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上校繆德生因抗議墜樓昏迷,引起各媒體關注,還有人爆出她的女兒曾是「台大十三姬」之一。
和長輩聊到這件事,他無心地說「聽說他是台大政治系的,現在在當模特兒,唉,怎麼不務正業。」
沒錯,他用了不務正業來形容。
會有這樣的想法,我想是因為他在內心認定「政治系畢業的學生該從事的工作」並不是模特兒。
其實,快四分之三的大學生畢業後從事與主修無關的工作。
學測成績公布,網路上出現許多選系或選校、如何選擇科系等等文章,也總是會出現「家長逼小孩讀醫科,學生崩潰無奈」這類型的新聞。
請你想一想,當初在選擇大學科系時,是依照父母的安排嗎?或者,你只是選了別人建議你讀、聽起來還不錯的系?
我有一個朋友,對於自己想讀什麼、未來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毫無想法,於是就照著父母的期望讀了一個不討厭但也沒特別喜歡的系。不知道算不算幸運,他的成績還不錯,未來絕對可以順利拿到學位。但當他開始實習之後,發現看似理想的相關工作並不是他想要的。
他可以好好地完成被交付的工作,但他覺得無趣乏味,而且容易感到焦躁。
至今他都過著順利的人生,沒有遇到過什麼挫折,認為跟一般人一樣讀大學、進入工作,日子就會一如往常地美好。
但這是一個很恐怖的問題,因為他像是在活別人的人生。
如同那些被逼著讀醫科的同學,他只是照著別人的想法選擇人生的道路,從未想過自己的未來或是為自己計畫。因此當別人的計畫突然不能帶來想要的結果時,他反而會毫無頭緒,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最近看了一本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裡面就有提到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擾。若你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命藍圖,不僅能解決這一問題,還能活出令你意想不到、興奮不已的人生。
準備好,踏上生命設計之旅!
書中提到了一些在設計生命時該抱持的五種心態:
一、保有好奇心
任何事情都有他的有趣之處,作個好奇寶寶,就能有許多有趣的收穫!例如,你可以常常問自己:為什麼同事要這樣處理事情?店員為什麼要多給我一包番茄醬?如果我想要了解某問題,我該怎麼去找答案呢?
二、試試看(行動導向)
所有的創新想法都是試出來的,因為以前從未出現過。與其分析這分析那,擔心成果不如預期,不如先做做看吧!透過不斷嘗試,更能找出解決方案,又或者發現問題根本不需要被解決。
三、重擬問題
當你卡住時,必須轉換一下你的觀點,確認你要解決的問題是真正該解決的問題。這是所謂「生命設計」的關鍵,不斷地重擬問題,才能避開我們的偏見,找到重要的問題。例如,可以試著問自己:幾個月後事情結束了,我回想此時會覺得我的選擇如何?我認為這個問題重要的地方在哪裡?
四、一切都是過程(覺察能力)
過程中難免遇到失敗,學會放掉失敗的點子、丟掉一開始普通的想法,也許會有意外的創意誕生,如同生命也是一段旅程,別在途中時想著結果。你可以寫下目前的問題,問問自己接下來該怎麼走。
五、請別人幫忙(通力合作)
在接觸設計思考的朋友總是說:「設計思考永遠是一群人的事。」我認為生命設計也是。因為我們接觸的問題與人相關,那麼有夥伴一起討論發想,互相給回饋,更能激發不一樣的想法。
書中提到一個例子:艾倫因為喜歡石頭而念了地質系,他的父母認為他理應成為一位地質學家,但他一點都不想,為此感到煩惱。
他思考了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重擬問題),發現自己喜歡在學校學過的地質學家分類方式(保有好奇心),且喜歡珠寶等寶石。接著他開始幾次生命設計訪談(覺察、行動、通力合作),發現專案管理人員從事組織分類工作及人力,最後進入線上珠寶拍賣公司從事專案管理工作。
這些心態不僅能在設計生命的流程中派上用場,也能運用在生活裡。
life designing與其說是生命設計,說是「設計生活」也許更加貼切。書中還提到許多工具,也分享了許多人的經驗,他們都是改變了思考方式、改善生活的樣子,體驗到自己的生命重新設計。
現在開始做自己的life designer吧
最後再談談我周遭的朋友們,他們為了未來的路而煩惱,甚至有些人有輕度的就業恐懼症。
他們的焦慮來自於擔心找不到一份「最好」的工作,或一個得到後從此人生便一勞永逸的職缺。聽起來有點荒謬,但大部分的人求職看的都是穩定的薪水,或認為選擇與自己主修相關的工作就沒問題。
書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你要往哪裡走之前,得先知道自己在哪裡。」
這些朋友們拼命尋找一條最佳路徑,以為自己的問題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但這樣反而會錯過真正的問題。不妨試試看上述的五個心態、書裡提供的一些輔助工具,重新檢視並重擬問題。
這本書當然不是特效藥,讀完之後不能馬上擁有全新的人生,也不是鼓勵你不顧一切地朝夢想邁進。人生沒有好與壞,每個人生都很好,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會設計出怎樣的人生誰都不能保證,但書中的人們確實改變了什麼,相信我的朋友們也可以,而你也可以。
- 書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 作者:比爾‧柏內特, 戴夫‧埃文斯
BY: 張軒綾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