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透過文章、演講與還是個人諮詢,我花了很多時間談天賦熱情的對人生的重要性,但從讀友與學員的來信中,我發現還是存在幾個認知上的錯誤,導致大家在探索熱情之路上卡了關,今天我想來談談幾個常見的迷思,並且分享我的觀點。

迷思一:不好玩、不有趣的,就不是熱情?
我在「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做法」演講中提過,「熱情」的英文是 Passion,這個字的原意是「耶穌受難」的意思,帶有強烈「殉道精神」的含意。

乍聽之下很奇怪,但仔細想想,這個社會上真正投入自己熱情事業的人,他們每天的所作所為往往不是輕鬆愉悅的,而是充滿著壓力甚至痛苦:一天工作 18 小時的企業家、日日苦練從不間斷的職業運動員、音樂家、投身疾病研究的學者...... 既然辛苦為什麼還要做呢?因為他們從工作中找到了意義,找到了自己之所以存在的價值。

找到工作熱情的人,看的不是今天上班辛不辛苦,賺的薪水值不值得自己的付出,他們雙眼凝視的是一個更遠方的目標:為了達成某種生涯成就,或是成為心中想成為的那個人,也就是為了「心像(心理圖像)」而持續付出。

看不到燈塔的水手,只覺得自己在划船;而凝望燈塔的水手,感受到自己在逼近目標。

曾有學員告訴我,他嘗試了很多不同的領域,一開始覺得很有趣,但過了一陣子就覺得厭倦不好玩了,所以一直找不到工作的熱情。他們的問題在於,把「興趣」跟「熱情」搞混了。

「興趣」像是做 SPA,只要躺在哪兒享受即可;然而「熱情」則像健身,沒人純粹為了「享受」肌肉酸痛和氣喘如牛的感覺去健身,通常是「一個擁有人魚線或六塊肌的自己」在腦海中引領他們前進。

如果熱情等於興趣,就是做讓自己開心愉悅的事,那麼全世界多數人的熱情都是血拚、打電動、吃美食了。

迷思二:熱情是個已經存在的東西,只要找出來一切就搞定?
對某些人來說,工作熱情就像武林傳說中的「千年人參」,只要找到了它,吞下去就立刻增加一甲子功力。因此有些人不斷換工作,就期待有天真正遇上了熱情。就像遇到心中的白馬王子或夢中女神一樣,碰上了,就圓滿了!

在我看來,熱情比較像是千年人參的「種子」。許多人的熱情一開始確實是從興趣而來,但一個人的興趣可能很多,不可能樣樣都轉化為熱情,成為熱情的關鍵就在於是否持續的灌溉!

灌溉的過程需要辛勤投入,很多人就在這時候放棄了,他們心想:「這玩意怎麼那麼累人,不好玩,看來這不是我的熱情所在!」但有少數人會堅持下去,他們對於「最終的成果」有所期待,於是這些少數人成為真正找到熱情之人!

那些吸引我們,讓我們躍躍欲試的領域,往往只是一個火苗,要燃起熊熊烈火般的熱情,絕對需要耐心地添柴火。而 「添柴火」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一定要有「產出」與「創作」。

例如:喜歡料理,考慮當廚師的年輕人,我會建議他們別只是空談,別只是去上課學習,而是要認真地下廚房,每個禮拜都做幾道菜給家人朋友分享。對電影產業有興趣,別只是坐在沙發上看電影,你得有些創作,拍幾部微電影,或至少寫幾篇影評。很多時候,熱情是靠毅力與創意逐漸培養出來的。

迷思三:天賦熱情與其他人事物無關?只是心裡的一種感受?
熱情與「貢獻」其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就拿我十分欽佩的陳樹菊女士來說,如果有機會問她,請問賣菜是妳從小到大的熱情所在嗎?請問妳是如何發現自己對蔬果交易這領域有熱情?我猜她可能很難回答。

對於許多人來說,不是該不該挖掘熱情的問題,而是為了眼前的生活,根本沒有選擇。小學畢業後她的母親因難產早逝,從此一肩挑起家計的艱辛,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體會。但我們從這樣的慈善家中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奉獻精神」,這正好與 Passion 的原意不謀而合。

人類本質上就是社會動物,我們天生就會因為貢獻與幫助他人而感到滿足與快樂。我看過許多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人,他們其實已經達到財務自由,但對於工作卻絲毫沒有懈怠,熱情持續增溫,背後的驅動力就是貢獻精神!

就以我自己來說,演講與寫作是我的熱情,但我也有倦怠的時候,我常問自己為什麼願意堅持下去,最後想想都是因為讀友或是學生告訴我,我的一篇文章、一段話曾經改變了他們的想法,解決了他們的難題,消除了他們的焦慮...... 我想就是這些回饋,讓我覺得或許可以作為終生職志也不錯!

基於上述三點迷思,我把「熱情」的組成寫成下面的公式:

熱情 = 興趣 X 毅力 X 貢獻

有興趣是好事,完全沒興趣(興趣 = 0)或很厭惡(興趣 < 0)的領域,是很難衍生出熱情的!但請切記興趣只是個火苗,不完全等於熱情,後續仍需要添柴火。

所謂熱情,「辨識」與「培養」都重要,後者尤其需要毅力的加持。探索熱情不能凡是淺嚐則止,一定要靠有「創作」與「產出」才能真正確認自己是否有熱情。

人是社會動物,能為人群帶來貢獻,能為我們的內心帶來充實與快樂,這才是真正能夠持久的熱情!

關於探索天賦熱情的實用守則:
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先從手邊能夠接觸的領域開始,只要不特別討厭,都應該努力投入看看。當你覺得辛苦,不好玩,想逃跑的時候,再多堅持一下,每份工作至少留下一些你的產出、創作、貢獻或里程碑之後再離開,相信我,這樣你會更快找到有熱情的領域!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