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原任職於麥肯錫日本分公司的作者,最常為內部的管理顧問及外部的企業客戶,提供邏輯架構方面的訓練服務。她為各行各業的上班族進行過多場邏輯溝通研習課程,發現到表達方式其實有所謂「基本形式」;也就是,「碰到這種元素,就要這樣整理、排列」的概念。她發現,透過每天必須接觸的商務電子郵件,最能練習表達的基本形式。
文:照屋華子
考慮「傳達後」的事
表達到位是因為「目的取向」
不論是團隊內部的聯繫、相關部門的商討,或是向主管報告、請求廠商處理等,在商務溝通上,電子郵件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很方便,但要是沒有一次就正確的傳達到位,就會淪為浪費時間的罪魁禍首。
要快速寫出一封確實傳達到位的郵件,最重要的,莫過於「目的取向」,也就是「先想清楚傳達出去之後的事,再寫」。我們要從收訊者的角度出發,思考自己寫這封郵件的目的,也就是「我希望閱讀者做什麼」。目的取向,其實也可以說是「設法讓他人接受我方目的」的一種意念。
不考慮自己希望閱讀者做些什麼,只顧著洋洋灑灑的寫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逕自寄出郵件⋯⋯這種以「表達」為目的的作法,就是所謂的「傳達取向」。
取向的差異可能會反映在電子郵件的主旨上。比方說,是否曾經收過以下這種主旨的電子郵件呢?
- 主旨:我是營業部的鈴木
- 主旨:跨部門會議事宜
營業部的鈴木為什麼要寄信來?跨部門會議怎麼了嗎?兩者都是無法光看主旨就明白是「為了什麼事」而來的郵件——因為這種「本郵件由營業部的鈴木發出」「發送跨部門會議事宜」的主旨,都是屬於從發信人觀點出發的「傳達取向」。
這樣寫主旨,一清二楚
試想,如果換成以下主旨,看起來怎麼樣?
- 主旨:營業部鈴木請您提交企畫案
- 主旨:商討跨部門會議日程更動事宜
如果這樣寫,閱讀者只要在收件匣看到信件主旨,應該就能大致掌握寄件人的「目的」,是「有事請我幫忙或找我商量,請我處理」。
也就是說,只要寄件人秉持目的取向,時時想著「我希望對方做什麼」,主旨寫法就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表達到位」究竟是什麼意思?我認為在工作上,它指的是「能讓收訊者正確了解溝通目的和訊息內容,讓事情朝著有利於達到目的的方向發展」。
不論是電子郵件也好,商業文件也罷,希望各位能以「讓溝通對象了解目的何在,讓工作順利推進」為前提的「目的取向」來撰寫,不是「只要寄出去就好」的傳達取向。
不要浪費他人的時間
郵件這麼多,從哪封開始看?
當收件匣裡累積三十封未讀郵件時,要用什麼順序來瀏覽這些郵件?如果一字排開都是「我是營業部的鈴木」「跨部門會議事宜」等傳達取向的主旨,恐怕我們就必須一封一封依序打開來確認內容才行。
不過,如果是「營業部鈴木請您提交企畫案」「商討跨部門會議日程更動事宜」之類的主旨呢?閱讀者會比較容易安排處理郵件的優先順序。例如,「該不該馬上回覆?」「可否稍後處理?」等。
如此一來,閱讀者便可減少時間上的耽擱,提升工作效率;對發訊者而言,如果發出去的郵件,能在自己預期的時間內收到回應,業務就能順利推動。
儘管電子郵件已是商務上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我們也不時看到有人每天都被處理郵件占據太多時間,大感困擾。這難道不是因為太多郵件都以「傳達取向」書寫,所造成的影響嗎?
只要把主旨改為「目的取向」,就能為閱讀者和傳送者減少時間上的耽擱。
考慮「收訊者的時間」
要省時、提升工作效率⋯⋯我對於「重視時間」「速度感」等觀念在工作上的重要性,沒有任何異議。不過,在此希望各位思考:我們所追求的速度感、我們所重視的究竟是誰的時間?
