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本書作者稲垣公夫因為研究豐田營運、豐田的人才培育方式,發現「思考力」重要性。於是為企業客戶開設「深思快想」課程,改變他們的思考模式,提高思考力。


文:稲垣公夫(Inagaki Kimio)

掌握深思快想的基本原理
看過本章,你就能掌握深思快想的基礎。

圖表10是深思快想的基本原理。深思快想的目標是用超越常識範圍的嶄新構想來解決目前的問題。因此,第一步就是要「仔細觀察現實狀況」。


æ±æ€å¿«æƒ³-P72~81-圖表10
圖表10上方的圖形是第一章圖表6的詳細說明。橫軸是和現實連結的強度,縱軸是抽象程度。圖形中的①表示,仔細、確實地觀察現狀,就能得到和現實有強烈關聯、幾乎未經抽象化的資料。圖形中的②表示,不要立刻抽象化,而要畫因果關係地圖,找出因果關係,讓結構更清楚。因果關係地圖的繪製,我稱為「抽象化思考的第一步」。

眾多現實要素中,因果關係地圖會省略不影響因果關係的要素,用圖表現重要要素間的關係,然後進一步減少圖中要素的數量,畫出抽象度更高的圖(圖形中的③)。這樣的訓練,我稱為「抽象化思考的第二步」。到這個階段,就會知道現實問題的本質了。

通常在了解問題本質之後,自然會知道解決策略。但如果問題本質是職場、企業、業界常識框架內無法解決的「不可能任務」,就有必要用類比思考的方式,「向不相干領域借點子」。請看圖表10下方,③是汲取問題本質,④是發現不相干領域的A有類似的問題結構(類比思考第一步),而策略B能解決A問題,可用在自己的狀況中(類比思考第二步)。⑤表示經由這樣的過程,就能想出脫離自己常識範圍的點子。

用具體例子說明會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以緒論的兩個問題為例,來說明這些圖表。

請看圖表11。圖表11的A(相當於圖表10的①)是用光束治療腫瘤的問題,若加強光束強度,達到可破壞腫瘤的程度,光束在到達腫瘤前就會破壞健康的組織,導致患者死亡;但若為了避免破壞組織而減弱光束強度,就無法破壞腫瘤,患者還是會死。這個問題的結構畫成圖就是B,而B也可說是A的因果關係地圖(相當於圖表10的②)。


æ±æ€å¿«æƒ³-P72~81-圖表11
圖表12是將圖表11進一步抽象化。因為這個問題相當困難,除非把因果關係畫出來,否則無法解決,而為了得到解決這個難題的靈感,要從不相干領域借點子。圖表11的C是如何打倒固守於國土中央要塞的獨裁者的問題,D則是這題的因果關係。

æ±æ€å¿«æƒ³-P72~81-圖表12
D如果更抽象化,就成了圖表12。也就是說,這兩個問題有相同的「深層結構」;對其中一題有效的解決策略,應該對另一題也有效,也就是說,可以「向不相干領域借點子」。

例如,如果已經有了「將軍把己方軍隊分成幾個小隊,從不同方向攻打要塞即可」的答案,就可以把這個答案應用在腫瘤治療的狀況。

要有效率地提高深思快想能力,不是靠氣勢或毅力,而是要用人類腦部的特性。

一般相信,人類的腦神經連結體(connectome)大約在兒童時期已長成,成人後幾乎不會有變化。但依據最近的研究,腦神經連結體無論到幾歲都有改變的可能。總之,如果能改變腦神經連結體,讓它變得更能深入思考,我們的思考就可以更迅速、更有效率。問題是,怎麼做才能讓腦神經連結體變得更能「深入思考」?

我想用棒球等運動的訓練法來比喻。

從來沒打過棒球的初學者,如果一開始就要他上場打練習賽,並不會讓他進步。比較適當的做法是,先分解棒球的必要技巧,如「投球」、「接球」、「打擊」、「跑壘」等基本動作,確實進行各個動作的基礎訓練,然後進行各種技巧搭配的訓練,再漸漸進入練習賽。

如圖左上方所示,我在課程中給學員的每個練習題,學員都必須稍微走出他們慣常的思考架構,否則無法解答。所以他們在解答問題時,一定會和自己的思考方法產生碰撞,因而使思考更深入。許多學員表示「腦袋平常沒用到的部分,解題時會用上」,原因即在此。

深思快想的基礎:「抽象化」的能力
前面說過,深思快想要從確實觀察現實狀況、慢慢一步步抽象化開始,不要立刻將問題高度抽象化;亦即用「抽象化思考」代替抽象思考。

抽象化思考,換句話說就是「讓事物背後的深層結構顯示出來」。緒論的心理學實驗也提到,人類腦部比較注意表面的事物,而非深層結構。抽象化思考只用在「覺得不知如何是好」的麻煩狀況,因此,深思快想訓練就從抽象化思考的密集練習開始。

