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每年年終的年度報告裡,總是對於回顧、目標設定、與主管訪談的規劃頭大嗎?專業的管理人士建議可以用「新聞稿」規格整理成就,並對自己問對問題,在回顧過去的同時展望未來,與主管面談時也不該急著辯駁,問對問題讓回饋更有價值。
文:陳蔚銘(創新拿鐵)
每到年底,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擾:坐在電腦前面對一片空白的年度報告,不斷在電子信箱裡翻找過去一年來的郵件、文件,努力總結成果?
AI科技公司「LangChain」的行銷主管Brie Wolfson提供了一個好方法:他認為每一項完成的工作都值得發布一篇「新聞稿」作為總結,因此建議大家平常就可以照著以下格式,養成順手記錄工作的習慣:
- 頭條標題
- 一句話總結這項工作
- 這項工作產出的3-5件具體成果
- 主要的時間花在哪裡、從中學到的洞察和學到的經驗
- 這項工作產生的影響有哪些
- 對團隊、公司的主要貢獻
- 從團隊成員或是內部、外部使用者得到哪些正面評價
- 圖像(圖片、照片或截圖)
- 完成工作的過程中產生哪些情緒
- 在完成這項工作的過程中你最自豪的點
- 你的下一步,以及從中看見的機會、阻礙或擔憂
(具體該怎麼寫,可以參考實際範例)
長期累積下來,這些新聞稿當中的具體成果很容易就能摘要出年度報告,而當下記錄的情緒、洞見和經驗可以很快喚起回憶,也為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設定目標。
創新點:平時養成「新聞稿」整理成就的習慣,不急著為自己辯護,輕鬆總結年終報告。
不僅回顧過去,也要展望未來
年度報告裡,除了整理過去一整年的成果,設定明年的年度目標是另一個重點。
Molly Graham曾擔任Google和Facebook的公關和公司文化主管,他會在專案結束時採用「回顧與展望」的方式來為整個專案收尾、延續。Molly建議大家,不妨在每年的整理績效清單時,用以下的問題:
回顧
- 你最喜歡這個專案的哪個部分?
- 你最討厭這個專案的哪個部分?
- 你學到最重要的是什麼?
- 如果有類似的工作,你想多做些還是少做點?
- 如果再做一次,你會做什麼調整?
展望
- 下個挑戰是什麼?
- 下個職業生涯目標?
- 現有的職責、公司的經營有什麼你認為應該做卻還沒有人做的?
Molly認為,透過這些問題能讓主管對你有更加明確的定位:什麼是你擅長做的事?什麼是你喜歡做的事?管理者若能依據每個人的熱情與長處把人放在對的位置、指派適當的任務,個人的職涯成長和公司的目標就能更好地契合。
不急著辯駁,問問題讓回饋更有價值
年度報告完成後,接著會和主管進行面談,這時可能會聽到類似的回饋:「對某項延誤的專案,你應該可以多嘗試幾種方式避免」;基於本能,我們常常會下意識為自己這麼辯護:「我已經確定了所有內容,但主要是行銷團隊延遲交他們負責的部分」。
以上的例子是領導力培訓機構「Shivani Berry」創辦人Shivani Berry的親身經驗,他事後反思:「這種防禦性的解釋效果並不好,我的經理對我的領導能力產生了質疑,而且未來對於提供回饋變得更加謹慎」。
Shivani認為,要回應這類的建設性意見,我們可以透過發揮好奇心並提出問題來了解更多。除了獲得對回饋提供者的觀點的寶貴見解外,提出問題還可以幫助您澄清他們實際上在說什麼,讓你能夠以更準確、更有洞察力的方式處理資訊。
以下是Shivani的建議:
- 你看到我表現出這種行為的例子是什麼?
- 為了確認我對你的理解是正確的,你是這麼說的嗎?
- 哪個部分你覺得「很好」、哪個部分你覺得「別再做」?
- 你認為誰在這方面很厲害?
- 您期望10%的改進具體該怎麼計算?
- 這件事如何影響你對我整體表現的看法?
- 如果你是我,你會嘗試改變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問這些問題讓我有時間冷靜下來,幫助我擺脫自己的想法,讓我更好地理解回饋」Shivani說。
另一方面,也要感謝給你回饋的對象並花時間反思,問自己:
- 此回饋的哪一部分是真實的?
- 我有看過其他人犯過這個錯誤嗎?
- 我到底在哪裡不同意這一點?我可以用具體的語言表達我的觀點嗎?
「回到上面的例子,我的經理告訴我應該採取更多措施來確保專案及時交付後,我花時間反思並意識到我與行銷部門的同事溝通可以更密集,以確保專案步入正軌。我的責任是確保專案順利推進並消除任何障礙。」Shivani說:「我後續和經理的一對一溝通時,和他分享了這個想法,讓他更清楚地認識到我哪些地方沒做好、哪些做得好。」
但如果經過反思後,我們仍然不同意收到的回饋,Shivani建議這麼做:「如果我不同意經理的回饋,我仍然會反思並跟進。在這種情況下,我會解釋我的觀點(最好有具體資料作為佐證)以及為什麼我認為他的觀點不完全準確。這將是改善我們兩人之間溝通的好機會」。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