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固定思維模式是,你覺得「人的才能不變,努力沒有用」;而成長思維模式是,你認為「人的才能會變,努力是重要的」。實質上,「固定」和「成長」,就是在形容「你相不相信你自己是可以成長的」。


文:Han

矽谷「雞湯」們都是怎麼想的
我們可能從小就經歷著典型且相似的一幕——「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小時候這種壓力,其實還是父母強加的;後來到了競爭激烈的矽谷職場,「看看別人」這種事情,自己會主動注意。我的朋友R君就是很典型的代表。

R君真的算是「行走的心靈雞湯」本尊了。

我倆當初是同學,後來一起畢業進了公司。不過人家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從新人升到了資深職級,很快就可以轉經理(Manager)去帶小團隊了!據說,這樣的位置,在阿里巴巴已經是很不錯的P8級別了。

為什麼他能這麼優秀?因為他拚啊。

經常有同校的小學弟崇拜地問他,「學長,請問你年紀輕輕,為何就如此成功?」他都會回答道:「啊,成功?我這才哪到哪啊,清者自清。請讓一下,我要去自習了。」

我至今都還記得,他K書時全神貫注的樣子。可能,就和傳說中男生倒車的時候一樣帥——嘴裡咬著停車票,手扶著副駕椅背,身體半向後轉,全神貫注,眉頭緊縮,嘴上不時還嘟囔兩句。

當年上學的時候,每次的寫程式作業,R君都會早早寫好,因為他要留出足夠的時間給我們參考。問題是,每次人家把作業的原始碼甩過來,我們幾個「學渣」卻不能完全看懂,只能靠猜測。當然,我們也會質疑他答案的準確性,但最後都以我們質疑失敗而告終。

後來上班了,他依然保持著每天去自習的習慣,包括週末。

「自律很好,我喜歡自己掌控人生的感覺。」這是他的原話。

「上班的時候漫不經心,浪費的都是自己的時間。為什麼不能好好做呢?這可是自己的手。」

還記得有一次,他努力了幾個月,寫了幾萬行程式碼的專案因為種種原因,被迫下線了,我就去安慰他。沒想到,人家心態也倒是滿好的——「沒什麼,畢竟我學會了很多東西,而且還發現了自身不足,下一次就會避免犯錯了。」

你跟他相處,心路歷程可能就和「簡配版偶像劇」的女主角一樣。開始的時候,會覺得他很煩又傲慢;不過慢慢地,你會發現他還挺厲害的,然後就莫名地被他感染;再往後,就和他同步了。

畢竟,同齡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超越你,是殺傷力最強的武器。這自然就會推著你往前走。別說霧霾天照常上班、週末自願加班了,就連三觀都會跟著改變。

這就是所謂的來自同輩的壓力帶來的「焦慮」吧。

我後來發現,原來R君的這個「時刻進步」的心態在矽谷並不罕見;或者說,幾乎矽谷許多人都是這麼想的。在這裡,通常人們離職的原因,除了馬雲說的「錢沒給夠和心受委屈了」,還有最最重要的一條——覺得自己學不到新的東西了。

在矽谷公司,比方說谷歌,主管的第一任務不是對你考勤甚至監控,而是對你的職業成長負責。例如,你一進某個新組,主管就會給你安排一名指導者(mentor)帶你,給你進行職業技能上和職場生涯上的指導。

而且,主管還會定期跟你在職場表現的各個層面進行階段性盤點,確保你是在進步的。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在一個組或者公司學不到新的東西,或者做的事情對自己已經沒有挑戰性的時候,大家為了追求更高的目標或自我突破,就會離開這裡,奔向下一個機會。

其實,這種相信自己要提升,而且可以透過學習不斷進步的心態,在心理學上,人們把它稱為「成長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或譯「成長心態」)。

思維模式很重要

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教授常住矽谷,她是史丹佛大學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經過她多年科學的研究和調查,她總結出人類的思維模式可以分成兩種——「固定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或譯「定型心態」)和成長思維模式。思維模式決定著人們平時的行為和思考方式。

如果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分別描述這兩種思維模式,可以這樣總結:固定思維模式是,你覺得「人的才能不變,努力沒有用」;而成長思維模式是,你認為「人的才能會變,努力是重要的」。實質上,「固定」和「成長」,就是在形容「你相不相信你自己是可以成長的」。

