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口拓朗(Takuro Yamaguchi)

盡可能寫得具體一點

「抽象→具體」的代換訓練法

「盡可能寫得具體一點」。光是這樣就能提高寫作力,因為「語言」本身就是「抽象」的,也就是「曖昧不明」的。

愛、友情、青春、療癒、哲學、溫柔、憎恨、有機的、應用、人生、夢、智慧、欲望、同情、喜悅、健康、信念、信賴、確信、認真、努力、謊言、教育、使命、原諒、羞恥、希望、成長、接受、墮落、喜悅、期待、壓力、幸福……

如果讓一百個人寫下這些詞彙的解說,恐怕可以讀到一百種不同的版本吧。

雖然乍看之下,語言好像建立在「共同認知」上,但很遺憾的是,大部分語言都建立在「自我解釋」上。

比方說,「負責任」是什麼意思呢? 對A來說是「低頭道歉」,對B來說是「辭去○○」,對C來說是「賠錢了事」……類似的例子隨處可見。

那麼我們經常使用的「愛」呢? 遺憾的是,光憑「愛」這個字並不能完整傳達出作者認知的意思,因為作者所認為的「愛」,與讀者所認為的「愛」並不一樣。有的人會寫:「愛就是無論面臨任何困境都能守護對方的自我犧牲精神。」也有人會寫:「愛就是一種故意傷害對方,讓他獲得人生教訓的手段。」唯有當你具體寫下什麼是「愛」,才能向讀者傳達「你所認知的愛的意思」。

要寫出一篇「淺顯易懂的文章」,第一步就是將語言具體化。如果不將語言具體化,就無法填補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鴻溝。倘若你希望讀者能夠「用心體察」,最好先捨棄那種作者本位的心態吧。
A 大寶是個非常會念書的孩子。

B 大寶是個非常會念書的孩子,他在全國模擬考中連續三年考進前十名。

閱讀A與B的句子時,應該是B比較容易理解吧? 因為A的「非常」是「抽象的」,而B的「在全國模擬考中連續三年考進前十名」則是「具體的」。

寫作太過抽象的人,有可能事倍功半卻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呢? 因為文字太過抽象的話,讀者不容易理解。事實上,當你聽到「非常會念書的孩子」時,你應該沒辦法很明確地想像他的頭腦有多好吧?反觀「在全國模擬考中連續三年考進前十名」,卻是很容易理解的文章,一看到就能具體想像他是一個「聰明絕頂」的孩子,絲毫沒有自我解釋的空間。

村田股長:
關於明天的會議,因為參加者會稍微增加一些,所以請你多影印幾份資料。另外,佐藤董事的行程似乎很緊迫,所以明天的會議就比平常提早結束吧。會議的進行就麻煩你掌控了。

村田股長如果從上司那裡收到這樣的信,是不是會滿腦子疑惑地心想,稍微增加一些是增加多少? 多影印幾份資料是影印幾份? 比平常提早結束是提早多久? 如果像這樣在工作往來信件中使用「稍微」、「多」、「提早」等抽象詞彙,將會給對方帶來負擔。當然,造成疏失或混亂的可能性也就會提高。

那麼如果是以下這種具體的文章又如何呢?

村田股長:
關於明天的會議,因為參加者會增加五人,所以請你影印十二份企畫資料。另外,佐藤董事的行程似乎很緊迫,所以明天的會議就在下午三點半以前結束吧。會議的進行就麻煩你掌控了。

如果是這種清楚寫明「五人」、「十二份」、「下午三點半」等具體細節的文章,村田股長就不會感到困擾了,除了知道按照參加人數(十二人)影印資料外,還確切地掌握了會議必須結束的時間,因此也可以事先規畫好會議進行的時間分配。

如果部下做事能夠萬無一失,上司當然也就能夠互蒙其惠。能夠寫出具體文章的人,不僅不會對周圍的人造成負擔,還能夠得到自己所期望的最佳結果。

抽象的文章:A公司委託敝公司經營的網站,點擊數急速竄升,聽說顧客數量也有爆炸性的成長。

具體的文章:A公司委託敝公司經營網站半年以來,點擊數從每月平均三千瀏覽頁數竄升到三萬,顧客數量也從平均一天一百人增加到原來的三倍。

抽象的文章:距離多數通過還差幾票。

具體的文章:距離多數通過還差十五票。

抽象的文章:我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具體的文章:我每天都有充足的七小時睡眠時間。

