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蘋果在二○一三年以前就應該經常自問:未來我們將往哪裡去?當耗盡了所有天才的想法之後,我們該做些什麼?面對暴風驟雨,我們要投入所有的資金來應對嗎?這些問題只有清晰明確的表達才能得到答案,但我懷疑蘋果公司是否有清晰明確地表達的習慣。


文:多明尼克・穆特勒(Dominic Multerer)

蘋果的創新精神已死

注意,現在蘋果的例子來了!商管類書籍很樂於收錄一個關於蘋果的酷酷的故事,或者史蒂夫・賈伯斯生活中的一條軼聞。我不想表現得苛刻,但舉蘋果的範例是為了說明什麼?當然為了說明成功。在歷史上有任何一家企業累積過這麼多資金嗎?在二○一三年,蘋果公司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值是以現金的方式存在於銀行帳戶之中的,總計大約一千五百億美元。這太瘋狂了!同時,蘋果這個品牌閃耀著前所未有的光輝。Interbrand和凱度(Kantar Millward Brown)這兩家國際知名市場研究單位,每年都會公布國際品牌榜單。這兩家的名單幾乎從未一致過,卻在二○一三年一致認定蘋果是無可爭議的第一名。

到二○○七年為止,蘋果這個品牌還籍籍無名。也許你還記得,在二○○七年秋天,第一代蘋果手機面世了。二○○八年,蘋果在凱度的世界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已上升至第八位,在二○一一年奪得第一位。在Interbrand的榜單上,蘋果進展也很快:二○一一年排名第八,二○一二年上升至第二名,二○一三年成為第一名。還有比這個品牌更成功更驚人的例子嗎?

但在這邊我並不想分析蘋果成功的原因——這很無聊。很多人都嘗試過,而至今沒有人能說出有說服力的內容。

我想說的,是在蘋果瘋狂成功的制高點背後所產生的問題:蘋果所仰仗的創新精神,已經死了。

二○一三年,蘋果在業務經營上打破了一個又一個的紀錄,可是賈伯斯去世以後,有過什麼針對未來的戰略嗎?

蘋果手機是對現有技術的一種創新組合,同時這也是蘋果公司最近一次真正的創新。在 iPad之前已經有平板電腦出現了,只是沒有人喜歡。蘋果以其巨大的品牌效應協助平板電腦產生突破,並開拓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市場。必須有人先這樣做,但這與創新無關。

早在二○一三年,人們就可以預見到今後移動終端(Mobile Terminal)市場的持續性分化。在平板電腦領域,很多品牌也都在涉足。總是有更多針對所有領域的應用軟體被層出不窮地開發出來,這一點蘋果也不是獨一無二的。音樂和電影的串流媒體市場也有很多其他的企業在做。那麼電子書呢?亞馬遜公司做得更好。二○一五年我們迎來了蘋果手錶,但這能算是創新嗎?據說蘋果現在正在考慮非常新的一項數位服務,讓我們拭目以待。

蘋果這個例子說明什麼?說明在成功將要從身邊溜走之前,我們就需要清晰表達。

在蘋果公司內部,人們很早就知道賈伯斯生病了。而且即使沒有嚴重的疾病,也沒有人能永遠地活著。如果所有的創新都只依賴於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何況這個人隨時可能江郎才盡,有些天才的企業家就會有突然厭倦,或者變得瘋瘋癲癲的情況,就像李奧納多・狄卡皮奧在電影《神鬼玩家》(The Aviator)中所飾演的美國傳奇企業家霍華.休斯(Howard Hughes)那樣。

蘋果在二○一三年以前就應該經常自問:未來我們將往哪裡去?當耗盡了所有天才的想法之後,我們該做些什麼?面對暴風驟雨,我們要投入所有的資金來應對嗎?這些問題只有清晰明確的表達才能得到答案,但我懷疑蘋果公司是否有清晰明確地表達的習慣。

在順境中也要清晰明確地表達

讓我們先把蘋果放在一邊。我知道很多運轉順利的德國中小型企業,無論它們現在有一萬名還是一千名員工,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需要清晰表達來應對眼前的成功。清晰表達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使企業能夠實現長期的戰略目標。企業發展最終總是會產生一個問題:我們要走向哪裡?方法是什麼?清晰明確地表達可以引導出答案。