工作能幹的人、很有生產力的人,隨時都會考慮到「對方的時間」,而不是只想到自己。
該如何讓他人既迅速又正確的明白我們想表達的內容呢?該如何讓他人明快又乾脆的做出決定呢?該如何讓他人不拖泥帶水、採取行動呢?身為發訊者,我們究竟該如何發揮巧思呢?換句話說,我們重視的是時間與速度,其中還包括「如何讓收訊者不拖泥帶水」的觀念。
然而,工作遲遲沒有進展的人,往往只會想到自己的時間,彷彿「我只想盡早放下眼前的案子,投入下一項業務」。
處理一項業務所花的時間,其實是自己與收訊者花費時間的總和。因為我們想加速處理業務,卻造成他人在時間上的浪費,到頭來業務還是無法迅速推進。
我們要在意的,不是如何傳達,而是事情能否讓對方一步到位的明白。其實不只是商務書信,在所有職場溝通當中,前述的「目的取向」,以及將他人時間也納入考慮「正確的速度取向」,兩者都很重要。
這當然不是只適用於個人層級的事,團隊或組織都一樣。如果是團隊的領導者,讓團隊的每位成員都確實秉持「目的取向」和「正確的速度取向」,將成為提升團隊工作生產力的基礎。
想清楚要寫些什麼
提問最能呈現主題
在了解目的取向和速度取向的重要性之後,接著我們再往前一步,進入具體的「撰寫前的準備」。首先,我們要釐清自己究竟想寫什麼(=主題)。
電子郵件的主題,指的是以下這兩件事:
- 要寫什麼事?
- 要如何說明?——包括報告、聯絡、商量、提案、請求、提問、回覆等
然後,再試著以提問形式來呈現這個主題——請想一想,收訊者會需要我們回答什麼樣的問題?
就範例郵件而言,如果本鄉對室町協理說「要向您報告簡報資料事宜」,想必協理一定會問:「所以那份資料,來得及在8日的簡報上使用嗎?」這就是以提問形式呈現主題。
本鄉報告的主題,就直接回答協理的這個提問。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8日可以使用」。
像這樣以提問形式來呈現主題,比較容易將話題導向說明的So What(所以呢)上。
問題太多,先確認主題
提問不見得只有一個。範例的這封電子郵件,主題既可訂為報告,同時也可訂為請求——改後很OK的郵件範例就是如此。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可以試著用提問的形式來呈現主題,就能讓該傳達的So What變得更鮮明。
- 8日的簡報上可以使用資料嗎?→ 8日可以使用資料
- 想請求協理提供什麼協助? → 希望他協助驗收譯文
不知道該在郵件裡寫什麼內容,或是要講的事情太多,無從匯整時,建議不妨先確認主題,再試著將它以提問的形式呈現。在這個階段,只要提問內容夠清楚,即使我們對於答案還沒有十足的把握,也能讓我們更輕鬆的整理、組織出答案。這個部分,後續將於第三章說明和練習。
釐清「希望對方做什麼」
讓對方讀完不傷腦筋
除了「要寫什麼事?」所牽涉的「主題」之外,在撰寫前的準備階段,還要再確認另一件事——先確認自己希望對方在讀過這封郵件之後「做什麼」,也就是你期待獲得什麼回應。
看完整封郵件之後,卻還要為了「那我該做什麼?」「這件事有什麼需要我處理的嗎?」而大傷腦筋——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比方範例郵件中「可惜沒寫好的郵件」:
經翻譯公司確認,業者表示如能於今日上午確定發譯這份文件,則可於7日(二)17點提供譯文檔案。目前已於今日上午10點發譯,請容我待7日譯文完成後立即寄送檔案,屆時您可確認內容。因此,今天早上開會也提過,8日(三)向A公司做簡報時,可使用這份資料。謹向您報告以上內容。
寄件人本鄉,似乎對閱讀者——室町協理懷抱著「希望在收到譯文檔案後,能協助驗收譯文」的期待。不過,這件事並沒有清楚寫出來,也沒有提到什麼時候之前要確認完成。
室町協理恐怕會在讀完這樣的內容之後,來詢問:「我應該要負責驗收譯文檔案是嗎?」「如果是的話,要在什麼時候之前完成?」如果協理主動來詢問,那倒還好;萬一他對信件內容有疑問,卻置之不理的話,到頭來可能會導致業務無法順利進行。
像這種「傳達取向」的郵件,只寫出自己想傳達的內容,根本達不到預期目的。此外,閱讀者還為了該如何處理而大傷腦筋,或需要再三確認,造成無謂的麻煩,甚至浪費彼此的時間。
確認、判斷,還是行動?
