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在新的經濟大環境中,鄭德源很清楚,一個人不能只有一項專長。就算你千辛萬苦在無涯學海中只專精了兩門小小的專業,但你的能力是只有一項專長的人的兩倍。兩個專長可以帶來更多機會。鄭德源知道,在現代的經濟環境中,若要建構出職涯韌性,就務必擁有「第二專長」。


文:芭芭拉.歐克莉(Barbara Oakley)

一個為未來做準備的國度

鄭德源(Patrick Tay)是我見過最陽光、最樂觀的人。除了正面積極的個性,鄭德源背後還有很多故事。

鄭德源有兩個重要的身分:一是律師,在新加坡國會中代表新加坡西岸區域,另一個身分是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National Trade Union Congress,NTUC)的助理祕書長,負責管理法律服務處和專業人員、經理和執行人員部門(Professional, Managerial, and Executive Unit)。鄭德源出身貧窮,來自於貧寒的中產階級家庭——他是在當了好幾年警察之後才加入職工總會的行列。

雖然新加坡是一片彈丸之地,在這個平均寬度僅約三十公里的島上卻住了五百五十萬人——想要了解這個國家絕非易事。一個城市就成一國的新加坡,四面環海,位於一千多公里長的馬來西亞半島下方,看起來像是驚嘆號下方的圓點。新加坡是種族大熔爐,組成人口包含華裔、馬來裔、印度裔等等,而這些不同族裔的人都視自己為新加坡人。雖然新加坡的學校以英語授課,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說二至三種語言,包括英語、華語、中國各地各種方言、馬來語、或達羅毗荼語系的泰米爾語(Tamil)。

新加坡另有一特殊之處,就是除了一座深海漁港之外,沒有任何的天然資源。這個城市國家沒有足夠的淡水來供應國民日常所需。新加坡需要藉由一道長堤(名為新柔長堤)的水管道,向有時態度並不友善的馬來西亞引進珍貴的水資源。但新加坡已研發出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國內大部分用水都來自於海水淡化廠,全球現在也有很多地方使用新加坡的淡化水。

一九六五年,新加坡的失業率高達二位數,勞動人口的識字率僅有百分之五十七。當時的新加坡是個文化沙漠,也很有可能像二次大戰後其他脫離英國殖民的國家一樣,落入慘境。

但新加坡寫出了自己的故事。

新加坡成長速度飛快,目前的失業率非常低,僅百分之二,在世界各國中名列前茅。新加坡的人均國民所得毛額極高,是世界平均值的百分之三百二十一。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測驗十五歲學生的數學、閱讀和科學能力)的表現上,新加坡的學生總是特別出色。犯罪率極低,家長很放心讓孩子半夜在市中心逛大街。新加坡女生約吃午飯時如果提早到餐廳,也會很安心地把提包放在桌上占位子,離開去上廁所。新加坡人也跟其他國家的人一樣會抱怨生活忙碌、物價過高,但是其他國家人民對生活上的其他諸多不滿,新加坡人都沒有。

新加坡的成功,可能跟他們以學習為主的生活方式,以及「職涯韌性」(career resilience)有莫大關係。我想更深入了解新加坡人對於學習的看法,並聽取鄭德源的洞見,我與他約在新加坡商務區內三十二層樓高的職工總會大樓見面。

鄭德源的辦公室位於二十樓。距離這棟大樓不遠處,便是風格浮誇的萊佛士飯店(Raffles Hotel),它有經典的殖民風格建築,每間房間都有專屬的服務生。職工總會的玻璃帷幕大樓坐落在新加坡河畔,往河口望去,對岸的濱海灣金沙飯店和飯店頂上那艘經典大船一覽無遺。

鄭德源的身形挺立、體格強健,顯然非常清楚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鄭德源露出燦爛友善的微笑,馬上讓我放鬆下來。他向我自我介紹——他已婚、有三個孩子;他當初申請到大學獎學金,靠著獎學金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讀了四年的法律。在新加坡,領取政府獎學金的條件是畢業後要報效國家六年。照理說,鄭德源畢業後應該要選擇當檢察官,但他去當了警察。鄭德源也在從警時期取得法律碩士學位,專攻國際法與國際商務。

而今,鄭德源是個先鋒型的人物——他總是想要帶給他人正面能量。他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提供法律相關服務,替窮苦人伸張正義不遺餘力。

他在結束六年的警察工作之後,本想成為執業律師。但是由於他積極參與志工活動,並且在律師專業中擁有他自稱為「深度技術」(deep skilling)的專長,職工總會便邀請他到該會工作。

鄭德源於二○○二年加入職工總會。他搖著頭說真不敢相信時間過得這麼快。「我竟然已經在職工總會工作十四年了。看到自己提倡的理念終於被大家看見,還能幫助他人,非常有成就感。不是只幫助五個人十個人,有時候甚至可以影響成千上萬的人。這就是我每天生活的動力。」

