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阪徹

讓每個讀者都覺得「真有趣」

只要目的與讀者明確,可蒐集的素材也就清晰可見。

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到目前為止所說明的內容。當我提出「確認目標及決定讀者」的概念時,曾聽過這樣的意見:

「這些事好麻煩啊!有必要嗎?」

「把自己覺得有趣的東西直接當素材,不就好了?」

我自己也是這樣,只要是自己覺得有趣的哏,就會想把它寫進文章裡。

避免寫出「冷文章」的防呆裝置

但是有一點一定得注意,筆者自認有趣的哏,對讀者而言未必也會有同樣感受。因為這裡潛藏著素材選擇上的一個大風險——「有趣」這種感覺,本身就極為弔詭。

經營階層憧憬不已的管理技巧,對剛進公司不久的新人來說,可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讓阿宅工程師感動不已的半導體工廠導覽趣聞,對另一位文科出身的業務同事來說,一點吸引力也沒有。熱愛電影的人跟幾乎不看電影的人,對「好看的電影」的認定基準,肯定也是截然不同。

自認為有哏便輕易將其納入素材,沉浸在自我滿足世界裡的人,就極有可能寫出沒人讀得下去的冷文章。

幫文字「找出」有趣的哏

要如何才能理解什麼是「對讀者而言有趣的素材」呢?

我們剛剛做的確認目的跟決定讀者的工序,此時就派上用場了。這種為了讓讀者覺得「有哏」而進行的周邊狀況調查,我將其稱為取得「讀者的世界觀」。究竟,人們對什麼事情會覺得「有趣」呢?

其實,我認為「有趣」兩字有著各種定義。但至少得讓人對某件事情抱持「好想知道」、「好想試」或是「好方便!」的想法,才會覺得「有趣」吧!

也就是說,人們會隨著「知識程度」或「關心程度」的改變,而調整「有趣」的標準。當這個前提成立,就不是憑你的自我感覺,而是必須掌握你所「設定的讀者」認為什麼有趣,才有可能寫出讓讀者覺得有趣的文章。

去接觸讀者們正在接觸的「訊息」

以我個人的經驗,具體辦法大致可分為「向人提問」跟「接觸訊息」兩種,用這樣的方式來接近讀者世界的觀點。

舉例來說,假設我現在要為一本以三十世代女性為導向的雜誌撰稿,我該怎麼做呢?就像我前面提過採訪福山雅治的經驗,先向編輯確認讀者及目的。

讀者是誰?這個人為什麼要讀這篇報導?

問問題的同時,我也會找同為三十歲,貌似潛在讀者的女性友人聊聊。

你對哪些事有興趣?平時最常接觸什麼樣的訊息?

你熟悉什麼?又不熟悉什麼?

大概會問這樣的問題,而我自己也會去找這些女性們平常就在接觸的訊息。

比方說去翻翻女性雜誌,看看以女性讀者為導向的網路文章,然後從這些訊息中去捕捉⋯⋯

什麼樣的「語言用詞」比較受喜愛?什麼樣的產品或顏色最受歡迎?

自己實際去體驗看看。

比方,目前日本最大的網路媒體《Yahoo! 新聞》,上面就刊載著囊括不同世代導向的報導。這時我會先從《Yahoo! 新聞》中,搜尋目標讀者年齡層的報導來讀。而這些報導的最底下通常也會附上相關延伸閱讀的連結,我便循著這些關聯脈絡,讀個五、六篇,大致就能掌握「目標讀者的世界觀」。

或許你會認為為雜誌撰寫報導是比較特殊的例子,但是一般上班族寫商用文書時的邏輯也是一樣。

假設現在要寫一篇自家公司的AI(人工智慧)技術相關介紹文。那種刊登在求職網站上,專門給求職學生讀的企業簡介,跟要投稿到IT專業雜誌的文章,不管在目的或素材選擇方式上的差異,跟我前面解釋的邏輯並無二致。

