析結論。工作者的個人興趣和職業相符,工作成果較好,對同事比較有幫助,在職時間也較長。大學生的科系和興趣相符,學生的成績比較好,輟學率也比較低。

當然,你沒辦法找到一個工作會讓你只做你愛做的任何事。即使你是電玩遊戲《創世神》(Minecraft)的頂尖高手,想純粹靠打《創世神》謀生還是很難。世界上有很多人沒有多元的職業選擇。無論你喜不喜歡,我們謀生的選擇確實受到非常多現實條件的侷限。

不過,誠如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在一世紀前提出的觀點,這些新的科學研究驗證了那些畢業演講傳承的智慧:「欲望、熱情、興趣的強度」是預測投入任何事物表現高下的「關鍵」。


榮獲詹姆斯比爾德大獎(James Beard Award)的名廚維特利(Marc Vetri),在青少年時期對音樂和料理一樣興趣濃厚。大學畢業後,他搬到洛杉磯。「我去那裡讀了一年的音樂學校,晚上去餐廳打工。後來我加入樂團,白天在餐廳工作,晚上玩音樂,我開始覺得:『餐廳的工作有錢賺,我也開始真正愛上烹飪,但音樂上則是一無斬獲。』之後,我有機會去了一趟義大利,從此決定了一切。」

我很難想像我最喜歡的廚師彈著吉他,而不是在製作義大利麵的模樣。我又追問他對於放棄音樂的想法,他說:「音樂和料理都是創意產業,我很高興選擇這一行,但我也覺得其實我可以成為音樂家。」

至於茱莉亞.柴爾德,那道令她魂牽夢縈的香煎比目魚確實變成了啟蒙的關鍵,但是當下她只是讚嘆法國菜的美味,還沒有想到要當廚師、寫食譜,成為教導美國人在自家廚房做紅酒燉雞的名廚。

事實上,柴爾德在自傳提到,吃了那餐畢生難忘的法國菜以後,她又經歷了一連串體驗,激發她對料理的興趣,在巴黎的小酒館裡享用無數美味佳餚;在巴黎露天市場與親切的魚販、肉販、蔬果小販的友誼;讀了兩大本像百科全書的法國食譜(第一本是法語老師借她的,另一本是一直很支持她的先生送的禮物);在藍帶學校無數個小時的烹飪課,獲得熱心但嚴格的名師布尼亞(Bugnard)指導,又認識了兩位想要為美國人寫食譜的巴黎女性。

柴爾德以前曾夢想當小說家,她說自己從小就對「料理毫無興趣」。要是當年柴爾德吃完那完美的煎魚後就回加州了,故事會怎麼發展?誰也不敢確定,但是在柴爾德和法國菜的愛情故事中,香煎比目魚顯然只是初吻。柴爾德後來對她的弟媳說:「真的!我愈煮愈感興趣,沒想到我竟然花了40年,才找到真正的熱情所在(貓跟老公除外)。」

所以,我們也許羨慕那些以熱情為業的人,但我們不該誤以為他們摸索的過程和一般人有所不同,他們很可能也花了好長一段時間尋找真正想做的事。畢業典禮的致詞者在談論他們的職業時可能說:「我無法想像自己做其他的事情,」但他們更年輕的時候,確實想過其他的事物。

相關書摘 ▶《恆毅力》:家長們,請讓孩子在下苦工以前,先學會玩耍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恆毅力【暢銷新訂版】: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

譯者:洪慧芳

為什麼最聰明不見得最優秀?最有才華不見得最成功?如果不是天分、不是埋頭努力、不是運氣,什麼才是人生成功最重要的關鍵?

作者達克沃斯博士是美國研究成就與人格特質的新生代心理學家,曾任麥肯錫顧問、小學教師,也是兩個女兒的母親。她長期研究成就的科學,發現創造卓越成就的關鍵不是天賦,而是「恆毅力」(Grit)──對目標長期的熱情與堅持。更重要的是,恆毅力不像天分無法改變,是可以由自己掌控、刻意練習得來的特質,達克沃斯因此獲得被譽為「天才獎」的麥克阿瑟獎。

本書完整說明具體方法,每個人都能培養、強化恆毅力。書中除了呈現心理學實證研究與發現,達克沃斯更分享她訪談全球各領域恆毅力典範的故事,包括西點軍校訓練的祕密、拼字冠軍的自我練習,還有業務、運動明星、成功企業人士如何設定目標、找到人生熱情,以及如何堅持下去。這項發現顛覆了教育界培養能力的觀點,全球愈來愈多學校將恆毅力納入學生評量項目。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