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態度改變,所處的環境也會跟著改變。從今天起改變職場新鮮人與資深老鳥,一生受用不盡的五十項方針。
結束了埋首苦讀的大學生活後,我在1988年任職於波士頓顧問公司的東京事務所。過了兩年,因為參與美國創投企業籌備日本法人等事宜,而經歷了生平第一次的轉業。但是這家創投企業不久便退出了日本市場,使我不得不二度轉業。
六年多來,我歷經了一次就業與兩次轉業,之後為了攻讀哈佛商學院的MBA學位,踏上了為期兩年的留學之旅。半年後,我成立了一間公司,目前擔任副總經理,每天努力奮鬥著。以上,是我概略的職經歷。
身邊的人有時會說我飛快地度過了二十世代、三十世代,不過我自己並不認為。2011年春天,是我踏入社會第十三個年頭,現在的工作崗位則是我任職的第四家公司,因此可以說,比起大多數的經營者,我待過更多不同的組織環境。
回顧過去的經驗,即使組織環境改變,我的內在「核心」仍維持不變,那就是投入工作時最重要的「三項原則」。這三項原則絕不是什麼新概念,只是一些理所當然的小常識而已。但我深信,因為堅守這三項原則,才加快了我的成長速度。
原則1. 一定要完成交辦的事務
我剛踏入社會時,和我同住的前輩曾經對我說:
「岩瀨,頭腦好不好、優秀不優秀,對新人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能不能把上級交代的任何工作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事。」
事實上,當我有了自己的部屬之後,才發覺有些人要一再催促才會去做交代的工作,而且這種人比想像中還多。
「對不起,我還沒做」、「我忘了」是他們常掛在嘴邊的話,若站在主管的立場,你能信任這些人嗎?相對於此,有的人不必一再提醒,就可以完成交代的事項。儘管這些人的工作成果不一定十全十美,但至少有始有終地完成了交辦的事務。
社會新鮮人在投入工作之際,我會送給他們這一句寶貴建議:「無論如何一定要完成交辦的事務。」
而且要自動自發,在別人催促之前全部完成。面對第一次挑戰或是不熟悉的工作時,也許很難獨自完成,這種情況下不妨向上司報告:「我自己做到這個階段了,但遇到了瓶頸」,與上司商量溝通後,再繼續前進。
當周遭的人認為你是個值得信賴的人,下一個工作就會順利到來,全力以赴面對新工作時,也會逐漸累積你的經驗值,進而獲得下一次的機會。與旁人間的些微差異,便會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擴大為難以填補的鴻溝。
原則2. 及早交出,只完成50分也無妨
尚未習慣工作步調的新人時期,往往會想要交出一百分的完美成果。當然,以滿分為目標是很了不起的事,但因為這樣而耗費一個月的時間,倒不如在一個星期內先交出50分的成果,讓上司指出不足之處,之後再來提升工作品質。
「報告的品質做得好一點再交出去吧。」、「要是只做一半就拿出去,會被上司罵吧?」但我從來沒有顧忌那麼多,反而覺得上司嚴厲才能學得更多。我的想法是,完成自己能力所及的部分後,盡快給上司過目才是對我有益的。
不用擔心上司工作太忙而不好意思找他商量,上司的工作就在於引導部屬的能力,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如果怕耽誤上司的時間,那麼短短5分鐘也無妨。請標示重點部分,和上司商量:「我在這裡遇到了瓶頸。」說不定上司會給你建議:「那個不用擔心,倒不如再加強這裡。」僅是如此,工作進展的方向便全然不同。
我十分相信,工作上若能及早且頻繁地獲得意見回饋,絕對有助於自己更加快速的成長。成長的捷徑就是實際做做看,然後再請別人加以改正;因此,縮短提交與意見回饋的週期,迅速增加自己的經驗值,才是能力成長的關鍵。
原則3. 沒有無聊的工作
我要肯定的說,世上絕對沒有什麼無聊的工作。
即使是單調的工作,也有許多方法讓它變得有趣。
以會議記錄為例,剛開始當別人要求自己做會議記錄時,或許會心想:「這種無聊的工作誰都能做!」可是,做這份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會議記錄,是用來在會議上檢討下一步的方向嗎?還是為了從討論內容中想出新的建議?如果要給老闆或董事們看,就必須把會議記錄簡單扼要地歸納在一張A4的紙上;如果是要留下與會者的發言紀錄,就一定要鉅細靡遺地記錄下來。依據不同的目的與用途,會議記錄的內容也截然不同。
以我來說,會把問題點、改善方案寫在會議記錄裡。另外再加上自己認為有附加價值的事項,例如提問要點、調查項目、建議事項等等。這樣一來,就不會覺得撰寫會議記錄是件無聊的工作了。乍看枯燥乏味的工作,請把它當做基礎鍛鍊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想法改變,你所面對的工作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變化。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