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你提出一個新主意,有人回「老實說,那根本不管用。」你可能會在開完會後很久一直想著這件事,在腦海中重演這段對話,說著你希望當時有說的話,或者想著其中一名團隊成員真是個混蛋。下次你或許會再三猶豫要不要提出建議,其他團隊成員也會這樣。團隊的心理安全感已遭受重創。


文:瑪莉莎・金恩(Marissa King)

工作上的混蛋

一句惡意評論便足以毀掉心理安全感。想像你和5個人密切工作了2個月。你的團隊設立了慣例與原則,以確定大家覺得自己的意見被傾聽與尊重。同事們彼此傾聽,提出真心好奇的問題;大家十分清楚什麼值得責怪,什麼不是。

一個星期一,你們開會討論如何改善流程。你提出一個新主意。有人回說:「老實說,那根本不管用。」或者有人說:「我們早已試過了。」甚或只是被白了一眼。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在開完會之後很久,你都會一直想著這件事。你或許在腦海中重演這段對話,說著你希望當時你有那麼說的話,或者想著其中一名團隊成員真是個混蛋。下次你或許會再三猶豫要不要提出建議,其他團隊成員也會這樣。團隊的心理安全感已遭受重創。

說話無禮這種看似無害的事,可能造成性命交關的後果。在4家醫院的24支新生兒加護病房團隊,距離艾德蒙森研究心理安全感的場所數千英里之外,一組研究人員觀察惡劣成員的潛在後果。

在隨機指派醫師與護理師組成團隊之後,他們被告知一名美國專家將觀察他們。在一長串談話之中,這名「專家」夾雜了幾句無禮的話,包括提及他在自己的部門所觀察的團隊「撐不過一星期」。在對照組,他沒有說任何失禮的話。在聽過「專家」的話以後,他們被指派一個早產數月、腸道急速衰竭的新生兒病例。

聽到無禮言論的團隊比較不會分享資訊與尋求協助。結果,他們更無法準確診斷嬰兒的情況。他們也更不會提出正確的實驗室測試,好好進行搶救,以及給出正確的治療。總而言之,診斷的差異有半數以上原因被歸咎到粗魯發言,有效治療的差異則占了43%。作為比較,長期睡眠不足只占臨床表現差異的四分之一原因。

你寧可找一支已經30小時都沒有睡覺的照護團隊,也不要一支剛跟混蛋講過話的團隊。不只是護理師而已。粗魯無禮在大多數組織都像是疫病一樣。喬治城大學教授克莉絲汀・波拉斯(Christine Porath)的研究發現,98%的勞工均表示曾在工作上遭遇粗魯對待。近半數員工每週都成為無禮行為的對象。我們的同事是我們一些最困難的連結。

幾乎每個經歷過無禮的人都做出某種負面的回應。許多人進行報復。曾被無禮對待的員工,近95%表示他們跟那個壞蛋算帳,另有88%表示他們報復了雇主。這往往會惡化到失控,剛開始是粗魯的小動作到最後變成蓄意挑釁。

另一個共同的反應是辭職。如同一名經理人所說:「我傷心、生氣,又有點嚇到了。起先我想要報復,可是風險太大了。我試圖用鎮靜、邏輯的方法回應,反而讓他更加惱怒。他又爆發時,我明白他已越過一道線——事情永遠不會再一樣了。我又待了兩年,但再也不努力工作。我已不那麼在意了。」

波拉斯與克莉絲汀・皮爾森(Christine Pearson)在合撰的論文〈無禮的代價〉(The Price of Incivility)表示,辦公室無禮的受害者出現大幅的行為變化:48%不再努力工作,47%減少工作時間,38%故意做出劣質工作,80%把寶貴時間用於憂慮該起事件,78%對組織不再投入,66%工作績效下降,12%最終辭職。

即便員工沒有因為無聊而刻意降低效率,激烈的蠻橫遭遇可能損及績效。舉例而言,憤怒減弱認知功能,消耗心理資源。在一項實驗,波拉斯和同事艾米爾・艾瑞茲(Amir Erez)找來受試者,並請一位演員扮演姍姍來遲的受試者。實驗人員告知那名演員,因為他遲到了,請他離開。

等他出場後,實驗人員對著其他受試者說:「你們這些大學生是怎麼搞的?你們總是遲到;太不專業了。我在其他大學做過這類研究,我可以告訴你們,這裡的學生作為受試者實在太不夠格了。」波拉斯與艾瑞茲接著請受試者設想一塊磚頭的用途——有些奇特,但這是評估創意的常用方式。受到粗魯對待的受試者提出的創意少了25%,而且更沒有創造力。心理安全感具感染力,負面性也是。憤怒、焦慮、孤獨和恐懼都具感染力。它們經由網絡而傳播。

「無禮是會蔓延的病毒,」波拉斯寫道,「讓受到牽連的每個人日子更難過。無禮可能由一間辦公室發端,在不知不覺中,便竄到大廳及往上3層樓,還有休息室,感染到可能需要聯絡客戶與顧客的人。置之不理的話,無禮可能拖垮整個組織。人們變得不仁慈,沒耐心,沒精力,失去樂趣。那些遭到不文明對待的人也更沒有貢獻。」

為了解這種傳染是如何蔓延開來,威爾・費爾普斯(Will Felps)成立一些4人小組,包含3名大學生和一個名叫尼克的演員,他將扮演「混蛋,懶鬼或者憂鬱悲觀者」。這些小組要進行一些很基本的商業決策,表現最好的可以獲得100美元。