讓事物的深層結構顯現的方法大致可分成「樹狀圖」和「網路圖」(圖表13)。
æ±æ€å¿«æƒ³-P72~81-圖表13
左邊的樹狀圖在分析事物時很有用,例如,可以把產品基本功能分解成幾個層級。

以手電筒為例,手電筒的基本功能是「照亮前方有限範圍」,這可以分解為兩個層面,一個是「發光」,一個是「讓光照映出前方狹小範圍」。「發光」的功能則可分解為「先累積電力」、「把電力轉變成光」、「開、關電力」等功能。

樹狀圖就像樹枝一樣逐漸分支,各自分開的小樹枝間不能橫向連結。

樹狀圖多用於邏輯思考,以邏輯方式拆解事物,各個項目間彼此不會重複;也會以整體的觀點,看各項目是否包括所欲探討領域的全部(稱為MECE分析法 [1]),有助於事物的系統性研究。

網路圖則是將事物分解為各種要素,把彼此有關的要素連結起來。因此,網路圖比較適合表現因果關係。樹狀圖與網路圖各有優缺點,可依不同目的,分別使用。深思快想使用的是因果關係地圖,依我的經驗,它是對抽象化思考最有用的工具。

如前文所說,因果關係地圖就是用圖表現「事物的因果關係」。雖也可稱為因果關係圖,但因為它幫助我們指出思考的方向性,所以我稱為因果關係地圖(map)。

我使用兩種因果關係地圖。第一種是用箭號連接「原因」和「結果」的圖(圖表14),對多數人而言,這應該是最容易理解的表現方式。做深思快想練習時,將原因與結果放進方形框中。


æ±æ€å¿«æƒ³-P72~81-圖表14
第二種是將互相影響的「變數」(variable)連結起來的圖。變數即「可以改變、可用數量表現的屬性」,做深思快想練習時,放進圓形框中,以和原因與結果圖做區別(變數的因果關係地圖會在後文詳細介紹)。

第一種圖經常用來表現歷史事件,第二種圖常用來表現產品特性。不過基本上,這兩種圖在任何情況都能使用。

因果關係地圖是深思快想訓練的基礎,用棒球比喻,就是投球、打擊等基本動作。

做因果關係地圖的練習時,要先閱讀一份複雜程度適中的資料(約A 4紙大小的文章),將其分解為幾個「概念框」,簡明扼要地表達框中內容(抽象化),然後發現「這個框和那個框有關聯」(因果關係),把它畫成圖。

下一章會開始說明如何實際畫出「因果關係地圖」。

因果關係地圖,是深思快想的基本動作之一。

譯註
[1] MECE即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就是對於一個重大議題,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的分類,藉此有效把握問題核心與解決方法。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深思快想:瞬間看透事物「本質」的深度思考力(二版)》,新樂園出版

作者:稲垣公夫(Inagaki Kimio)
譯者:林雯

momo網路書店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深思快想」訓練,讓你在短時間內突破盲點,
看穿本質、深入思考!

在職場比的是問題解決能力,
在商場比的是洞悉商機的能力,
看似不同的能力,
相同的關鍵在於深度思考力。

跳脫框架思考的深度思考力
我們都知道要跳脫框架思考,但怎麼辦到?
透過抽象化、類比思考,並結合因果關係地圖,想出劃時代的解決策略。

本書作者稲垣公夫因為研究豐田營運、豐田的人才培育方式,發現「思考力」重要性。於是為企業客戶開設「深思快想」課程,改變他們的思考模式,提高思考力。

「深思快想」訓練,能讓你在短時間內深入思考

思考工具1
「抽象化思考」
──讓結構顯現,幫助你看穿本質

思考工具2
「類比思考」
──向不相干領域借點子

思考工具3
因果關係地圖
──讓實質結構可視化

深入思考的技術,現在你也可以掌握。

從德軍如何向美國馬戲團借點子,成功解決移動大量軍隊問題;AKB48成功的原因;德川家康如何在逆勢中看出機會,在江戶建立幕府,因而開啟成功契機;破解大戶屋、丸龜製麵的商業模式「本質」……深入解說深思快想的祕訣。

藉由書中所提示的「因果關係地圖」、靈活運用抽象與具象的思考方法,在工作上自在運用深思快想,有助於思考新商品構想、商業模式、解決棘手問題。

現在,將這份思考訓練納入你的日常職場訓練中,每天練習超越一點點,你也可以加快思考速度、強化深入思考能力,大幅提高思考品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