在順境中清晰地表達——這代表著什麼?我們再回顧一次清晰表達的五項原則:

1. 明確

俗話說:「成功使人盲目。」恰恰有些蓬勃發展的企業經常會忽視這些:市場的變化、下一次的創新飛躍、框架條件的變化。成功就像毒品,而沉迷毒品的後果是:狹隘的視野、短視、扭曲的看法、狂妄自大。越是面對偉大的成功,企業中人們對於危機的準備也就越發重要。IKEA就有這麼一批人。IKEA從一九七○年代起不斷成長,時至今日收益已達到三十億歐元。即使在股市繁榮的高峰期也從未上市。IKEA 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Ingvar Kamprad)是這樣說的:「我己決定,IKEA 絕對不會上市。我知道,只有把眼光放遠,才能保障我們的成長計畫。」

這就是明確。現在IKEA屬於荷蘭Interogo基金會,並且運轉良好。

2. 誠實

說實話,在順境中誠實地對待自己和他人,不是那麼容易。目前看起來,德國經濟大體上還是讓人滿意的。但如果我們誠實一些,就會意識到,危機不會突然消失:專業人才短缺、過度依賴出口、歐洲南部疲軟的經濟,等等。同時還有新的危機將要到來,例如即將發生的房地產泡沫化。保持誠實,即使眾人皆醉我獨醒。但在家庭和朋友圈中,要慎用。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最近剛剛陷入戀愛,看所有的東西都是透過一層名為「愛情玫瑰」的有色眼鏡。對此我的評論是:「我認為你們不適合。」這是我真實的想法。幾個月後她和男朋友分手了。朋友圈中的其他人開始表達「同樣的看法」,認為他們不適合。但他們卻沒有在一開始就對這位女性朋友明確地說出來。他們是對的,在這種問題上,如果像我一樣耿直的話,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3. 勇氣

當大多數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以及一切情況良好的時候,若想維護自己的觀點,需要的不只是誠實,還有全部的勇氣。這種勇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湯瑪斯・安德斯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了:

我觀察了很多人,只有少數人有勇氣捍衛自己的想法,並且在討論中保持堅定。換句話說:很多人擺出了一副「我值得相信」的樣子,假裝自己是有話直說的。如果失敗了,他們就可以退縮回去並轉而擁立與其他人相似的看法。

企業在順境中需要的不只是經營者,而是面對一切都充滿勇氣的戰略家。這種人不只要有清醒的頭腦,保持批判性和誠實,還要有勇氣面對未來的風險。這種人充滿個性,他們能笑看一切,因為他們知道,其他人還沒有那麼長遠的眼光。

4. 責任

在逆境中,很多人對於企業的責任感來自於對失去工作的恐懼。理想的雇主無論如何都會保證員工和管理層的責任心。阿爾諾・岑森與他的賽車團隊,保時捷公司以及谷歌公司——這些都是少數真正擁有熱情員工的企業。如果一個企業運轉得非常良好,裡頭的員工卻沒有熱情,後果將是災難性的。也許這份工作不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但良好的工作狀況會保障員工有一份可觀的收入。舒適的企業是一個安全區、安樂窩。在這裡所有人都很開心,一切都順利地運行。但是,要想這一切在未來也能繼續,就需要一位戰略家,來解決未來發展方向的重大問題。在德國還有很多的企業家,只是偶爾去公司看一眼,將公司事務放手交給管理人員,自己跑去玩帆船或者打高爾夫球。在順境中缺失的責任感,將會在逆境來臨的時候造成惡果。

5. 同理心

誰會喜歡在其他人的湯裡吐口水呢?在順境的時候有人直截了當地指出問題,那麼他就會被視為是個愛掃興的人。這個話題我在前文中已經提到過了。那些在順境中想要擁有長遠戰略以應對未來的人,應該多多考慮這些問題:是什麼使我們良好運作到現在?面對未來我們還需要些什麼?在成功的時候,我必須始終對促使我們達到成功的因素保持尊重。我必須承認貢獻出自己力量的那些人的功績。我談論危機,是因為我想要聽到問題的答案,我想要知道應該如何繼續進行下去。這樣做從不是為了破壞人們的成果,而是為了在成功中繼續批判性地進行反思,不被安逸的環境沖昏了頭腦。