根據杜維克教授的研究結論,一個人如果在處事時更多時候擁有成長思維模式,那這個人就更容易獲得進步進而取得成績。

R君的心態,就是一個典型的成長思維模式的案例,我們可以簡單分析一下。

如果一個人做了什麼事情最後取得了成功,那兩種思維模式的人,這時的心態是截然不同的。固定思維模式的人,會覺得這成功是自己應得的,因為自己「天生麗質」。之後,他就會表現出莫名的自信甚至自負。而成長思維模式的人,這時會知道,取得成績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並不會沾沾自喜,而是分析這次成功到底是因為自己哪裡做對了,這樣以後也可以利用,不斷總結提升,持續進步。

例如,你是一個工程師,接到的任務是改進系統,以便支持10倍的新流量。於是,你設計並搭建了一套軟體系統,最後成功部署上線。如果你是固定思維模式的人,你就會覺得「我就是聰明,幹啥都行」,進而,你可能就會覺得,在這個小公司心裡好委屈,然後就開始盲目自負,人際關係可能也不好了。

而如果你是一個有成長思維模式的人,你就會覺得「太好了,我之前學習分析了各種大公司的系統設計,果然有效。看來,努力真的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你以後還會繼續努力學習新技術讓自己提升。

再比如,你是一個新媒體小編,接到任務,要針對新聞熱點做分析報導。最後,這篇文章得到了超過10萬點閱量的成績。如果你是固定思維模式的人,你就會覺得「自己主要靠才華和天賦」,開始沾沾自喜。而如果你是一個有成長思維模式的人,你就會覺得「自己之前拿小本本總結的金句,果然有效」,還有「這才是第一篇超過10萬閱讀量的文章,以後還要多多努力,寫出更多爆文」。

你看R君,或者說矽谷人普遍的想法就是「還遠遠沒有成功」。尤其是,當有人誇讚的時候,他們都會覺得,這沒什麼呀。這樣的心態幫助人們一直提升,一直尋找新的機會,不斷進步,最終取得更大的成績。

不僅是在成功的時候,面對失敗的時候,兩種思維模式的人想法也不同。

固定思維模式的人,因為覺得自己不會進步了,覺得這次失敗是對靈魂的侮辱,所以就會非常暴躁易怒。而成長思維模式的人,會知道自己的努力還不夠,下一次會再繼續加強,相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並繼續學習。

還是上面的例子,當你的程式開發失敗或者熱點文章表現平平時,如果你是固定思維模式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沒用,深感受挫而心灰意冷,開始抱怨團隊裡的人無能,甚至升級成對整個公司的抱怨;更極端地,你可能會用各種方法避免失敗,例如作弊刷流量或者瞞報真相。如果你有成長思維模式,那你就不會生氣,而是看看自己哪裡出錯了,下次改進。

你看R君,在專案失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這一次學習到了什麼,總結錯誤,下一次加強。

為了探索這種現象背後的科學性,杜維克教授還對兩種思維模式的人的腦波進行了分析;面對自身的錯誤或者失敗的時刻,兩種人的腦波圖並不相同。固定思維模式的人在腦圖中,沒有表現出對自身「錯誤」的任何反應,相關腦部區域沒有亮起。而成長思維模式的人,在腦圖中,有大部分對「錯誤」的反應區被活化,這說明大腦正在思考錯誤並總結原因。

p255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杜維克教授的思維模式理論是近年來心理學界最熱門的話題,頻頻登上各大媒體專欄和電視節目。各種美國暢銷的個人成長類型的圖書中,多少都會提到這點。

那怎麼做,才能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呢?

根據杜維克教授的總結,固定思維模式最大的特點,其實是對自身的評價會很極端。因為他們相信天賦,對於某一件事,自己的能力一定是非好即壞;無論做事的結果是好還是壞,他們最終對自己的評價常常被誇大。所以,杜維克教授告訴大家,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這當然也適用於我們的思維模式本身。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的思維模式經常都是兩種混合的。例如你在工作中面對高層主管的「教育」,你的心態可能就是成長思維模式;可是如果面對同事甚至下屬的「意見」,你的心態可能就變成了固定思維模式。杜維克教授說,不用怕,也不用羞愧。因為能意識到自己進入了固定思維模式本身,就是改變和提高的第一步。

平時,如果我們突然有情緒起伏的時候,就要跳出來觀察一下自己是不是開始了固定思維模式。當你取得了一點點小成績,馬上就要沾沾自喜發朋友群組,想讓全世界都知道的時候;或者,當你在工作中被別人質疑、挑戰而很想生氣反駁回去的時候。這些,都是觸發了自己的固定思維模式。杜維克總結,這其實源自生物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所以不要害怕它。當你能清晰意識到自己已經進入固定思維模式的時候,第二步就是「告訴自己,還能進步」。