抽象的文章:從車站到展覽會場有一小段距離。

具體的文章:從車站到展覽會場大約兩公里,走路需要花二十五分鐘。

抽象的文章:目標群設定在年輕、積極的女性。

具體的文章:目標群設定在對工作、嗜好、戀愛都充滿欲望的二十幾歲女性。

抽象的文章:我需要一點時間讓業績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具體的文章:我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讓業績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抽象的文章:希望能夠儘早收到原稿。

具體的文章:希望能在下週四(十一日)中午以前收到原稿。

每一組例句都是後者(具體的文章)比較清楚明瞭對吧? 這種「容易理解」的特性,就是把文字具體化的好處。

容我再次強調本文一開始的那句話:「盡可能寫得具體一點」。

如欲寫出一手好文章,這一點是絕對必須掌握的寫作基礎。

「抽象→具體」的代換訓練法

想要寫出具體的文章,平常在寫作時就必須盡量避免使用抽象的詞彙。「抽象的詞彙」幾乎無異於「模稜兩可的詞彙」。

【抽象詞彙範例】

暫時/滿/相當/頗/非常/某種程度/意外/超級/格外/很/尤其/特別/一大堆/大部分/大多/許多/大量/充分/滿滿地/異常地/極端/極度/分外/額外/太過/驚人地/甚/有夠/實在/出奇地/大為/有時/不太/偶爾/不久/頻繁地/經常/極其/多少/稍微/有點/顯著/一點/大約/愈來愈/就那樣/普普通通/差不多/挺/無比/明顯地/迅速地/快速地/某種程度/適當地/適度地/普通地/慢慢地/糟糕……

想要練習避免使用抽象詞彙,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抽象→具體』的代換訓練法」。最理想的狀態是在脫口而出之前完成代換,但平常交談也有可能會不由自主地說出抽象的詞彙吧? 如果遇到那種情況,不妨在說出抽象的詞彙後,馬上補充具體的詞彙。

舉例而言,當你在說出「加班? 大概還要再一下子吧」的瞬間,心想「啊,好像可以再說得具體一點」,那麼就趕緊補充一句「我想大約再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了」。

當說出「人數驚人地多」時,只要趕緊補充一句「現場好像聚集超過一千名狂熱的粉絲」就OK了。

此外,在「具體的詞彙」當中,特別需要注意的,就是「數字」與「專有名詞」。「數字」與「專有名詞」說起來其實就是具體的極致,當你碰到好像可以代換的情況時,請積極地說出口吧。

  • 「我跟中村好像有一段時間沒見面了。」→(補充)「應該有五年以上了吧。」
  • 「他長得真的超級帥的。」→(補充)「就像演員佐藤健那一型的。」
  • 「他偶爾會打電話來喔。」→(補充)「每年兩、三次,當他想起來的時候。」
  • 「雪梨比想像中還熱。」→(補充)「連續幾天都超過三十度吧。」
  • 「那顆橘子超級大的,大到嚇死我了。」→(補充)「第一眼看到時,我還以為是一顆橘色的香瓜呢。」
  • 「打工? 時數算多的吧。」→(補充)「因為我一週會去三次。」
  • 「他讓我等滿久的。」→(補充)「剛好一小時左右吧。」
  • 「那炒飯的份量真不是普通地多。」→(補充)「我想應該有三碗飯堆起來那麼多吧。」

這個訓練法一旦養成習慣,講話時具體的用詞會愈來愈多,模稜兩可的用詞愈來愈少。換句話說,大腦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使用具體的詞彙」的意識。

當然,寫作不需要像交談那樣慌張,每當注意到抽象的詞彙時,只要立刻代換成具體的詞彙,或是將「抽象的詞彙+具體的詞彙」一起寫就OK了。

尤其是在講求效率與簡潔明瞭的職場上,抽象的詞彙往往令人避之唯恐不及,因為那很容易造成失誤、誤解或麻煩。作為社會人士,如果想要贏取旁人的信賴或好評,請努力成為一個「可以用具體詞彙書寫的人=文章簡單易懂的人」吧。

本文摘錄自《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從動筆前的「思考準備」到下筆後的「冷靜修改」,誰都能寫好作文、報告、企畫書的32種練習!

作者:山口拓朗(Takuro Yamaguchi)
譯者:劉格安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