鄭德源在職工總會的工作需要接觸各行各業,其中包含造船業、私人保全產業、健康保健產業,現在他也深入了金融業。

「回頭看我以往做的事情,」鄭德源說:「最主要的內容其實就是幫助工作者發展興趣、找到幸福。職場中,事求人、人求事是每天的課題。我們需要讓更多人願意投資新加坡——藉此創造好的工作機會和高薪的工作機會。

但是我們也需要創造出能符合新加坡工作人口需求的工作;因為新加坡工作人口改變專業的速度非常快。」

在已開發國家的職場發展中,新加坡可說是領頭先鋒。新加坡非常注重教育,在教育中強調培養專業人員、經理或管理高層人才。新加坡的整體人口逐漸老化,這當然也包括工作人口。這其中造成的潛在危險是會導致一些工作逐漸消失。工作者以前努力習得的技能、科技、甚至是人際技巧,都可能漸漸失去價值。他們需要精通新的軟體、不同的設備、新的管理方法,甚至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也會有所改變。傳統職場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奠定基礎,持續深耕;現代的職場則比較像是一條輸送帶,不論你目前處於什麼階段,都必須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不斷學習。

鄭德源在做進一步解釋時,很明顯可以看出他很注重自己要擁有多元技能。「我們需要重新設計各種職務的內容,也需要幫助求職者『刷新技能』來從事各種新的工作。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所有人的努力——職員、雇主、政府,以及更宏觀的層面:整個社會本身。」

把整個新加坡凝聚在一起的,正是該國的「三方論壇」——勞工、資方、政府三方聚在一起。鄭德源說:「這是新加坡成功的關鍵,也是新加坡的特有文化。

「三方論壇並非新產物——它在國際勞工組織框架之下已經行之有年了。但是新加坡的三方論壇組成比較特殊。我今天早上走進辦公室之前,才剛剛跟一位三方論壇的成員一起吃早餐,我們每週三都會一起吃早餐。早上我們聊的東西正是我現在跟你聊的問題。新加坡是少數能做到讓雇主、政府和工會坐在同一個房間中討論事情的國家。這三方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擴大經濟大餅,而不是搶著瓜分。三方都清楚知道,解決問題時不應該去吵誰分到最多或是受益最多。」

鄭德源認為,每一個角色在論壇中都很重要。

大家同桌而坐,理性地進行討論,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一個議題。身為雇員的個人可以做什麼? 在重新設計工作職掌、自動化、創新和提高生產力等方面,公司的責任是什麼? 政府如何幫助工作人口認識自己的潛力? 社會本身又要如何支持社會結構、政治結構的改變? 新加坡非常明白,面對國內逐漸老化的白領工作人口,如果要保持競爭力,就一定要解決上述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鄭德源都有簡單而優雅的解決之道。

職涯建構的「T模式」和「π模式」
傳統的職涯發展方式,常常被看成是以「T型模式」在運作。某個人首先接受某一領域的訓練,例如會計、機械或二十世紀英國文學,深入發展該項專業之後,再用其他較淺的「水平技能」與之平衡——這些其他技能包括了電腦能力、人際技巧、對木工的興趣等。然而,鄭德源在幾年前就開始提倡他構思的「π型」職涯建構軌道——這是指用兩項深入的專業領域,再以一點其他廣泛的知識、能力與之平衡。

在新的經濟大環境中,鄭德源很清楚,一個人不能只有一項專長。就算你千辛萬苦在無涯學海中只專精了兩門小小的專業,但你的能力是只有一項專長的人的兩倍。兩個專長可以帶來更多機會。

鄭德源知道,在現代的經濟環境中,若要建構出職涯韌性,就務必擁有「第二專長」。

如果你的第一專長需要非常困難的高度專業技術,例如醫生,你便很難選擇另一門技術門檻也很高的專業當作第二專長,例如律師。但不論你的第一專長是什麼,你都需要第二專長來保護自己,而且這第二專長不能只是表面功夫。第二專長可以是第一專長的輔助,也可以是截然不同的領域,這樣如果情勢有所改變,就有其他路可走。鄭德源的方法之下隱含的意義是:我們能學會的比我們以為自己能學會的多。

大部分的人認為,要像新加坡這樣的第一世界國家的國民,才有本錢改變職業跑道。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新加坡和其他許多第一世界國家一樣,經歷過大起大落的經濟發展,甚至在鄭德源身處的最近時代也是如此。一九九八年,新加坡經歷了一次經濟危機;二○○三年,由於SARS疫情大爆發,前來亞洲旅遊的人數銳減,又造成了新加坡第二次的經濟危機。

接著就是二○○八年的次級房貸危機。

「因著工作機會消失,一種技能在兩、三年後就不夠用了——各種改變的速度太快了。」

鄭德源說:「公司行號開始撙節、縮編、重新組織,並移往海外設廠。在新經濟環境中,要有兩種專精的領域才能面對未來。」

「舉例來說,你可能在銀行上班,非常嫻熟銀行內的某種工作內容,或是很會使用某種軟體。但是有一天,很可能某項金融產品或你的職務內容就忽然消失或是移往國外,到時你就等著失業。」

我問鄭德源,是否每個人都可以有兩個專長,比方說,銀行職員有辦法發展第二專長嗎?

