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當每一次我們做出專業決定或是判斷時,也可以用稽核的眼光看看自己,是不是秉持自己所相信的價值觀,也做了當下的自己所能做出最好的判斷。
文:公關人生相談室
地方首長選舉也進入倒數階段,過去幾次選舉也沒有像這次一樣,當候選人的論文、求學經歷甚至是求職經歷,擺脫了裝飾與錦上添花的意味,不斷地被競爭的陣營放大檢視,甚至有候選人的學位因此被撤銷。而電視上的名嘴和網路上的意見領袖,彷彿人人都成為了論文主題、研究方法和學術倫理的專家,每個人都可以對其他人的研究領域和論文說上幾句。
然而,在這些論文與學位大混仗的背後,或許我們可以問問自己,這些在意,到底體現了自己的哪些價值觀?無論是在乎真實、誠信、腳踏實地、真誠、謙虛、有同理心,而這些價值除了要求政治人物之外,我們是否也有體現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在大公司工作,除了難以避免的繁瑣批審與合規流程外,最讓人有些緊張的往往也是定期或不定期的稽核流程,往往稽核一啟動,長達幾個星期不說,而每一封要求稽核內容的信,都規定要在24或是48小時內回覆。能被稽核的項目也是無所不包,小至車費報帳、交際費用,大至活動費用甚至是計畫費用,每一筆的開支,其實都是公司的營運費用投入,也是公司股東金錢的投入,而其實也是專業工作者每天日常的業務活動的紀錄。
稽核最讓人頭痛的往往不是即時回覆的時效性,或是整理資料,而是每個提問回覆前,都得問問自己,現在的我是否對於過去的我有著足夠的信心,當初的自己有好好留下每筆開支、稽核項目紀錄,而且能確保符合公司規定?這樣的自我詰問或是自我再確認,其實都代表了每一個當下的自己,是否都能夠憑藉著自己的誠信,而做出對於公司、客戶與所服務對象最有利的判斷。
稽核同時也像是公司進行自我健檢的過程,透過翻天覆地地檢視,以檢核公司內部的流程、商業行為、內控、業務開支等是否都合情合理,也找出不必要甚至是不適用的流程,進行再檢視與調校。稽核與其說是抓錯,更像是抓漏,避免更多不必要的開支或流程拖慢公司前進的腳步。
身為企業公關時,每一次回覆媒體訊息、每一次對外發稿或是提供資訊,也都免不了類似的自我詰問:
- 我是否有盡我最大能力確認訊息來源?
- 我是否有盡我的能力,去確認我可以確認內容的公司內部專業人士?
- 我是否有確保這些內容都經過相關人等的審閱且同意?
這些自我把關的關卡,也像是稽核一樣,用每一步的確認以確保以後的自己,不會無法面對以前的自己。
或許,當每一次我們做出專業決定或是判斷時,也可以用稽核的眼光看看自己,是不是秉持自己所相信的價值觀,也做了當下的自己所能做出最好的判斷。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