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以上實驗指出了一個重點:人可以根據非語言行為快速又精準地下判斷。換言之,觀眾只要短短幾秒鐘就能對講者做出精準判斷。
文:提姆.寇金茲(Tim Calkins)
【五項值得關注的研究】
學術界針對簡報這門技藝做了非常多很有意思的研究。以下列出其中五項研究,有助於你增進簡報技巧。
研究一:艱澀用字的影響力
一般認為,聰明人喜歡用艱深複雜的詞藻。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聰明人才懂這種很難的字詞,並且精準地使用這些字詞來交流。所以也可以說,賣弄詞藻多少也微妙展現了說話者的高智商。只有最厲害的人會用「殫見洽聞」、「白雲蒼狗」、「宣達」和「擦劑」這種字眼。
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員丹尼爾.歐本海默(Daniel Oppenheimer)決定測試這種論調,他做了五個相當有趣的實驗,並將實驗結果發表在《應用認知心理學》期刊(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我將其中三個實驗改述如下。
- 實驗一
接著他讓71位史丹佛大學生看過這幾篇自傳,並請他們針對自傳的複雜度和入學資格評分。
評分結果很特別。一如預期,受試者發現調整過的自傳比較複雜,「難讀」項目的分數明顯偏高。
另外受試者也發現,比較複雜的自傳讀起來索然無味,以+7到-7的接受量表來看的話,他們對原版自傳的評分為平均0.67分,中度複雜版自傳為-0.17 分,而高度複雜版則為-2.1分。
- 實驗二
歐本海默請39位學生閱讀兩篇譯自笛卡兒(Rene Descartes)《第四個迷思》(Meditation IV,編按:或譯《第四沉思》)第一段的文章。這兩篇譯文的遣詞用字和文法結構在複雜度上有明顯差別。他請學生針對文章作者的智力評分。他只告訴其中一部分學生這段文字的作者是笛卡兒。
評分結果出爐:不知道作者是誰的學生認為用字簡單的作者比較聰明。以7分量表來看,學生給用字複雜的作者平均4.0分,用字簡單的作者4.7分。
知道作者是笛卡兒的學生對文章難易的感受差不多,他們給用字複雜的作者5.6分,用字簡單的作者6.5分。
- 實驗三
他分析了一批史丹佛大學社會學系的論文摘要,把含最多由九個字母以上組成的字詞的摘要挑出來。然後他又針對這些摘要另外準備了更簡單的版本,也就是把其中由九個字母以上組成的字詞都換成Microsoft Word 2000 詞庫裡第二短的字詞。
他將兩種版本的摘要給學生過目,請他們針對摘要複雜度和作者的智力評分。
參與研究的學生認為複雜版摘要的確比較複雜,以7分量表來看複雜度的話,他們給複雜版摘要5.6分、簡單版摘要4.9分。
他們也認為簡單版摘要的作者比較聰明,平均分數為4.8分,複雜版摘要的作者為4.26分。
- 實驗啟示
歐本海默這幾項研究得出了一個重要洞見。用字艱深未必會讓你看起來更聰明,反而會出現反效果。換言之,如果你用很艱深的詞藻,大家會覺得你不太聰明。
這項研究發現和一般認知相違背,值得深思並牢記在心。
從實驗得到的啟示很清楚,用字務必簡單!
研究二:內容複雜度對選擇的影響
我個人最愛的研究之一是由史丹佛大學教授馬克.萊普(Mark Lepper)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希娜.艾恩嘉(Sheena Iyengar)所做的研究。這兩位透過一系列實驗探索選擇多寡對顧客喜好的影響。
以下列舉其中兩項十分有趣的實驗。
- 實驗一
他們藉此觀察顧客的反應。會有多少人在試吃桌前駐足呢?這些顧客會有什麼舉動?他們最後到底有沒有買果醬?
實驗結果很顯著。提供的果醬愈多,在試吃桌前停留的顧客也愈多。只提供六種口味果醬的話,有40%的顧客停留;可是有24種口味時,在試吃桌前停留的顧客增加到60%。飆升這麼多!
