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我在這之中,感受到作者蛻變的過程,從原本的幸福在未來能得到,變成能用心把握和體會每個當下,用心體驗每一個過程,作者這一年的閱讀和實踐,這是一個自我探尋的過程。


文:小豆

《勵志書實踐生存報告》這本書作者瑪莉安・包爾(Marianne Power),用一年時間讀12本暢銷勵志書,並將書中內容實踐,將這一年經歷和想法紀錄在這本書中。

一開始作者想要發起這個計畫,不只是要讀勵志書,還要將實踐書中建議,一個月一本書,並按照書建議去做,看看勵志書是否能改變人生。

以下我挑選幾個章節介紹:

秘密

「秘密」書中提到「讓你體重增加的不是食物,而是對於食物的看法」,結果作者按照這個方法,吃東西的時候想著自己是瘦子,照吃碳水,想著自己有名模身材,沒有減少食物的份量,後來發現自己胖了。

而作者也按照書中作法,寫下自己願望版,看看是否有所不同,在願望版做好的四天後,有編輯邀請作者寫推薦羽衣甘藍的推薦文,作者認為這不意外,因為他本身就常常寫健康養生文章,但十萬英鎊的支票並沒有拿到。

這給我的啟發是,在接觸到書中方法時,也要去評估合理性,例如這個方法是否有足夠證據支持,或是交叉比對,例如上述減重的例子,可以參考一些科學文章、影音、書籍等,或是查看他人對於該書的評價等,藉此評估合理與否。

與成功有約

作者讀《與成功有約》後,整理出書中七個習慣,並且開始實踐。

過程中作者提到,勵志書可能會創造一種危險期望,就是如果你無法每天活得像是Mary Poppins、耶穌或佛祖一樣,那就說明你的勵志計畫有問題。作者想成為完美的人,但設的標準越高,就感覺人生越失敗。

他實踐書中的想像喪禮情況的方法,去想想看自己喪禮上會想要大家說什麼,以終為始,規劃自己的人生,但作者在此提出懷疑,例如誰會在喪禮上致詞?會開心嗎?會有錢嗎?對於幸福人生條件,作者也感到疑惑,這種不知道的感覺,讓作者覺得自己很失敗。

讀到這段時,我自己有看過《與成功有約》這本書,其中對於喪禮這段也是有點質疑,因為想像實在有難度,但我認為以終為始個概念,確實值得參考。

例如我就可以用一個學期作為目標,先了解各科目的評分方式,看看是考試還是報告,有考試的話可以去看沒有考古題,有報告可以去看報告規範,就會比較知道課堂中那些東西要深讀,是否需要記憶內容

不過喪禮這方法錯嗎?我覺得不一定,因為每個人本來就都有各自的人生哲學,可以藉由閱讀參考他人的人生哲學,以及去思考這種思維方式是否用於自身。

例如有句話會說「人死留名,虎死留皮」,可能會讓人覺得要讓他人記得名聲;而「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這本書作者則認為「世人是否能記得我的貢獻,根本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這一路上,我們能幫助多少人」,可以去比較不同說法,想想看自己要活出怎樣的一生。

當下的力量

後來作者去找心理諮商師談談,但諮商師認為這是作者的勵志書實踐計畫是個,探尋自我的過程,後來作者讀到《當下的力量》。這本書中的觀點,是你可以設定目標,努力向目標前進,但務必要專注在當下採取的行動,而不是執著在最後結果。

作者提到,原本他以為只要變成功或是有錢,一切就會好轉,但後來他發現幸福不在於成就,而是沉醉每時刻、好好感受一切,享受工作過程而非結果、享受友人大笑的聲音、享受沙發上的深層午覺等活在當下不是要放下一且,什麼都不做,想做多少就做多少,只要是在當下腳踏實地去做這些事情,就沒問題。感受到了平靜、喜悅、人生的美好

這部分讓我想到《習慣紅利》這本書中提到,專注在過程的每一步,而非結果,設定目標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方向,朝著遠方的目標,而專心於當下。

以及《更快樂》這本書中提到:目標應當扮演的角色是:讓人毫無牽掛地享受當下。腦海裡有個目的地,大概知道自己的行進方向,就能自由自在、聚精會神地享受當下。

一年總結

一年後,作者檢視這一年,他的負債增加,比一開始胖六公斤。前期在讀完一本書後,對於人生期盼更高,不只是要幸福人生,還想要超凡人生,但標準越高,挫折越重。

但同時在這一年內,讓他可有機會可以清除腦袋的一堆垃圾,可以不再被自我厭惡感蒙蔽,可以看見身旁的人,從這方面來說,勵志書有用,幫助他超越了自己。

並且提到《七個習慣》書中的建議,寫下任務單,描述自己成為的人,不是想像未來想成為的人,而是現在想要做的人,以往作者什麼都寫不出來,但一年後寫出了很多,例如要有耐心、珍惜每一天、心存感激……等。

我在這之中,感受到作者蛻變的過程,從原本的幸福在未來能得到,變成能用心把握和體會每個當下,用心體驗每一個過程,作者這一年的閱讀和實踐,這是一個自我探尋的過程。

我認為我在閱讀時,同時是在認識自我和他人,例如閱讀有關於人生規劃的內容,可以採用一些方法認識自我;閱讀一些心理學內容,有助於了解思考偏誤、應對情緒、理解幸福、與人的互動等;閱讀腦科學內容,能理解大腦如何運作;閱讀時就像是與人交流,試著從不同專業及身分的角度看待世界。

總體心得

以上是作者讀完勵志書的過程和轉變,當然每個人在閱讀之後,會有的轉變都會有所不同,作者經驗可以提供我們參考

而我認為從本書作者實踐勵志書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幾件事情:

  1. 看書之後,如果書中有提到方法和建議,可以轉換為行動清單,提醒自己實踐。
  2. 辨別書籍品質,例如檢視書作者身分背景、書中方法是否有足夠證據支持,或查看他人對於該書評價,例如選書時,如果要挑選幸福主題的,可以優先挑選有心理學研究支持的書籍。
  3. 書中方法不一定適用所有人,每本書中的方法會有所差異,要去思考自身的情境,想想看這個方法是否適用,例如一本讀書方法的書,對象設定給高中生,有些方法到大學就可能不適合,需要調整;有些老師推薦的學習法,到現在因為課綱和考題方向改變,就需要去思考是否還適用。
  4. 避免陷入比較和焦慮,有目標是為了自己有方向,而專注於每個當下,關注每個當下能做到的事情。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