很多時候,僅僅只是告訴自己這樣一個想法,事情就能有很大變化。杜維克教授有一個非常知名的實驗。她發現,哪怕只是告訴孩子「他們還能進步」,主動培養他們的成長思維模式,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都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她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在鼓勵孩子的時候,比如考試考得好的時候,不能跟他們說「你好聰明」,而應該說「你真努力」。因為「聰明」,其實是在形容一個人的內在,這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一種不會變化的東西。而「努力」是在形容人做事的過程,其實就是在默默強調「努力有用,人會成長」。

利用這樣的教育方法,在紐約哈林區(Harlem)的一所排名墊底的幼稚園,老師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讓孩子們在國家成績測驗中,成績飛躍到了前幾名。

你看,即使只讓孩子們知道現狀是可以透過努力改變的,就已經足夠了。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出現固定思維模式的狀態時,要學會跟自己溝通,和自己和解。

這裡,杜維克教授還教給大家一個小技巧。那就是,你可以給那個固定思維模式的自己,起一個名字。例如用一個你最不喜歡的明星的名字。在有了這個名字之後,你可以在必要時,試著呼喊那個名字,並在內心裡跟他對話,這將會非常有幫助。

相關書摘 ►《矽谷思維》:Uber早年曾因為體驗「過於流暢」,引發大量不滿和投訴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矽谷思維:矽谷頂尖工程師實戰經驗總結,五大模式訓練邏輯思考,職場技能提升+競爭力開外掛!》,寶鼎出版

作者:Han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矽谷居然流行故意讓產品難用?!
美食外送App和電影購票App,哪個讓人更幸福?
YouTube一反初心,竟成為全球最大影片分享平台?
Fire Phone使亞馬遜損失數億美元,為何貝佐斯認為十分值得?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互聯網的用戶。
《矽谷思維》以用戶的眼光來審視複雜的產品邏輯,
讓高深的概念返樸歸真、簡顯易明,
這才是互聯網人應有的智慧、精神和態度。」——羅振宇/「得到」App創始人

互聯網行業競爭激烈,重視盈利模式的科學性與可行性,
永遠都那麼多采多姿、煙硝瀰漫,
不管是蓬勃發展的順風期,還是調整重組的逆風期,
總有很多可愛的人物與有趣的案例讓人津津樂道。

作者Han從矽谷一流企業的實習生做起,
後來成為獨當一面的頂尖軟體工程師。
多年的實戰經驗讓他領悟——
互聯網企業面對的市場挑戰,任何其他類型的企業都要面對;
互聯網從業者所需的涵養素質,任何其他類型的職位都要具備。
然而,有很多知識,在互聯網行業非常重要,但在學校從來不教。


《矽谷思維》從五個思維模式介紹矽谷的領先祕訣,
拆解網路科技企業產品與營運,
用平易近人的筆觸描繪矽谷的成功地圖,
用豐富有趣的案例講解內涵深奧的概念方法。


  • 產品思維:從人的本質心態出發,打造方向正確的產品
  • 數據思維:正確地對待數據資源,從而利用數據帶出產品的優化
  • 創業思維:理解矽谷創業氛圍,在失敗、週期、目標等概念中找到感覺
  • 增長思維:突破界限、解放頭腦,用更博大的胸懷迎接明天
  • 成長思維:自我激勵、完美溝通、提升效率、合理休息,為成長蓄力

網路時代,不論你從事哪一行、位於哪個職場位置,
充足的知識儲備和溝通技巧已是入門基礎,
更高的格局和眼光,才是進階的必要條件。
幸好,格局和眼光是可以培養的。

本書用一種對待用戶的心態對待每一位讀者,
深入淺出理解互聯網邏輯背後的內容,
不僅是科技產業人士可以借鑑的思路,
也為各行各業的你我,提供源源不絕的營養和動力!

本書特色


  1. 從普羅大眾的角度做切入點,用平易近人的語言來闡述一個個產品(包括Google地圖、Uber叫車程式、Windows作業系統、Instagram社交軟體⋯⋯),以心理學、邏輯觀念、經濟學、統計學等學科輔助剖析產品背後的設計邏輯,字裡行間盡顯人文情懷。
  2. 作者用說故事的方式讓讀者找到科學分析的感覺,除了滿足一般人對軟體工程師工作內容的想像與好奇,更能一窺尖端網路企業在研發、測試、生產、設計、行銷、服務、營運層面所面臨的酸甜苦辣,讀來欲罷不能。
  3. 作者在訓練讀者邏輯方法和介紹矽谷祕辛的同時,也用親身經驗為例,為想開啟職業生涯的新人提供美國頂尖網路科技公司的面試技巧,對於懷著互聯網夢想的人多所助益!
  4. 對科技產業感興趣的所有人、想踏入科技產業的新人、從事科技產業的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網頁設計師、軟體工程師等在職人士,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