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研究人員反覆再三證實,改成開放式辦公室可能會增加工作壓力、減少員工互動,員工的主觀幸福感也會降低。換成開放式辦公空間後,員工的疲勞、頭痛和壓力相關疾病都有增加趨勢。



文:查爾斯.史賓斯(Charles Spence)

誰上班時間從來不覺得累?

你上一次工作時想睡覺是什麼時候?本世紀初美國一項針對將近3萬名勞工所做的全國代表性調查發現,受訪者被問到「過去兩星期內你是否曾覺得無精打采、睡眠不足或疲倦乏力?」時,將近40%的人給出肯定答案。一天之中我們的靈敏度會隨著身體的晝夜節律可預期地起伏,很多人會在早晨或午後覺得睏倦,尤其是吃過豐盛的餐點之後。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當靈敏度處於中等水準,我們會有最佳表現。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能不能運用環境信號來調節或操控我們的靈敏度。

研究證實,接觸明亮的光線與背景音樂都有幫助。比方說,一天之內不管什麼時間,明亮的非自然白光(也就是多色光)都能提高主觀靈敏度。名稱恰如其分的期刊《睡眠》(Sleep )2006年一篇報導指出,午後來點明亮光線(來自某種特別燈具,效果就像待在陽光燦爛的戶外一樣),可以克服午後的睡意。另外,研究證實播放音樂有助於減低乏味感,讓工廠員工和打字員的工作效率提升10%到20%。只是,要找到大家都喜歡的音樂通常不太容易。所以有人建議,只要情況允許,不妨利用耳機播放個人喜愛的音樂。

同樣地,接觸薄荷或柑橘之類有助於提神的環境香氛,或許能提振我們的精神。覺得壓力大的時候,薰衣草之類的舒緩香氛則可以幫助我們平靜下來。說到這裡,開完壓力緊繃的會議之後,在辦公桌換個香氣是個不錯的點子。這個簡單的感官攻略也許能讓你恢復精神。不過,柑橘之類的愉悅香氛沒辦法讓你亂糟糟的辦公桌變得乾淨整齊(雖然我太太會希望它們有這種功效)。

我們很多人需要的工作環境不但要能在午餐後讓我們保持靈敏度,下班回家前也要能放鬆身心。這種對環境刺激持續變動的需求,或許可以說明固定的環境屬性對於我們工作時的幸福感和績效幫助有限。因此,雖然某個顏色的油漆也許可以讓你保持靈敏,但到了一天工作結束時,那恐怕不是你想要的效果。智能燈具可以在一天之內調整不同模式的環境刺激,多了點彈性。這方面最饒富興味的研究,就是我們稍早提到的清晨藍光。

執行各種不同任務時接觸這種短波(460nm)藍光,即使時間相對短暫,都能夠提升靈敏度和認知表現。那麼,如果我們瞌睡連連,這似乎是個完美對策。過去15年來我跟塗料和香氛產業合作,評估環境對人的影響,並且設計多感官策略來增進工作表現。「有沒有特定的塗料顏色可以提升員工的生產力?」這是將近20年前我為得利塗料探討的問題之一。

關於色彩對我們的智力表現在各個面向的作用,已經有不少人做過研究。在牛津大學,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努力證實,某些顏色的塗料可以讓人在工作場所的表現明顯提升。我們卻也發現,改變燈光或螢幕的色彩與亮度,幾乎都是比塗料顏色更有效的感官攻略。更明亮的燈光不負所望地打造更有活力的環境。

某些研究聲稱盯著彩色螢幕會產生某些效益,引來媒體爭相報導。比如拉維.瑪塔(Ravi Mehta)與朱睿2009年在《科學》期刊(Science )發表的文章指出,盯著紅色螢幕可以提升校對效率,盯著藍色螢幕則能提升解決問題時的創造力。不過這些研究的結果都不太容易複製。

感官攻略創造力

說到創造力,我應邀參加過不少企業創新講座,不得不承認結果大多令人失望。因為我擔任諮詢顧問的大部分時間都被監禁在還算豪華的飯店無窗的地下樓層,有時候一連好幾天。

白色牆壁、多角桌椅、沒有窗戶、沒有自然光。除了被遺棄在角落看似哀傷的盆栽,當然也沒有其他大自然的蛛絲馬跡。哪個人覺得這樣的環境能促進創新思考?很多負責籌備這類活動的人好像都有個錯誤觀念,那就是只要把對的人集合在一起夠久的時間,環境本身並不是那麼重要。他們實在大錯特錯。

工作環境的具體特質對思考能力的影響,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其中很多作用單獨來看或許微小,但再小都有幫助。加總在一起,或許最終能對我們的表現產生重大影響。比如說,我們在居家單元提過,如果希望家人意見一致,就讓他們圍坐在圓桌旁,如果你希望激發高遠思維,串連不同觀點,就弄個挑高天花板。

