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一篇〈如何打造團隊習慣,你要一個一個擊破〉的內容,我們談到「如果要改變公司群體的習慣,如何由下往上的行動推動」;那麼這一篇,就讓我們來談談,為什麼你也該直接把你發現的問題,即時地告訴你家老闆?

為什麼你要讀這篇文章?

最近,我身邊95後的朋友們也開始進入職場,我常常聽到這種回饋:

自己才只是基層員工,發現工作中有些事情明顯不太對勁,我該提出來嗎?

無論是工作流程太過繁瑣、工作內容沒有符合市場的真實現象,或者是分配工作的背後不符合邏輯……等等,很多事情是只有「一線員工」才能真正參與到的,但這些朋友往往不太敢跟老闆提出來。

為什麼?通常是顧慮以下三點:

  1. 我什麼都不是,輪得著我說話嗎?
  2. 就算我是對的,可是老闆真的能接受我的方案嗎?
  3. 萬一我錯了怎麼辦?我這樣犯蠢也太丟人了吧?

如果你也有這三個顧慮,那我建議你繼續看完這篇文章,說長不長,說短也不會太短,但我想先講我的看法是:

該提出問題,而且要及時。

我先整體來說,因為即便你不去說,你心裡在做這件事時,一定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糾結著,這樣你工作效率會高嗎?一定不是,而且還會憋著一肚子怨氣。

接下來我會根據這「三個顧慮」,來一一回答為什麼:「我們應該提出問題,而且提出問題沒這麼可怕。」

顧慮一:我什麼都不是,輪得著我說話嗎?

其實基層員工有兩個好處。

第一,你是在戰場的最前線,也就是最直接接觸市場的人,有很大的概率你看到、感覺到的事是上層管理職的人看不到的盲點。

第二,職位低,也代表著責任其實也是相對小的。但換個層面來想,也就是你即便說錯了,其實殺傷力沒這麼大,比較不會有人計較。

第二點可能聽起來不這麼舒服,是指地位低就能亂說話嗎?當然不是,而是因為你不是做決策的關鍵人,所以你不用太有壓力把所有過錯都算在自己頭上。

也就是「說出來這件事」是你的責任,但最終的「行動決策」還是在老闆和主管那,你的意見只是一種參考。雖然有可能不被採用,但是一旦被採用後,那就是對你提升印象的一個好時機。

人微言輕或許在提案上是種優勢,當作一種工作匯報、清楚表達自己的觀察與感受,你不會有什麼損失,甚至能讓主管覺得你很主動提出想法,印象加加分,即便最後主管沒作出改善行動。

顧慮二:就算我是對的,老闆能接受我的方案嗎?

這個疑慮我也常常會有:「就算我是對的,直接指出了問題,但我這樣是不是打了老闆一巴掌的臉呢?」(而且我們都知道主管老闆通常都是個愛面子的位置。)

我曾在網路上看過一個故事,他是說在中亞有一個王國有個古怪的風俗:「凡是給國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都會得到賞賜;而帶來壞消息的,都拉了出去餵老虎。」

如果你的主管不幸是這樣的人,我當然會勸你不要提了。

但其實這不是個本質上的解決方案,因為你想想,如果你在這樣的公司文化下做事,遇到不舒服的事情就憋著,長久下去,個人不但沒有成長、思維方式也僵化,我反而會勸你離開這個團隊,尋找更好的群體。

有一本叫做《創業維艱》的書,它裡面有一段話,大概是這樣說的:

縱觀那些失敗的公司,你會發現,很多員工早在公司倒閉之前,就知道公司的問題出在哪。

換個角度想想,為什麼這些員工早知道這些致命的問題,為什麼他們不早說呢?原因往往是來自這公司和老闆的文化,阻礙了壞消息的傳播。

如果一個環境讓你不得不閉嘴,你最好的選擇是——「離開這個環境」,而不是把這種不健康的現象給合理化。

顧慮三:萬一我錯了怎麼辦?犯蠢也太丟人了吧?

最後,我們來看看最後一個顧慮,那就是「萬一提的意見錯了呢?就算不用負責,但還是挺丟人的,我為什麼要冒這個風險呢?」

其實這一點才是基層員工最需要注意的,那就是「不要怕說錯,也不要怕犯錯」。

這好像是個台灣應試教育環境下的一大弊病,一但有個小差錯,就會離開 100 分的滿分標準,所以大家從小就很愛害怕犯錯,很害怕舉手,擔心自己問了個蠢問題。

但我必須再講一次,別怕自己的問題蠢。

因為在這個環節裡,你發現了一個現象你不懂,所以你會「感覺到怪」,甚至認為「它是錯的」,無論是工作的流程、工作的內容,或者是分配工作的邏輯。

所以,你現在手上就有一個最好的學習機會,你不應該放過。

因為第一步是你要清楚地描述、回報這個問題給你的主管知道,關鍵是接下來去仔細「聆聽主管的反饋」。聽聽主管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以及看法,並且透過這個反饋來補足、升級自己的思維。

畢竟絕大部分的主管或老闆,之所以是你的上司,是因為他看到的東西,比你所知道的事情還多一些。(你覺得你公司是個例外的話,就請趕快離開這鬼公司XD)

但是如果你始終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大的損失是你失去了學習的機會,還有,工作的主動性。

總結:就算職位低,也有它的優勢,提問是個長期的成長策略

回到第一段,如果你真的在工作上遇到了問題,想要提出問題或者提個解決方案,你應該要提出,而且要及時。

你無須喜歡或欽佩你的主管,你也不需要痛恨他。但是你必須要管理他,好讓他變成你達成目標、追求成就及獲致個人成功的資源。——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