鄭德源說,銀行職員「必須」要有兩個專長。在瞬息萬變的金融產業裡,以金融業專員來說,若不能達到業績,很快就會被請走;因此這時你有沒有備案專長就很重要了。其實,想要發展第二專長並沒有想像中的複雜——有時候你的專長早已經存在了,只在等你去發掘。

舉例來說,有一種特殊專長,鄭德源稱做「人際理財」。這種理財專員不僅具備理財專業知識,也有人際關係技能。人際關係技能在其他領域中也很重要,例如諮商和社工。由於人口老化和其他社會問題,新加坡非常需要這兩個領域的人才。如果人際理財專員可以投資自己,發展諮商類的第二專長,就可以投入有大量人力需求的社會服務業。萬一不幸發生經濟危機,也有退路。

新加坡政府提供了補助專案,幫助想要學習第二專長的國民,老少不拘。事實上,四十歲以上的人若是參加諮商專業證照班,還可以得到額外的補助——不論諮商證照和他們的現職是否有直接的關聯。也就是說,企業提供的員工進修補助,通常是針對那種對於員工的現職有幫助的技術;而政府補助的是個人自發想要參與的課程,就算是跟現職沒有直接關聯也可以。在成人終身學習這件事上,新加坡的發展方向著重於個人的喜好和選擇。

鄭德源參與遊說工作,讓新加坡政府真正把補助款花在刀口上。新加坡的「未來技能計畫」(SkillsFuture)提供二十五歲以上的國民每人一個虛擬帳戶,在帳戶裡替每人存入五百元(新加坡元)。這五百元可以用來抵掉任何進修的費用,個人可以自行選擇課程,不用受公司的限制。「你可能會想,五百元實在不是什麼大錢。」鄭德源說:「但是很多進修課程其實百分之八十、九十的費用已經是由政府補助了。所以這五百元可用來支付補助還沒有涵蓋的部份,以前這些雜費我們可是要自己負擔。」

為什麼要支持個人選擇的第二專長而不顧企業主的想法呢? 因為這樣做可以鼓勵員工加強技術,不管是同科目再深造、重拾某些技能,或是培養多重專業、第二專長都可以。補助金可以是一大誘因,讓大家有動力繼續學習。

轉念關鍵:要學習第二專長
在今天瞬息萬變的職場中,學習第二專長是個好主意。當工作出現預料外的變動時,第二專長可以讓你比較容易找到其他出口。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大腦喜歡這樣學改變:科學家教你強化學習效果的轉念技巧,幫助你自信改變人生,學習全新專長》,木馬文化出版

作者:芭芭拉.歐克莉(Barbara Oakley)
譯者:高霈芬

momo網路書店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暢銷學習書《大腦喜歡這樣學》作者
持續開發潛力、終生學習的大腦特訓課

不論年齡、性別、職業、學歷,你都有機會建立自信,翻轉人生
當你覺得穩定的生活和工作已無法滿足內心渴望,
你明明知道學習很重要,但你的大腦似乎跟不上你想要的進步。
這時你需要:正確的科學知識,有效的心理認知,來幫助你突破困境。

工程師放棄原先的工程背景,從頭開始學習木工。
爵士樂手想要造福更多人而申請醫學系,克服自己最痛苦的理科,當上醫生。
公車司機為了對抗憂鬱症,重新學習讓身體動起來,建立新的認知習慣。
國三男生無法適應傳統教學方式而開始自學,大學畢業後,在大學擔任學院院長。
學者離開高端研究領域,選擇冷門的路線,度過職涯低潮,成為頂尖重要學者。

這些故事裡的人,經歷不同,背景懸殊,有男有女,但他們都:

————曾經遭遇到人生的瓶頸;
————經歷了幾個觀念的重大改變;
————透過學習,來讓自己的人生翻轉。

從這些精采人生和深刻的學習歷程,我們會認識到許多有用的學習方式:

  • 網路開放平台課程 。不需要教室,不受地點限制,根據個人需要登記課程。
  • 運動 。運動是非常有效的改變大腦神經突觸的方式。
  • 開發第二專長 。
  • 鎖定目標,在限定的範圍裡,專注學習。
  • 重新定義自己的缺點 ,缺點是相對的觀念,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 刻意練習 ,仔細而重複學習困難的細節。
  • 尋找值得跟隨的師父 。師徒制,是需要時間但很有效的一對一學習方式。
  • 培養個人興趣。從生活熱情發展出新工作。

本書收錄大量的真人實例,穿插簡明的腦神經科學知識,
讀者將會得到許多的激勵和實用的方法,來檢視自己的處境,
並迫不及待學習新事物,追求新的人生。

從這本書我們會得到啟發:

  • 學習以及學習所帶來的改變,可以超越天賦的能力。
  • 跟著熱情發展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能擴展你的熱情。
  • 人人都可以在缺點裡看見機會,在困境裡尋找可能性。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