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款桌遊,大部分人做的第一件事是,試著瞭解遊戲規則,以及最重要的——知道怎麼用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概率取得勝利。

近年來各界流行「遊戲化(Gamification)」概念,許多事都能用遊戲、破關的方式做激勵,讓人更享受過程、同時達成目標。而身為行為學派(Behaviorism)的小粉絲,我自己也一直堅信著,很多事應該像遊戲一樣,有快速到終點的攻略和心法。比如:健身、拉小提琴,能透過上乘的教材指導、每日反復練習和相應的作息,在一定時間內達到可預期的程度。尤其在資訊易得的時代,更多時候阻礙前進的是人自己的惰性。

既然運動、才藝學習能找出攻略,那職涯能嗎?更甚者,年薪百萬、五百萬有相應的攻略嗎?

其實以我們這代大學教育的不實用性,加上大公司求才標準的固化,很容易理出「黃金公式」,讓大一的學生四年照著拿什麼競賽大獎、進入哪些公司實習、加上一口漂亮的英語和面試技巧,畢業後外商50K起薪問題不大。但今天我想以自身粗淺的見聞,挑戰更難的題目:能不能以邏輯性的論述,理出一條更快更有機會的路,達到年薪五百萬水平?

再次申明,這只是以市場現況和企業運作邏輯來分析,我個人僅對網路互聯網產業稍微瞭解,並非所有產業都適用。好,免責聲明結束,我們來試試看吧:

一、首先市場要付得起這個錢

以各市場薪資現況而言,在台灣許多企業CEO都不一定有這個數,在大陸其實只有一線城市、大公司的高階經理人有機會,從機率來說一樣是鳳毛麟角,尤其台灣朋友在大陸的稀缺性和不可取代性早已大不如前。要達到帳面上這個數,歐美市場平均薪資高,機會最大,但稅收和生活費用相對高,一年存下來可能還低於大陸同職級的朋友。

這裡分享一個部分朋友已知的事實,在互聯網產業爆發,中美兩派勢力積極搶佔新興市場的時局下,外派人才至新興市場的需求極大,尤其在大部分優秀人才還不願作出的犧牲的情況下,各個極力延伸觸角的獨角獸們更樂意用高薪作為外派的交換條件。而在台灣相對高水準的英語環境,以及糅合了東西方文化的教育、生活形態下,我們的適應能力和匹配程度是極具競爭力的。

所以第一步,先瞭解整個行業和區域市場的特性,有時候真的是選擇比努力重要。

二、打工還是創業?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創業的成功機率多大,Google搜尋都有個數,我們這裡討論的是概率和速度,理性的來說打工更有把握些。小公司的利潤可能只能負擔個位數這樣薪水等級的的經理人,壓力通常成正比,職位壽命成反比。當然今年在市場熱錢噴發,投融資大戰蔚為主流的態勢下,也有一派人馬自創了「各小公司市場負責人間跳槽」的玩法,畢竟公司是靠投資人在燒,離真正獲益還遠,自己口袋裡賺到錢比較實在。

除去上述的特異派別,大公司大集團還是有更多可能付得起這個錢,概率和速度是算得出來的。所以總的來說,在大公司打工還是離這個目標最近的方式。

三、透析產業核心職能,注意可逆性和薪資結構

一樣先試著從遊戲大局看,在網路產業技術和產品是核心,接著以運營、商務、品牌行銷、業務銷售為圓心狀輻射出去,重要性和薪水通常也成正比,以圓心內為最高。是否可逆也是至關重要的,一般來說圓心外要往內走相對困難,從裡往外走輕鬆些,這都是在做規劃時可以考量的因素。最後可以注意的是薪資結構,首先業務銷售更多是看業績獎金,這個變數和紅利是別的職能摸不著的,另外通過股票期權達到這個薪水目標也是一捷徑,眾所周知的紅利即是在IPO之前拿到大量份額做套現,通常在已上市公司到百萬等級薪水也都會以本薪和股票期權兩包的方式談。

說到這兒其實都是大家知道的事實,我只是驚訝和好奇網路上竟然搜不到一個比較系統性論述這個議題,同時把這些公開的答案整理在一起的文章,希望沒有浪費大家閱讀的時間。後面我想說幾個自己的觀察和撇步:

四、先專注深耕,再平移

這道理很多書都有論述,無關對錯而更關乎個人的價值觀和選擇。在職涯前期為了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而頻繁換產業或職能,會造成單一能力無法深度累積,新的公司也不願給比較高的漲幅,畢竟公司需要花時間讓你上手新的領域。相反的,如果在一特定領域深耕並取得高些職級後,隨著過程中和其他團隊協作觀摩,相對容易平移到其他相近產業職能,同時保有好的薪資數字。我個人會建議畢業後給自己一至二份工作快速試錯抓到方向,之後先專心深耕,剩餘沒嘗試到的產業職能可以用業餘時間學習,別給自己找藉口晃悠,況且許多職能宏觀來看有異曲同工之妙。

五、如何玩槓桿、彎道超車?

跳,總是薪水翻倍的捷徑。而在網路產業格局未定,不斷有新風口、新獨角獸出現的情況下,更是各位年輕朋友玩槓桿、把我們這些老人彎道超車的好時機。是的,在網路圈我的年齡已是老人。舉最易懂的例子,老王在10年前加入曾經壟斷PC互聯網市場的巨頭A,在當時可是一位難求,但隨著巨頭A錯失移動端的趨勢,10年後他的公司光環和經驗反而成為滯銷的原因。而小李在去年加入同一間公司A的台灣分部,相比老王當年容易錄取的多了,小李今年有意往大陸發展時,因為公司A在大陸算是有外商光環的前段班,再加上新一代公司掌門人大刀闊斧趕上了產業趨勢,小李談薪水時的身價直接翻倍,這正是利用市場和時局差異完成的完美槓桿。舉個反向的真實例子,LINE在台灣是數一數二的網路龍頭,小弟當初有幸能作為前期員工加入真的是極大的幸運和福氣,但當我和大陸HR、獵頭介紹我在LINE台灣分部工作的經歷時,70%會問LINE在台灣有人用嗎?不是只有在日本厲害嗎?這中間的槓桿落差說起來都是淚。

六、實力、人脈、故事三原則當中,說故事向上管理越發重要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參考我過去論述三原則的文章

越到高位領高薪,大家肯定都是有實力有人脈的,怎麼說漂亮的故事、向上管理則成為勝出的關鍵。但這也恰恰是台灣朋友,包括我自己最最需要努力補足的,大家可能下意識對這件事反感,但當你看到別國朋友把50分吹成120分時你就懂了。

嘮叨說了這麼多看似冷飯熱炒的論調,我仍然抱持著開始寫文、做社群的初衷:希望我踩過的坑大家能避開;我發現的金礦捷徑,大家一起來。

前陣子和XChange團隊分享這些想法,有朋友私下討論說許詮也太傻了,哪裡好賺錢也跟大家說。我輾轉聽到時,的確懷疑了一下自己精神是否正常,但想到那些徬徨的日子裡,有朋友故意造成資訊落差讓我談不到好薪水,有前輩沒見過面卻願意傾囊相授,更加使我堅信分享、共贏是正確的長久之道,至今我每個季度都幫至少一位台灣朋友推進我待過的公司,而且盡我所能幫忙談到好的薪水職級。這是XChange社群的精神,也是我們的日常,歡迎加入我們,也祝福大家能早日確認自己的職涯目標,早日到達年薪百萬(任何幣種都好)!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