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試時,有時會問到「為何離開前公司?」真實的原因到底能不能講?能不能批評前公司?很多面試攻略都說不要批評前公司,但我覺得要看狀況,不是完全不能提。

最近寫了幾篇面試相關的文章,有不少朋友也在底下留言討論,想知道幾個常見問題到底該怎麼回答。

這邊我只能給一些建議,因為不同產業與公司看重的點不一樣。更重要的是面試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是這樣,或許另一個人不這麼認為。所以以下敘述僅供參考。

因此,建議面試者可以事先琢磨碰到這些問題該怎麼回答,但不要不實應答,否則就算錄取了,上班之後只會造成雙方都不適應,產生更大的爭議。

例如,面試官詢問是否可以加班,自己明明不想加班,但是又想要被錄取,所以就回答「沒問題,可以配合公司」。等到錄取上班了,公司真的有需求要請你加班,你會因此不高興,也可能拒絕,這時主管也可能很困擾:「不是面試時就說好沒問題的嗎?」

以下列出一些可能不好回答的問題,以及一些建議說明,但不建議大家都回答罐頭答案。

一、簡單介紹一下自己

不管面試官有沒有認真看履歷或自傳,可能都沒有面對面簡單說明來得直接。通常自我介紹是面試時會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建議簡短、著重在自身專長與工作經歷的描述,個人背景的部分簡單敘述即可,除非面試官有再追問。

一般而言,公司不會想知道你的祖宗八代身家背景,或是從小看了魚兒力爭上游開始決定奮發向上的故事,只要提到自己是什麼學校、科系畢業的,若有特殊表現或獎項可以提一下。

接下來的重點是工作經驗的部分,若有提到最初的工作經歷,可以精簡帶過,最後的工作則要講詳細些。一般而言,簡單說明一下前公司是做什麼的,自己是在哪個部門,職稱是什麼,主要負責什麼工作,有哪些相關成就或具體成績等等。盡量不要回答執行主管交辦任務等等,這樣面試官不知道你做過什麼、會什麼。講白點,我要知道你做過什麼,還要知道你做得好不好。

除了敘述內容,更重要的是,此時通常是面試官聽取一個人自我陳述、自我行銷的場合,會形成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如果打壞就很難救了。透過簡短發言,可以大概知道這個人的表達能力或基本個性,所以不要講得坑坑疤疤,或是一開口就收不回來。

我剛出社會還很菜的時候,曾經有一次面試經驗,對面坐著三位面試官,我剛坐下,對方最旁邊的一位手上就拿著碼表說:「請做三分鐘的自我介紹,開始。」然後我就傻住了,隨便講了一下,最後大概是說我還有很多特長,你們都可以問我之類的,後來這家當然沒有錄取。

建議大家可以先準備幾個不同時間段的版本,一分鐘、三分鐘或五分鐘,先對著鏡子練習,或找朋友練習,同時請對方幫忙做個評價。

二、為何離開前公司?

「前公司待遇不好啊、太操了啊、加班沒加班費啊。」

真實的原因到底能不能講?能不能批評前公司?很多面試攻略都說不要批評前公司,但我覺得要看狀況,不是完全不能提。

例如自己就是不想加班,但在前公司一直加班,趁這個時候講出來,正好可以試探現在要面試這家公司的底線。公司若不希望員工加班,就能接受你離職是因為這個原因。公司若希望員工加班,那就代表你們沒緣。

當然,若是要安全牌一點的做法,回答「家裡有哪些狀況所以離職」、「想要有更多的挑戰」或其他保守一點的回答也是可以。不過這種回答我們面試官大概聽聽就算了,就像離職申請書上面的離職原因都寫「生涯規劃」,這些我們也都不會相信的。

三、為何想來我們公司?

「因為貴公司的產品很棒、因為想從事這個職務、因為貴公司很有名」等等,這些話面試官也聽多了。

如果可以的話,先具體了解公司的產品和想要應徵的職務,說出自己對公司的想法,並從中結合自身經驗,甚至提供一些建議,會比不切實際的空話來得好。

四、你有哪些缺點?