我喜歡拿企業創新研討會和時髦廣告公司(以及後來的矽谷科技公司)的創意空間做個對照。我有個大學同窗好友在洛杉磯那棟極具代表性的雙筒望遠鏡大樓上班。超過25年前我曾去拜訪他,那時還只是收入微薄的年輕學者的我羨慕得不得了。我記得當時看見辦公室隔出一塊專門用來激發創意和創造性思維的區域,覺得很受震撼。雪白的落地窗簾被加州的溫暖微風吹拂著,搖曳擺盪;柔軟的白色椅墊尺寸如此之大,幾乎把坐進去的人吞沒;整個空間非常寂靜。一點都不難想像,環境經過如此這般的改造,創意將會如何迸發(研究結果顯然也證實這點)。

話雖如此,關於寂靜這點,企業負責人的做法未必正確。因為瑪塔等人的研究指出,添加一點背景音(據描述是以咖啡館的顧客談話聲、交通噪音和遠處建築工地的噪音混合而成),或許有助於提升創造力。瑪塔等人做了5個實驗發現,相較於50分貝與85分貝,噪音值在70分貝時(大約是淋浴或洗碗機的音量),最有助於提升工作表現。

有時候這種事可能過猶不及。谷歌蘇黎世辦公大樓裡有個假滑雪坡,上面有供員工開非正式會議的吊艙,我個人就覺得這不是什麼好點子。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越來越多WeWork這類新創公司提供的共享辦公空間,這些空間也喜歡融入標準辦公室少見的時尚特色。

大多數會議有個重要特點,那就是飲料,好像無一例外都是咖啡、茶和其他咖啡因飲品。事實上,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員工期待會議提供飲品。這是為什麼?來杯熱飲真的能增進我們的推論能力?我們很多人工作時需要咖啡或可樂提振精神,熱飲或咖啡因飲品卻可以促進團隊合作。不只如此,想減少咖啡因攝取的人有福了,研究顯示,如果我們相信咖啡的提神功效,那麼光是咖啡的味道就能提升我們的智力表現。感官攻略人體的化學感覺或許比你想像中重要得多。

開放式辦公室

如今很多上班族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從過去最多容納三人的小型隔間辦公室,趨向越來越普遍的開放式辦公室。目前美國已經有超過70%的上班族在開放式空間辦公。做這個決策的人總是宣稱,這種格局不但節省花費,也能促進員工互動。

只是,研究結果通常恰恰相反。研究人員反覆再三證實,改成開放式辦公室可能會增加工作壓力、減少員工互動,員工的主觀幸福感也會降低。換成開放式辦公空間後,員工的疲勞、頭痛和壓力相關疾病都有增加趨勢。正如一項針對員工健康與表現的系統性文獻回顧指出,「有明確證據顯示,在開放空間工作會降低工作滿意度。」難怪各大報紙經常出現提供感官攻略的文章,幫助上班族應付工作時分心的問題。

近來我系上辦公室因為石棉含量過高突然封閉,我也因此體驗到開放空間的缺失。大多數同事都暫時從我們在舊大樓的個人辦公室搬到新的開放式辦公室。負面效應清楚可見,因為研究生更常遠距工作,理由是辦公室的噪音害他們分心。研究顯示,在開放式辦公室工作的人,一天之內因為干擾損失的時間大約是86分鐘。根據我的短暫經驗,我樂意相信這個數字。我跟很多同事一樣,不久後就開始在家工作。事實上,這本書大部分就是那段時間在家完成的!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一點安詳和寧靜,更別提隱私。

只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享有這種選擇。可嘆的是,在大學校園裡,開放式辦公室漸漸蔚為流行,因為學術界也慢慢效法企業界,致力打造所謂的「學術中心」。當然,過程中我們最好順便淘汰開放式辦公室,以便提升員工的幸福感與生產力。然而,我估計這件事一時半刻還不會發生。開放式辦公室可以節省短期成本、增加彈性運用,這個優勢讓管錢的人很難抗拒。

感官攻略開放式辦公室

如果不幸趕上開放式辦公室的潮流,你的第一要務就是盡量選個靠近窗戶的座位。這真的有助維持你的滿意度。可能的話,最好選個高隔板位置,隔開辦公室同仁,減少來自周邊視覺的干擾。不過,開放式辦公室最大的問題是噪音,尤其是別人交談的聲音。絕對的安靜幾乎也一樣糟,因為那太像圖書館,充滿壓迫感。

根據調查,在開放式辦公室上班的人,有25%到30%對辦公室裡的噪音感到不滿,所以目前迫切需要有助於減輕聲音干擾的感官攻略。丹尼爾.列維廷(Daniel Levitin)在他的著作《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The Organized Mind)裡提供的第一招是耳塞,能夠讓背景噪音降低30分貝。他也建議使用降噪耳機進一步消除談話聲。他說,比較直接的做法是請同事不要打擾你,並且要求大聲說話的人閉嘴!只是,不需要我說,你多半知道這種策略對你在辦公室的人緣有什麼影響。