在其中一些小組,尼克會有各種叫罵,例如「你是在開我的玩笑嗎?」或「你真的有上過商業課程嗎?」在別的小組,他會扮演懶鬼,腳蹺在桌上,吃零食,跟朋友傳簡訊。扮演憂鬱者時,他時常把頭垂得低低的,想念著他快要死掉的貓咪。

儘管小組各有能量,每當有尼克在其中做怪時,他們就表現得很糟。無論其他小組成員有多麼聰明、能幹或有魅力,都沒有差別。一次又一次的實驗證明,有混蛋、懶鬼或悲觀者在其中的小組,績效都低了30%至40%。

更令實驗人員意外的是,小組成員對待彼此的態度。當尼克扮演混蛋時,人們便保留資訊。他們會爭吵。「詭異的是,這些成員開始模仿他的特點。」菲爾普斯表示。他將小組活動時錄影下來。尼克扮演混蛋時,小組成員開始變得粗魯無禮或辱罵。當他扮成懶鬼時,那種行為也會蔓延。在一段影片裡,「所有成員都坐得筆直,精神十足,很熱切地想要進行這項可能有趣及有挑戰性的任務。然後,等到結束時,和尼克一樣,所有人的頭都垂到桌上了。」他的憂鬱悲觀感染了整個小組。

在大多時候,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唯獨有一個案例很不相同。

有一個小組不受尼克行為的影響。其中一名成員是外交官之子。他提出許多問題,徵詢每個人的意見,並讓大家彼此傾聽。在與費爾普斯訪談之中提及這個案例時,電台節目《美國眾生相》(This American Life)主持人艾拉・格拉斯(Ira Glass)表示:「如果真是如此,如果傾聽便足以克服惡劣行為,如果傾聽比惡意、懶惰或憂鬱更有力量,那就像是兒童故事裡的噱頭,好得不像真的金科玉律:藉由彼此傾聽,試著彼此了解,我們便能做到沒有人可以搞破壞。」

如果無禮如此具毀滅性,為何這麼頻繁地發生?波拉斯在至少17種產業數百名員工的調查中找到兩個共同的解釋。50%以上的員工表示他們之所以粗魯,是因為他們忙不過來,40%表示他們沒有時間對人和藹。另一個理由是權力。多達四分之一員工認為,如果他們和藹,會被人覺得不勝任領導人。有些時候,他們或許是對的。

一項訪調4428名員工的研究發現,仁慈、合作和同情不利於升遷,雖然程度不大。其他研究發現,難相處反而提升團體採納你意見的機率。然而,亦有研究呈現正好相反的結果,亦即有禮貌增進了領袖能力的觀感。研究結果相互矛盾的部分原因在於,做個混蛋是有風險的。它會造成極端結果。例如,自戀型執行長的公司要不很棒,要不很糟。

遺憾的是,隨著每次升遷,你可能越來越難對人和善。無禮的人可能手握大權。如果你在工作時遇到混蛋,那很可能是你的老闆或長官。位高權重的同事比起其他員工,有3倍機率去打斷人家講話、辱罵和吼叫。

權力讓人粗魯,更可能叫罵、賭博和性騷擾。即使你給人們少量的虛假權力,他們也會變得自私與衝動。權力亦使人們更不考慮別人的想法。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亞當・賈林斯基(Adam Galinsky)和同僚們用創新方式證明,權力感導致自我中心。在誘發高權力或低權力感之後,研究人員要求每位受試者在他們的額頭寫下英文字母E。相較於感受低權力的人,那些被刻意塑造高權力的人有高出將近3倍的機率,會用自己的角度寫下E。他們自己讀得懂,但別人看到的卻是反過來。相反的,低權力的人更可能在額頭上反方向寫下E,別人便可看得懂。

著有《權力的悖論》(The Power Paradox)的達契爾・克特納(Dacher Keltner)指出:「當你感覺權力在握,你便與他人失去聯繫。你不再細心留意別人的想法。」

權力當然也可以是好東西。它鼓舞行動,促使人們在有風險或不確定之際採取主動,而加了掌權者的福祉。如克特納所說:「我的研究證明,權力讓我們陷入類似瘋狂狀態——讓我們感覺擴張、精力旺盛、無所不能、渴望回報和不畏風險——我們因而採取輕率、魯莽與不道德的行動。」

相關書摘 ▶《人脈風格》:大多數人不會成為朋友,而是深入及認真的點頭之交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人脈風格:找出你專屬的人際關係模式,創造工作與生活的最佳表現》,時報文化出版

作者:瑪莉莎・金恩(Marissa King)
譯者:蕭美惠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解開人脈連結的密碼,形塑致勝的人際網絡

比拓展人脈更關鍵的,是專注你的人脈如何形成!
從精彩的案例中深入了解三大人脈風格——擴張者、仲介人與召集人,
形塑你專屬的人脈風格,創建更美好的生活。

本書作者瑪莉莎・金恩剖析各行各業菁英人士的人脈,統整出三種塑造人脈的風格,並帶你了解自己究竟適合仲介、召集或擴張型人脈,抑或某種組合:

  • 擴張者享有的可見度、人氣與權力好處,往往在生涯初期最為重要,對於需要認識人與被看見的專業人士亦可提供較多的幫助。
  • 仲介人所享有的創新好處,對於創新產業或是看重獨特性的領域至為重要。
  • 召集人的信任與名聲好處,有助於確保情感福祉、防範孤獨和倦怠,在充滿人際間不確定的領域具有優勢。

最適當的風格是符合你的個人目標、生涯階段和需求的人脈網絡。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