不過,選擇多雖然吸引了較多顧客,但顧客的好奇心卻未轉化為實際的購買行動。只提供六種口味時,有30%停留的顧客最終會購買果醬。試吃桌有24種口味時,停留的顧客最終會購買的比例竟暴跌至只有3%,說穿了就是根本沒有買氣。
- 實驗二
其中一組試吃人員有六種Godiva 巧克力可選。另一組則有30種可選,也就是滿滿一盒裝了各種口味的巧克力,包括焦糖、花生、淡巧克力、黑巧克力、櫻桃等等。
實驗結果出爐,有三項重大發現,十分有意思。
有較多種類可選的受試者,非常享受整個決定的過程,以7分量表來看的話,他們給了6.02分,而只有六種可選的受試者則給了4.72分。
然而,選項較多的受試者相對來講卻沒有那麼喜歡這些巧克力。他們給巧克力口味的綜合分數為5.46,跟選項較少的受試者給的6.28分明顯低了很多。
以購買率來講,實驗結果更是明確。試吃種類有限的受試者幾乎有一半挑了巧克力作為感謝禮。但選擇很多的受試者挑巧克力作為禮物的比例,則下滑到只有12%。
- 實驗啟示
首先,人喜歡複雜。從果醬的實驗可以看到,顧客深受那些琳瑯滿目的果醬所吸引。巧克力的實驗也顯示出,受試者覺得選擇愈多就愈開心。
其次,選擇太多反而不利於做決定。人在面對複雜性與過多的選擇時,往往會迴避做決定,而且不得不做出選擇時也會感到不滿。
從簡報的角度來看,實驗結果所代表的意義也十分重要。第一,如果你問大家想要什麼,他們會說想要有很多選擇、很多細節和複雜的東西。資深主管要是可以選擇的話,他一定會請你提供更多資訊、做長一點的簡報。
第二,人其實不想要複雜。有一大堆細節和選擇的龐雜簡報,根本不太可能取得共識、促成行動。
研究三:簡明度對閱讀動機的影響
密西根大學兩位研究員宋賢真(Hyunjin Song)和諾柏特.施瓦茨(Norbert Schwarz)進行一系列有趣的實驗,研究自覺努力(perceived effort)對行為改變的影響。
- 實驗一
結果用難讀字型印出來的操作說明讓受測者覺得該活動需要花比較久的時間,他們也不太想從事該活動。受測者認為以易讀字型印出來的說明來評估的話,從事該活動所需的時間平均為8.23分鐘,而用難讀字型印出來的同一份說明,則讓受測者覺得該活動需要15.1分鐘。
以7分量表來看,針對以易讀字型印製的活動,受測者的從事意願為4.5 分,而用難讀字型印製的活動,受測者的從事意願降到只有2.9分。
- 實驗二
兩位研究員除了請受測者評估製作日本手捲需要多少時間以及從事這項活動的樂意程度之外,也向受測者詢問食譜細節,藉此評估受測者的記憶力。
實驗結果十分明確。用難讀的字型印出來的食譜,受測者看了以後認為需要花比較久的製作時間(36.15分鐘,易讀食譜是22.71分鐘),願意動手做這道菜的分數也比較低(2.85分,易讀食譜為4.21分)。另外,比較難讀的食譜,受測者記得的內容也比較少。
- 實驗啟示
研究四:無意義數據的影響
瑞典梅拉達倫大學的學者基莫.艾瑞森(Kimmo Eriksson) 做了一項我個人十分喜歡的研究,他透過實驗找出無意義的算式對品質觀感的影響。
- 實驗
我們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TPP=T0–fT0d2–fTPdf)來描述連續效應。接著他找到200位具有研究所學位且對審查研究報告富有經驗的受試者,將兩種版本的論文寄給他們,並請他們針對研究報告的品質提供意見回饋。
實驗結果揭曉:受試者普遍認為加了無意義算式的論文品質比較好。
有人文、社會科學、醫學和其他相關領域背景的受試者,尤其容易受到影響。數學或理工背景出身的受試者則認為含有無意義算式的論文品質較低,但話說回來,加入無意義算式對具有數學理工背景的人來說,其實也無傷大雅。
- 實驗啟示
從簡報的角度來看,艾瑞森的研究則指出,刻意使用複雜的分析有助於抬升你的公信力。一條方程式或者是多變項迴歸分析,便可提升你嚴謹的形象。
當然,使用完全沒意義的分析資料並非好事,這是道德問題,而且也會引起別人的質疑。
研究五:肢體語言對瞬間判斷的影響
