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隨著Z世代進入職場,他們與X、Y世代之間的差異日益顯著。Z世代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追求意義與目標,並強調權益意識。企業管理者需調整管理方式,適應Z世代需求,才能激發潛能、創造價值。文:呂文皓
作為Z世代一員,我深刻體會,這半年來,我們與X、Y世代間的碰撞愈加明顯。薪資停滯下,愈多人選擇「領多少錢,做多少事」。只做份內工作,不加班、不社交、不拚升遷⋯⋯這些原應投入的精力,反而像存滿的撲滿,一下班就急於傾囊而出。
若只是「安靜離職」,或許無礙大局,雙方默契相守,能相安無事。然而,近期興起的新浪潮,狠狠衝擊前輩顏面:「不安靜離職」。
與偏好避麻煩的老一輩不同,Z世代面對不當或非法待遇時,敢於挺身而出,這並非初生之犢,而像發自內心的「我應得」狂吼。例如,向勞工局檢舉違法企業、優雅反擊主管PUA手段,或在社群媒體揭露職場弊病,甚至果斷遞交辭呈。
有人直言:「終於有人來整頓職場的有毒環境!」Z世代作為當紅炸子雞,不僅在網路迅速傳播,更在職場華麗爆破。
為什麼Z世代如此?
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
Z世代珍視生活平衡,他們不願將全部精力傾注本業,因青春無比珍貴;相反地,寧願投入更多資源塑造理想生活。
例如,我的朋友是大公司工程師,但同時是小花店老闆;另一位朋友,白天是老師,晚上則搖身一變為理財KOL,繼續傳道授業解惑。
這種不以單一職業定義自我氣魄讓我深感欽佩,也欣慰於愈多人有意識地選擇心之所向。簡言之,Z世代將心力傾注於本業外時間,重生活大於工作,積極發展斜槓人生。
追求工作意義與目標
Z世代對工作意義有著「高規格要求」,選擇職涯的謹慎程度堪比購房,任何不滿都可能促發離職。
Z世代更勇於淘汰不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許與少子化背景下供過於求的現狀有關。
我有一位在教育業工作的朋友,曾多次向我抱怨工作,結果3個月後果斷離職:「我已看清這行的生態,這不是我想要的未來。」我問她不怕失業嗎?她輕鬆地回答:「反正工作再找就有了。」
談到職涯目標,Z世代的眼神總炯炯有神。我們這代自小透過網路接觸多元職業與學習資源,過去需要花錢跑外縣市才能取得的修課證書,如今線上課已垂手可得,職場心得也愈發流通。
正因網路資訊普及,Z世代更敢做夢並付諸行動。用一句廣告詞概括:「敢傻,就是我的本事。」
權益意識高漲與影響力擴大
在網路傳播發達和社會運動興起的雙重影響下,Z世代的權益意識顯著提升。他們不僅參與政治與勞權,還在各領域扮演舉足輕重角色。
Z世代透過揭露不合理工作待遇,使惡質職場逐漸透明,迫使黑心企業正視公眾壓力。
這讓我想起法國的勞工運動,工人們透過上街揮旗抗議來表達不滿,而台灣的Z世代則善用網路組建輿論,行動成本低且容易激發共鳴,也更能凝聚人心,一同加入這場「小蝦米對大鯨魚」抗爭。
如何擄獲Z世代的心?
許多企業管理者可能覺得Z世代難以掌控,但只要抓住以下兩個原則,便能激發Z世代的潛能,創造更多價值。
越工作越自由
Z世代渴望自由與自主,與朋友討論理想工作時,最常出現的詞彙是:遠端、彈性、自主性,這些要素的聲望甚至超越了薪資福利。
Emily Liu所撰寫的《越工作越自由》一書中,提到自由工作的涵義包括探索價值、能力提升和視野拓展。Z世代將個人成長置於公司成長前,透過有意義探索,更好地掌握自由的核心精神。
因此,主管可將重點放在個人成長與工作意義上。例如,與Z世代討論職涯目標,並委派相關任務,進而激發他們熱忱。
簡言之,Z世代喜歡自由,樂於從事與自我發展相關的任務,因此在分配工作時,應特別關注這點,以吸引Z世代人才。
開放平等的風氣
Z世代推崇平等、理性的對話與合作。他們對「平等」的理解更傾向於尊重與傾聽,例如重視每人在會議中發表不同觀點的機會。
在員工聚餐時,享有自由參與的風氣等。他們大多將職場中的人視為「同事」,彼此界線分明,尊重平權。
此外,Z世代期待主管能以身作則,許下的承諾必須說到做到、面對現實時不畫大餅、面對危機時能主動承擔責任。
簡言之,平等對話的機會,以及誠實有責任感的主管,都是贏得Z世代心中的加分項。
結論:安靜離職與不安靜離職的真相
無論是安靜離職還是非安靜離職,都與Z世代強烈的自主意識有關。
安靜離職是一種被動的反抗,針對投資與報酬不成正比的工作;而不安靜離職則是主動出擊,為不合理待遇發聲。
這兩種離職方式都反映出Z世代對個人價值和權益的重視,以及他們對工作意義的高標準。
瞬息萬變的職場中,彼此理解、尊重並因應新世代的價值觀,將成為企業管理者的新挑戰。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