另一個已經在這個領域運用的方法是使用布朗雜訊(brown noise)。這裡有個祕訣,那就是這種噪音的音量要能掩蓋談話聲,卻又不能太高,免得說話的人得拉高嗓門。只是,恐怕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整天聽著類似收音機雜訊或抽風機噪音的聲音。

另一個經過試驗的辦法是使用大自然聲響。鑑於之前的單元討論過的證據,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辦法會有效果。關於這點,2017年芬蘭科學家分別以四種不同的大自然水聲跟普通的布朗雜訊做比較,評估它們對開放式辦公室員工的效用。大自然聲音景觀分別模擬瀑布、平緩的河水、汩汩的溪流和偶爾夾雜鳥鳴的流水聲。每一種聽覺屏障至少對77名員工播放3星期,音量大致調在44分貝(比潺潺小溪的聲音大不了多少)。

結果或許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因為比起已經在辦公室運用的布朗雜訊,大自然聲響並沒有帶給員工更多主觀聽覺滿足感,分心的情況也沒有減少。事實上,在各種主觀滿意度和表現評量上,布朗雜訊的聽覺屏障效果居冠。這些結果具有某種程度的代表性,研究人員真心認為,布朗雜訊雖然不悅耳,卻最能減輕大多數開放式辦公室聽覺干擾導致的壓力。

不過,對於這些研究結果,我們(至少我會)不免吹毛求疵地懷疑或提問:大自然水聲在其他地方已經證實有正面效果,為什麼在這裡卻不管用?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在於,在辦公室播放流水聲,本身就是一種感官不協調。聽見水聲的人可能會覺得哪裡漏水,或馬桶故障,不會聯想到大自然。(或者,他們會一直有尿意!)相較之下,就像我們在庭園單元討論過的,這些大自然水聲如果是在戶外播放,比如某些研究用它們來遮蔽公園裡的交通噪音,效果通常好得多。這可能是因為水聲跟戶外的大自然景觀比較一致,至少聽見的人覺得比較協調。

談判背景聲響或噪音對我們的影響,就不能不提聲音所創造的心理意象,就跟聲波本身的物理屬性一樣重要。我用2016年瑞典一項研究來說明這個觀點。研究人員對三組受試者播放粉紅噪音,間或穿插白噪音。其中一組沒有任何說明,另一組則被告知他們聽的是工業機械的聲音,第三組得知他們聽的是以瀑布水聲為主的大自然聲響。有趣的是,認為自己聽的是自然聲響的人,主觀復原的表現明顯比以為自己聽的是工業噪音的人來得好。一如預期,沒有收到任何指示的對照組的復原表現落在二者之間。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感官攻略:世界頂尖實驗心理學家教你如何用五感打造更愉快健康的生活》,商周出版
作者:查爾斯.史賓斯(Charles Spence)
譯者:陳錦慧


不論你是想提升學習、工作或運動表現,或想讓店鋪生意興隆……
都可以利用書中提供的感官攻略,避開(或製造)感官陷阱,過個更暢快寫意的人生!

在什麼顏色的房間裡,讀書更專注?
流行的開放式辦公空間,對工作效率有何影響?
想讓車子更好轉手,就在車裡噴點「新車味」?
想增加客人的消費額又該怎麼做?
休息空檔做點什麼有助工作表現、消除壓力?
想達成交易、提升團隊績效,同桌共食真的有效?
哪種氣味與味道最有助於緩和痛感?
想在網球場上勝過對手,大吼大叫就對了?
切換跑車模式,車子跑起來會更快、更有力?

想讓約會對象對自己印象深刻,男性與女性各需注意些什麼?……
且看實驗心理學專家教你看穿生活中隱藏的感官密碼,
讓你在食衣住行、購物、醫療、健身、約會都無所不利!

家裡的家具、電器產品如何影響你的感受?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或聽什麼樣的音樂,可以讓你的運動表現更好?上了一天班回到家,你可以做些什麼放鬆身心?牛津大學跨感官研究實驗室主任查爾斯.史賓斯教授在本書中揭開人體的感官知覺如何改變我們的想法與感受,告訴讀者如何「攻略」自己的感官,可以幫助我們紓解壓力,變得更有生產力,進而擁有健康、幸福滿點的人生。

我們喜歡認為自己是理性的生物,但讓我們相信昂貴的面霜能(暫時)撫平皺紋的卻是它所散發的香氣,而觀眾的鼓譟聲確實足以影響裁判的決定。史賓斯教授透過尖端感官科學,告訴我們各種感官在大自然中、家裡、工作場所,以及各式情境中如何互動,並影響我們的心智與行動。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