娜里妮.安貝迪(Nalini Ambady)和羅勃.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這兩位哈佛大學研究學者,做了很特別的分析研究,藉此觀察瞬間判斷和行為之間的關係。
- 實驗一
接著他們讓受試者觀看這些影片,並請受試者針對一些特質――包括好感度、專業性、支援性和親切感――給分。兩位學者從受試者的評分算出一個綜合分數,再把這個分數拿來跟學期結束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做對照。
為避免受到外貌吸引力的影響,安貝迪和羅森塔爾請不同組別的受試者來為每一位講師評分。
另外,兩位學者也追蹤了一些特定行為,譬如開懷大笑、身體往前傾和微笑。他們要分析這些肢體語言是否會影響到評分。
實驗結果也十分清楚。受試者看了三支各十秒的影片之後所給的評分,跟學期末的評分幾乎相同,相關性為0.76。
當然外表的吸引力多少會影響評分,但去除這個變數之後,相關性從0.76 降為0.74,影響其實非常細微。
有一些肢體語言跟講師的教學成效分數有正相關,比方說點頭、開懷大笑和微笑,而坐著教學、煩躁不安、皺眉頭和低頭等行為,則往往會拉低教學成效分數。
- 實驗二
接著他們一樣請受試者根據肢體語言來評估講師的各項特質。
實驗結果顯示,即使影片變短,整體分數和評分的精準度仍跟第一個實驗一樣。也就是說,受試者看過三支只有兩秒的無聲影片之後,給講師的評分就跟期末的評分差不多。
- 實驗啟示
這表示你必須特別注意你的肢體語言,尤其是簡報剛開始的時候。觀眾在頭幾秒中,甚至在簡報開始之前,就已經在做判斷了。微笑、開懷大笑和點頭等都屬於正向肢體語言,對你大有助益。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如何幫雞洗澡:幫商業簡報脫胎換骨,個人品牌再升級,提升職場影響力》,寶鼎出版*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提姆.寇金茲(Tim Calkins)
譯者:溫力秦
繪者:木木lin
彙整5大研究精華、25個簡報訣竅,成為簡報高手不是夢
無論公司規模或職位高低,職場上要做簡報的時刻難免少不了,究竟該怎麼讓看似枯燥無聊的業務進展報告、專案建議或行銷計畫改頭換面,包裝得既吸睛又說服力十足,還有助於增強個人品牌並帶動職涯發展?
本書作者提姆.寇金茲具備品牌策略師、教授和作家三重身分,至今已經發表過5,000多場簡報。他從自己八歲時第一次上台報告並示範「如何幫雞洗澡」的經驗談起,彙整多年來的實戰心得,將商業簡報細部拆解成13個環節,循序漸進帶領讀者從簡報小白變成簡報大師!
助你走上簡報之旅的正向循環
- 判定是否有必要做簡報
- 釐清目標,避免做出僅在蒐集資料的無意義簡報
- 了解觀眾的偏好與期待
- 撰寫簡報綱要,了解欲執行的工作任務
- 挖掘故事,編排出順暢具邏輯性的流程與架構
- 設計頁面時,標題、資料圖表、用字遣詞、版型格式都有眉角
- 報告前預先推銷,根據重要人士的意見調整簡報
- 排練不嫌多,手勢、內容時間分配都要精準掌握
- 提早到場做準備,確定設備、走位、道具、燈光不出錯
- 拿出自信上台簡報,站位、眼神接觸、歧見解方等深藏學問
- 精心策劃QA環節,NG行為不要做
- 確認各項決定與後續行動
- 檢討反省(從頭再來一次)
- TED演講和賈伯斯的簡報,值得效法嗎?
- 我一定要用PowerPoint嗎?
- 標題一定要放在頁面最上方嗎?
- 簡報愈短愈好?
- 我該不該背講稿?我應該搞笑嗎?
- 如果上台才發現簡報裡有個超大的錯誤,該怎麼辦?
本書特色
- 作者從業與教學經驗豐富,不僅層層剖析關於簡報的各個面向,也能針對實務操作與心態調整提供有用的建議,內容豐富扎實。
- 作者敘述平實親切,建議通情達理,將原本可能枯燥的簡報工具書寫得引人入勝。
- 搭配簡單明瞭的圖表,善用故事與案例讓讀者易於掌握內容精髓。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