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速溶綜合研究所

透過分析徵兆掌握未來趨勢

很多時候,我們會被既有思維束縛,困在一個循環裡面,怎麼也出不來。這個時候就需要透過找尋「變化」和「徵兆」來幫助自己打開思考,擺脫困境。利用時間維度進行思維發散通常是釐清想法的好辦法,根據現在和過去、存在的與不存在的事物進行分析,能幫助你獲得不小的收穫。

就拿買花這件事情來說:以前經常能看到有人沿街叫賣;不久之後實體花店興起,大家逐漸習慣去花店購買鮮花;如今,在家動動手指上上網就能下單,鮮花還能直接宅配到府。綜觀這一行業的發展和變化,也許將來還會有更加新潮的買花方式出現。

任何事物都不斷在變化,觀察徵兆才能看出發展趨勢,判斷出未來的走向。我們常說有的公司前景可期,其實不管是什麼產業,只有不斷觀察趨勢變化,努力讓自己站在浪頭上,才能有新的發展。而某些日薄西山的公司,正是故步自封所造成的。我們的思維也一樣,如果不順應形勢的變化和徵兆去改變,就會變得如同死水一般。

用時間軸來分析變化和徵兆,也是打破固有想法的方法之一。

一、先按過去和現在劃分已經出現與尚未出現的事物。

在紙上劃分出四個區域,在過去和現在的時間中,劃分出已經出現與尚未出現的事物。

二、在裡面找出依然屹立不搖的事物、新出現的事物、已經消失的事物。

找出座標軸那些不變的、新出現的、即將消失的事物。例如銀行、橋梁和農業生產這些是不變的事物;機器人、流動廁所等是新出現的事物;而寫信等一些比較久遠的習慣和事物正逐漸消失。

三、推測尚未出現但即將出現的事物。

這一步尤其關鍵,需要將思路打開。透過這些不變的和新出現的事物,推測一些尚未出現但是即將出現的新事物,這也是發明創造的步驟之一。


換位思考跳脫既有框架

在職場中,很多新人在工作中犯錯時,會受到上司的批評。剛到職的小廣在被罵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的上司不喜歡自己,總是在批評自己,小廣對於這一點深信不疑。但其實,若小廣能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可能就會有一些不一樣的理解。如果我是上司,我的部下對於工作敷衍了事,我會不會生氣呢? 如果我是上司,我的部下因為粗心造成了巨大損失,我會不會批評他?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誤會,常常是因為思考角度的不同所造成的。而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長,也恰是因為思維的變通。立場對調讓大家能夠換個思考角度去考慮同一件事,跳脫出自己的執念,為他人、也是為自己找到新的出路。站在不同的立場去想像當事人的心情,設身處地地去感知,可以獲得很多不同角度的資訊。

所以,學會利用換位思考來讓自己跳出固有思維的束縛,從他人的角度思考,進而獲得新的靈感吧。

學會換位思考會讓你擁有不一樣的思維和眼界,而在試著用同理心切換到他人思維的時候,也會有很多新的收穫。其中也可以利用座標軸的方式來進行換位思考。

一、確認分析的目標,並設定兩條軸。

用年齡和性別、職位和關係距離等兩軸去界定分析的目標。以「公司財務報表出現疏漏」這件事為例,你可以先設定好橫軸為關係遠近,縱軸為職位高低。

二、在坐標軸裡設置對應屬性的群體。

在設定好的座標軸裡,設置相應的人物。例如在下頁的例子中,我們可以設置「公司高層」「會計部部長」「其他部門負責人」「會計部職員」「其他各部門職員」等不同的群體。

三、站在不同角度分析看法。

用假設的思維,站在不同群體的角度去剖析事情,試著模擬不同人的心中會有怎樣的想法。在「公司財務報表出現疏漏」這個例子中,公司高層這一群體可能想的會是如何迅速補救和進行懲罰作為警告,而會計部則因為是負責人,也許會陷入人人自危的情緒中。了解不同群體的思維,就能讓自己的思維變得豁然開朗,也會對事情有更為深入的理解。


發散思維時不過度脫離主軸

我們在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常常會見到有人說這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說的就是這種文體瀟灑自如的發散與收束。與流水帳和意識流的詩歌不同,散文雖然敘述看似發散,卻緊緊圍繞一個中心作為主題。由此可見,任何的發散都需要能夠回到主軸,這樣才能兼具目的性和深度。

試圖進行腦力激盪創造想法時,同時也要用合理的選擇收尾,這樣對課題的探討才能不斷深化。

我們一直說要發散思維,但需要注意的是,思維的發散並不是隨意胡思亂想而不加整理。在思維發散的過程中,找出合情合理、有可行性的方案進行深化,例如針對「如何提高營業額」進行腦力激盪的會議中,「降低原材料成本」「加強網路宣傳力道」「削減部分勞動成本」幾個對策都有可以商榷的地方,那麼就可以在接下來的討論中進行深化,讓那些一閃而過的思維片段暫時放在一旁,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思考的效率。

那麼我們如何去擴散和約束思考呢?就是對緊緊圍繞主題的想法不斷地進行挖掘,從而拓展出更有效的可能性。

一、設定思考的步驟,如先考慮課題的明確化、確定基本方案、決定具體策略等。

很多人一遇到問題,就很容易陷入混亂。其實,面對需要解決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要設定好思考的步驟,將可能出現的多種想法整理出來。

二、逐一對每個步驟先用發散的方式,提出創造性的想法,類似腦力激盪法。

正如上述例子,上司開會,希望大家勇於去想、勇於去提。很多時候,由於每個人有不同的思考方式,知識背景不同,對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想法,而正是想法與想法的碰撞,才能另闢蹊徑找到新點子。

三、想法達到一定數量後,再從實際操作性、效果大小等角度收尾。

如果你是召開會議的主管,當大家的想法達到一定數量時,就要開始收尾。從實際可行度、效果大小、牽扯到的利益等各個方面來衡量這些想法,大膽地排除那些不符合要求,擇優選擇幾個最有可能實現的想法,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本文摘錄自《外商公司都在用的49個邏輯思維:看清問題癥結,找出最快解決途徑

作者:速溶綜合研究所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