為了在目的取向和速度取向的基礎上,讓業務推動得更快速,建議培養一個確認自己「希望收訊者做什麼」的習慣。
「期待的回應」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 期待對方確認:只要明白內容,稍加確認即可
- 期待對方判斷:希望給予核准、意見、建議等回饋
- 期待對方行動:希望採取一些行動
我們可以根據「期待的回應」,確認在結構舖陳上有哪些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比方說,如果只希望收訊者過目,簡明易懂的結構便顯得格外重要;如果期待收訊者做出判斷,發訊者就不能只陳述結論,還要說明理由,好讓對方便於評估,甚至連「期限」等資訊也都不可或缺;期待對方採取行動時,除了說明理由之外,如有必要,還必須明確提出方法。
不只是電子郵件,書面資料、口頭說明都一樣,別忘了先確認「希望對方接到訊息後該做的事」屬於三項中的哪一項。
寫電子郵件像在開會
看得懂的關鍵在於「準備」
因撰寫前準備不足,導致表達不到位有三種典型狀況:
- 掌握不到目的何在
- 雜亂的堆疊訊息
- 欠缺必要的資訊
第一種是尚未釐清「主題」和「期待的回應」,就動手撰寫,以致連對閱讀者的說明都沒有做好。這樣的電子郵件,閱讀者恐怕無法掌握這封信「到底為什麼要寄給我」,形成「掌握不到目的何在」的問題。
第二種是因為郵件的主題尚未以提問形式呈現,也沒有具體確認,所以資訊會在未整理的狀態下雜亂堆疊,資訊閱讀者無法立刻從中抓出最重要的So What(所以呢)。
第三種是因為發訊者沒有確認自己「期待獲得對方什麼回應」,所以內容會有缺漏,尤其是那些要請對方判斷、行動時的「必要資訊」。如此一來,閱讀者就必須再特地向發訊者確認:「到底我要在什麼時候之前做什麼事?該怎麼做?」
只要發訊者確實做好準備,它們就很有可能搖身變成表達一步到位的電子郵件。
從開會養成準備的習慣
請試想一下我們平常開會、討論時的情形,應該就比較能體會「準備」這個習慣的重要性。
召開會議時,應該沒有人毫無準備就上場。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率的主持會議,我們會事先想清楚「這次的議題有幾個?內容是什麼?」「要分享哪些資訊?最終要決定哪些事?」「有哪些討論重點和注意事項?」等,才召開會議。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貿然開會,就是在浪費與會者和我們自己的時間。
商務書信也是一樣。要做到既不浪費閱讀者和我們自己的時間,又能讓對方做出我們期待的回應,撰寫前的準備絕不可少:
- 主題是什麼?
- 期待的回應是什麼?
在開始撰寫之前,要確認這兩點。養成習慣之後,寫出來的應該就會變成符合「目的取向」與「正確速度取向」,而且「看得懂」的訊息。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麥肯錫邏輯說服術:最強解決問題思考法!再複雜難懂的事都能清楚傳達,無論誰都會被打動》,樂金文化出版
作者:照屋華子
譯者:張嘉芬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突破30萬冊!全系列暢銷日本20年
麥肯錫專家最強的溝通說服力,實戰步驟全公開
訊息傳達總是不到位,為什麼?