這題是陷阱題,缺點比優點難回答,多數人都不想自揭瘡疤說自己哪裡不好,但是面試時問到這題,重點是要看自己有沒有自省能力,同時自身如何應對自己的缺點。

例如:「我遇到任務,會第一時間執行,主管會說我衝過頭,我自己也一再提醒自己要留意,也會請同事提醒我要注意的事項。」或是「我遇到任務,都會先把前因後果釐清再執行,導致速度不夠快,我自己會提醒自己並設定工作完成節點來改善。」或「時間管理不夠好,同一時間許多工作一起來,容易手忙腳亂,所以我會利用某個APP來幫我管理工作。」

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所以不需要照著上述範例來回答。

五、你的期望待遇是多少?

我是面試官的時候,通常是有機會想要錄取了,就會開始跟面試者介紹公司的工時福利相關制度,同時做薪資溝通。

這裡還是要特別強調,每間公司、每個主管的風格都不同,有的公司會先告知職位的薪資範圍(通常也會在招募時公開),並設定學經歷專長等條件,所以只要符合條件,能勝任這個職務,就可以給出具體的薪資。

理想上的薪資制度,對外要使得公司有競爭力,搶人才搶得過別家公司;對內則要有公平性,避免同樣條件、同樣職務的同仁薪資落差過大,甚至是新人比資深員工高,導致內部爭議。

但是說實話,多數公司未必有完善的薪資制度,薪資多少有時是談出來的。當然,很多時候,如果面試者說期望薪資是25K到30K,面試官的想法很自然就是人選可以接受25K,那就25K了,甚至還會往下再砍看看。

所以,要先設定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線,自己所提出的薪資範圍可以縮小,避免有太多模糊空間。當然,若是提得太高,自己又說不出道理,公司可能會覺得那乾脆另外找人好了。

許多較年輕的朋友也許會直接被公司說沒有經驗,先用基本工資聘用,而不知如何應對。最主要是對市場與職務資訊不熟悉,如果你可以很明確知道市場上同年資同職位大概都是多少,在議價時就會比較有底氣。

說穿了,一切取決於誰比較需要誰,如果公司就是決定要錄用,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通常會願意接受人選所提的薪資;若是公司覺得可有可無,就會一步不讓。

六、怎樣的狀況下你會選擇投入一家公司?怎樣的狀況下你會選擇離開?

這題是我的私房問題,同樣沒有標準答案,這是我在尋找彼此能適合共事的同仁時,會詢問對方的問題。

例如對方回答:「希望有進修的機會」,或是「希望公司一切都合法」,或是「希望工作中能有人帶」等等,我會考量公司的實際狀況,一方面回應面試者,二方面評估誰可能會待久一些。

同理,詢問面試者在怎樣的狀況下你會選擇離開,可以知道對方最在意的點是什麼,自己公司是否可以讓對方待得久一點,或是做為主管在帶領時要特別留意哪些地方。

七、你還有什麼問題要問的?

一般我比較欣賞的面試者,是能夠依據之前的互動、針對面試官所說的內容進一步提出問題的,這表示之前有類似經驗,或注意聽,或是反應很快。

其次,如果可以在面試前先了解公司、部門或職位,也可以事先設想可以問什麼。

此外還有一些萬用的問題,例如:「想了解這個職位發展的前景?」或是「如果我有機會錄取,在報到前可以先準備什麼?」或是「我可以先加強哪些部分,可以更好地勝任這份工作?」等等。也可以適時詢問主管或人資的聯絡方式,或詢問能否補充關於這個職務的更多細節。

至於薪資福利待遇,我認為可以問,權利義務要搞清楚。不過,如果我是面試官,當覺得人選有機會錄用時,就會直接先問人選的期望待遇,而不會等到人選自行發問。

小結

上述只是許多面試問題中,可能較不好回答的問題,並挑出來做說明,當然不只這些,更多問題可以看這篇:常見面試44問。

每間公司都有不同的風格與文化,要找的是適合的人才,人才也是要找適合的公司,所以不需要違背自己的想法去回答,進到一個自己適應不良的公司。

所以,這些問題可能不好回答,也沒有標準答案,大家也一定有不同意見,但自己要先準備好,才不會面試時被問到後傻在當場,可能就直接出局了。

而我不建議套用「標準答案」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即便這些問題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相關「答案」,但面試官也同樣找得到。而且是不是罐頭回答,多面試幾位求職者就知道了。所以還是要回歸到自身特質與經驗,以及對對方公司與職位的了解,兩者結合,並依據面試情境快速反應較為適當。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