我知道一個堅持在順境中也要清晰明確表達的人,那就是西班牙足球明星佩普・瓜迪歐拉(Pep Guardiola)。

時間回到二○一三年,從拜仁慕尼黑隊的「好日子」開始說起,當時這支球隊成為德國第一支三冠王球隊、國際足總俱樂部世界盃(FIFA Club World Cup)冠軍。這是一個幾乎無法超越的成功和一場球迷們的歡慶會。不過瓜迪歐拉在這片勝利的歡呼聲中保持得極為冷靜。他說出了一些在當時沒有人想要聽到的話:「如果我們不預先做好準備,那麼在世界盃之後我們就會出現問題。」

幾乎沒有人同意瓜迪歐拉的懷疑。但這位主帥沒有因此而卻步,仍舊進行著準備,這就是拜仁慕尼黑隊可以在二○一四至二○一五年德國甲級足球聯賽中如此迅速地成為榜首的原因。瓜迪歐拉在順境中也保持清晰明確的發言,並據此採取行動。當有人處於成功的頂峰時,仍舊有勇氣直截了當地發表觀點的時候,我會稱其為「瓜迪歐拉原則」。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職場裡為什麼不能有話直說?:清晰表達的五個原則》,日出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多明尼克・穆特勒(Dominic Multerer)

譯者:李瑋

為什麼在職場上,人們老是拐著彎說話?

為什麼總是等到危機出現,才開始實話實說?

因為擔心多說多錯,威脅自己在組織中的處境?

用詞含糊、避重就輕,已成為明哲保身之道?

直言不諱說出觀點,既能達到高效溝通,

更被歐洲企業視為推動創新的最佳戰略!

跟著德國最年輕的行銷總監,

掌握清晰表達的三個步驟與五大原則,

讓每一次的溝通都直奔重點、人人理解、落實行動!

  • 16歲獲德國《商報》譽為「青年行銷總監」,歐洲知名企業顧問多年職場溝通實戰分享
  • 歐洲管理學院(EMS)、科隆商學院(CBS)等歐洲知名商學院必讀書目
  • 風靡英國石油公司(BP)、跨國媒體公司博德曼(Bertelsmann)等世界五百強企業的溝通藝術
  • 歐洲多家企業設立「清晰表達日」,將「有話直說」視為企業戰略

用詞含糊、避重就輕、見風使舵、無限拖延、趨炎附勢……

這些職場溝通常見的老毛病,正在拖垮整個組織!

在企業組織裡,人們往往對公開談論問題感到害怕,

因為在上位者常常不願給出明確的訊息,

員工則害怕得罪別人、害怕丟臉、害怕影響自己在公司的地位,

所以會刻意模糊自己的立場,說話模稜兩可,甚至隱藏真實想法。

他們喜歡透過各種辦法探聽別人說了什麼,然後再見風使舵。

然而,清晰表達是做出決定和制定戰略的基礎,

惟有在開誠布公的企業文化下,

才能引發不間斷的思考與交流,

產生解決方案,引導出新的想法,

同時讓所有人,對組織的發展保持警覺性與批判性。

  • 清晰表達不是口無遮攔的發表意見,讓其他人沉默或服從命令。
  • 清晰表達是有一說一,使自己的想法被他人所理解。
  • 清晰表達是明確提出一個可以溝通的觀點,在與他人討論,聽取他人建議的情況下,是可以被理解和改變的。
  • 清晰表達是抓住問題核心,讓所有的討論都能在「痛點」上。

本書指出職場溝通中最常見的弊病,

並以大量生活與職場實例,

說明這些弊病會給組織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以及如何掌握清晰表達的三個步驟與五大原則,

擺脫含糊不清,做到直截了當,卻不會口無遮攔,

讓企業從上到下都「有話直說」,

減少多餘的溝通或誤解,節省不必要的溝通成本,打造高效工作環境。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