學生讀者與專業雜誌讀者,對電腦、IT技術的想法跟觀念是不同的。就學生讀者而言,從現今AI人工智慧技術如何受矚目來切入主題會比較恰當;但若是專業雜誌的讀者,就必須以有別於其他公司的開發技術能力等較深入的內容作為文章主軸。

總而言之,決定了讀者後,就得隨時掌握該讀者的「世界觀」。

如此一來,就不會以「個人喜好」做素材選擇,而是會找對「讀者」而言有趣的素材。

搞清楚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模樣

另一個針對「讀者世界觀」必須抓住的重點,就是「自己也成為『讀者世界觀』的對象」。

多數讀者都有個習慣就是,他們會去看「這是誰寫的文章?」

大作家村上春樹有本暢銷著作《身為職業小說家》(時報出版)。說得誇張一點,假設我也來出一本同樣書名的書,你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會怎麼想呢?想也知道,一定會想「這傢伙是誰啊?」

我不是小說家,光是書名這點就已經不知道在幹麼了。而且這本書無論企劃、書名,甚至文字內容,都是因為作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小說家村上春樹才能成立。

還有,我們也經常在臉書等社群媒體上,看到網路鄉民動輒對政權提出批判,接二連三地發文炮轟。或是,明明就只是個小員工,卻以不知哪來的優越感對企業經營之道大放厥詞。看到這樣貼文的旁觀者會怎麼想呢?可能忍不住在心裡嘀咕著「很敢講嘛你!」

我再舉個職場上會發生的例子吧!

假設你是業務部的人,而業務部全體同仁都被派去自家公司的物流中心見習參觀,並且被要求提出報告。

四十幾歲的中生代員工與二十幾歲的新進員工,寫出一模一樣的報告內容,各位覺得好嗎?公司對四十世代員工的期待,應該是能以管理階層的高度,從管理或策略面來寫報告。

但二十世代的員工就算勉強自己站在策略的觀點來寫報告,對公司來說「現在也不能期待一個毛頭小子做什麼」吧!公司對他們的報告要求很基本,就是在實際接觸現場的所見所聞。

總之,只要讓讀者心裡萌生「這人是憑什麼站在這立場講話啊?」、「才不想被你這種人說嘴咧!」等想法,不管文章內容寫得再如何直指人心,讀者也不會採信,這一點請務必當心。

想寫出「思慮周詳的文章」,你需要⋯⋯

之所以要掌握「讀者世界觀」,不僅是為了文章的「趣味度」,對於某些較嚴肅的情況也非常有幫助。

例如你所屬部門在業績優異時提交給上司的報告,跟業績低迷不振時提交的報告,這兩份報告的描述手法能一樣嗎?如果不機靈點,先對上司當下的心情狀態察言觀色再動筆寫,恐怕會落得「討罵挨」的下場。

再來,試想以下情景,假設你正要遞交一份文件給某合作廠商的窗口,而此人正身處於自家公司發生醜聞,社會輿論、媒體批判蜂擁而至的狀況,在這時機點上,你在文件最末寫上「祝福貴公司蓬勃發展!」之類商用書信慣用句,真的恰當嗎?

若我們把格局再放大思考,「世界現在正處於什麼狀況」也會成為寫文當下的聚焦觀點。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發生後,當時日本的社會氣氛陷入了濃濃的陰鬱之氣,當下的新聞該以什麼角度傳遞訊息才合適呢?身處的業界內發生了可怕的犯罪事件,或發生衝擊社會的重大意外事故後,當下的社會又瀰漫著什麼樣的氛圍呢?

執筆者必須理解當時的社會氛圍,蒐集合適的素材,更要排除不適當的素材,才有可能完整掌握當下的「讀者世界觀」。這份「讀者的世界觀」將是你的「武器」,也是「護身符」。

練就掌握「讀者的世界觀」就能更策略性地去思考「什麼東西有趣」、「什麼樣的內容絕對寫不得」,進而培養選擇素材的能力。

10倍速!寫出最強文字:簡報、企劃、
e-mail、部落格、履歷,超速完稿不用改!

作者:上阪徹
譯者:呂盈璇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