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波動,淡出社會視線多時的製造和出口業又被記起。特朗普上台很大機會在人民幣匯率上做文章,這是振興美國製造業和出口的必然舉措。在珠三角設廠的澳商,來年經營備受關注。但更長遠的問題在於,隨着內地生產和經營環境不斷規範化,面對成本上升的生產企業何去何從,除了繼續向低成本地區流徙,本地產業多元政策能不能助一把?

年來人民幣匯率持續走貶,惠及廠商出口競爭力和增加利潤空間。但澳商呻生產經營困難的聲音時而有聞,更有賣廠退出的個案。生產成本越來越高,首先是工資上升。內陸省份經濟起飛,廣東沿海人口紅利逐年下降,招工不易,工資水漲船高,各種社會保障亦在完善中,企業開支增加。

最近熱議的稅費過高趕走企業之說,官方和學者多次解畫,稅率相比其他國家地區處中游地帶,企業不能適應的,是外有低成本競爭,內有優惠政策淡化或轉向新興科技創新產業。同時,環保規範越來越嚴,原先轉嫁給社會的治理成本,如今生產者自負。

成本上升影響競爭力,但相對於發達國家,“中國製造”如何就失去市場或利潤空間?關鍵在於靠價格取勝的企業,未來及時轉換到性價比較高的軌道,比如質量、技術、創新和創造需求等。

中國有世界上最蓬勃的電商,但淘寶至今還在打假的起點上;淘寶客戶遍佈全球,惟劣質仍是淘寶的代名詞。“工匠精神”的提倡,是告訴國人,有最發達的電商,還需要更靠譜的製造業。

回到澳門,卅多年來,隨着廠房遷到珠三角,製造業退出澳門社會視線。旅遊業發展和博彩業開放,進一步割斷澳門人與製造業的關係。本地人才不再為製造業所用,製造業亦缺乏了本土技術和文化活水。然後,當社會重新想起產業多元、跨境電商和年輕人“走出去”、多元發展時,製造業已經沒有能力承載新的發展需要。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