讓人一看就爽快接受,怎麼寫?
在工作上,即使我們善於在自己的腦海中整理、組織資訊,然而,只要對方看到、解讀的內容不一樣,訊息就無法正確的傳遞出去。
一旦對方腦中冒出「所以呢?你想說什麼?」「看不懂。那我該做什麼?」就得再花一倍的時間去理解、溝通,不但妨礙業務向前推進,喪失工作效率,雙方更想抱頭吶喊:「心好累!」萬一對方的身分地位比你高,你很容易被貼上頭腦不清楚、辦事不可靠的壞標籤。
麥肯錫專家教你,用「邏輯思考」解決問題
原任職於麥肯錫日本分公司的作者,最常為內部的管理顧問及外部的企業客戶,提供邏輯架構方面的訓練服務。她為各行各業的上班族進行過多場邏輯溝通研習課程,發現到表達方式其實有所謂「基本形式」;也就是,「碰到這種元素,就要這樣整理、排列」的概念。
她運用麥肯錫顧問公司享譽全球的金字塔原理思考法、「MECE」原則(彼此獨立,互無遺漏),來建立解決問題的邏輯架構。然而,光知道理論,遠遠不夠;她發現,透過每天必須接觸的商務電子郵件,最能練習表達的基本形式。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詫異:「什麼?電子郵件?」不過,在研習課程中,學員們拿基本形式和自己或同事寫的電子郵件對照後,都會從中發現一些毛病。只要動動手和腦,就會欣然接受,「原來我平時的那一套作法,只要調整一下這裡就行了呀!」「原來邏輯思考只要這樣用就對了!」「不只適用電子郵件,還可以套用在說話上」。
本書就是要讓讀者掌握推動工作前進的必要基本技能,有利於以簡單易懂、邏輯清晰、迅速且討喜的方式傳達資訊。
實戰X圖解X範例,不只「看得懂」,更要「做得到」
建構基本形式需要用到四種技巧。首先,是清晰且有邏輯的整理思緒,也就是「邏輯思考」的技巧,包括:
傳達前的準備工作
透過「傳達訊息時,要滿足這些條件」的檢核表,分享傳達訊息的基本形式。只要事先確認「兩件事」,就能組織出一段表達到位的訊息。
整理和建構思維的方法
運用邏輯思考的兩個重要觀念:聚焦主題,明確釐清So What?/Why So?(所以呢/為什麼可以這樣說);以及MECE(彼此獨立,互無遺漏)。避免雜亂的堆疊說明或出現重大遺漏。
有邏輯的整理資訊過後,就需要將內容化繁為簡的「邏輯寫作」技巧,包括:
視覺化表現組織結構
用一目瞭然的方式,呈現訊息的整體結構,以便讓他人迅速明白。不需要高超的美工技巧,只要注意空格、空行、符號。一點小巧思,結果大不同。
有禮貌與親和力的說法
最後練習一個不可或缺的技巧――精準用字。既能幫助我們達成「正確表達」的目的,還能給收訊者留下好印象。在此檢視的是「具體性」「簡潔度」「邏輯性」「好感度」四大要件。
透過平衡思維整理和表達方式兩方面的基礎技能,來掌握「基本技能」,這就是本書的練習目的。書中介紹的訣竅皆以有效的方式讓任何人上手,一旦掌握基本技能,就能商務書信、口頭說明、提案簡報,通通適用!
從新進員工到管理階層皆適用的基本技能
【新進員工~20代商務人士】認識邏輯思考和表述力!
經過課程→例題→練習,讀者可以同時學習何謂邏輯思考和傳達方法。
【30代商務人士】掌握確實傳達的溝通技巧!
以商務郵件為練習題材,日常工作立刻派上用場,讓加快工作效率的邏輯性想法和寫法成為習慣。
【領導階層、管理人員】與你的團隊分享基本技能!
根據本書的核對清單,對部下和團隊成員的郵件和檔案給予建議。你可以在團隊中分享這些基本技能。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