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其實我們最常犯的一個盲點,就是我們會常常想要去改變別人。其實更多時候我們要想,是自己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去引發每個人內心的光明面,還有他最真誠的那一面來對待你。
麥可:「我進電視圈40年,拿過數不清大獎,我只報有價值的新聞,提供給人們重要資訊,娛樂新聞就像垃圾食物,你居然想要我報垃圾食物。」
女主角:「是啊,新聞就像全麥麵包、或有機麥片,都是纖維,很健康啊,但你想要觀眾只吃纖維過日子嗎?」
《麻辣女強人》這部片最令人回味的莫過於這段對話,還有劇情接著的發展。

麥可透過自己人脈,搶到州長的獨家弊案被逮捕的新聞時,不但收視率爆棚,讓原本僅差臨門一腳就被停播的節目,因為這一波上升被拯救,可以順利再播出一年。女主角甚至說,這條新聞,讓節目是「全麥甜甜圈」,麥可也認為這就是他在新聞圈的實力,但他認為是自己拯救節目收視率,不是女主角的功勞,仍堅持自己的原則,不願意答應女主角製作節目的安排。

一直到寇林在下一次節目播出之前,告訴麥可的那段話,大意是「我們有好的節目,也有好的節目製作人,她被挖角了,你知道她在猶豫嗎?但有你這個人不配合,所以我覺得女主角一定會去《今日秀》,因為真正讓節目起死回生的是她。」

深入去看,其實觀眾會開始注意到這節目,是因為本質上「晨間新聞」開始變得有趣,藝人大咖開始想上他們節目,越來越多人關注。

州長被捕的獨家新聞確實幫了這節目一把,讓麥可以為「還不是靠我這個大咖,沒有我,你們這節目根本活不了」,但若沒有女主角前面的努力,讓觀眾漸漸回流,有誰會轉到你這一台,看到你的「獨家新聞」呢?

節目能起死回生,靠的不是麥可一個人的最後一把,是整個團隊的努力,但更多是女主角能帶動整個團隊願意一起努力。

寇琳的一句話,彷彿顛覆與刺中麥可內心深處的想法,他當下的反思,與面對內心深處的坦然,深深理解了這個道理,也為女主角所感動,臨時親自開始做料理直播,完整地將晨間新聞,變成了真實的全麥甜甜圈,有營養又有趣的節目。他不是改變了,是願意用內心更真誠的一面對待你,那是對方原本就有的,但妳喚醒了。最後麥可願意為了女主角改變這事,或者說,他願意展現給觀眾,他私下內心的另一面,而不是過去40年那副「非卓越優秀不碰」的樣貌。

他透過臨場做料理的方式,是因為料理本身是給觀眾另一種更親近的感受,就好像「高高在上的新聞屆大老,居然要教大家怎麼做料理耶」、「他居然懂料理」、「他做料理的精神好值得注意」,因為當麥可說:「我只做義式焗蛋給我在乎的人」,女主角從當今排名第二的《今日秀》節目面試,趕回直播現場,這是更增加團隊凝聚力,跟令人感動的結尾。

我相信寇琳那番話,一下子很多想法湧進麥可的腦海中,比如「這節目真的是因爲他才起死回生嗎?難道他沒有因女主角的行動力、呈現給觀眾娛樂與資訊並重的信念跟熱情所感動嗎?」、「這個節目如果沒有像女主角這樣製作人,只是靠他這個大咖主播,繼續堅持的這些原則,真的有還有辦法活得下去嗎?」「收視率還有辦法再靠任何獨家新聞往上漲嗎?」「就算他有獨家新聞,沒有收視率,還有觀眾會看嗎?」,我認為最後更多是麥克,他能夠真實面對他內心深處,可能他之前不願面對事實,就是——這個節目能夠起死回生,能夠有這麼好的話題性,跟收視率,其實是因為女主角才是整個核心推手人物,不是因為他。

這讓我想起那個觀念,每個人一定都有光明面與黑暗面,但你要怎麼引出對方願意用光明面跟你相處,或是願意去反思自己,來幫助你,取決於你用什麼態度跟對方相處。

就跟很多人常說「朋友間只有利益關係,只有家人不會背叛自己」,但當你用這種想法處理人際關係時,跟周圍每個人都保持距離,卻又給人一種你是用「利益」相處的人,別人自然會認為「你是個很懂保護自己,不會讓自己吃虧的人」,那麼當今天碰到重大事件,你有求於人時,別人為何要幫你呢?
shutterstock_737994433
回到電影中,女主角能打動麥可,讓他願意主動做出不同於以往過去40年的舉動,在節目中親自開啟料理橋段,絕對只會是因為她的誠意跟坦白的態度,不會是因為威逼利誘。

所以我完全能懂,即便麥可即時在節目上做起料理,跟他共事過的男配角,仍跟女主角說「他仍然是世界上第三大爛人」,女主角回「我知道」,接著一同當主播的寇琳也說「這個老混球」(英文是 This old bastard)。

因為,很多觀眾可能會認為「麥可為了女主角改變」,但我看去,本質上麥可是沒有變的,他仍然高傲,對新聞有著堅持,女主角只是能讓麥可拿出她私下看過的其中一面,真誠親民,會做料理,又懂運動,懂生活的那一部分,呈現出來給觀眾。

受人尊重,不代表要高高在上:發揮影響力需要親和力

「鶴立雞群」是很多人喜歡用來描述自身價值比一般人高時的成語,但生活中不乏因此孤單,甚至有更多人會說「我不屑與不同頻率的人相處」。

但鶴立雞群的本質還是在說,因爲有了這群雞,你才能會是那個鶴,並不是完全的說「你到哪都會有實力,光芒掩蓋不住」,更多的是你要能夠發揮你的影響力,需要的會是親和力。因為在群體中做事情,你需要群體的認可,可以想成「你這隻鶴,需要這群雞的認可,才能發揮影響力」,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態度。你跟別人不同,不是讓你有理由從人群中遠離,想著「孤芳自賞」。

劇中表達方式,是以一個拿過無數大獎的新聞專業主播麥可來說,他最期待的就是可以再發揮他在電視圈更多的影響力,不僅找回他的地位,也可以再次提高他在電視圈的地位,所以他絕對會更需要那樣的親和力。其實這也是女主角一直在努力告訴麥可的,「不報這些,沒有收視率,就沒有重要獨家新聞可以報」,再換回劇中的食物比喻,大概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不吃點零食與甜點,也沒有胃口去吃高纖營養全麥麵包。

所以最後節目收視率越高的時候,麥可也受到報紙的媒體報導,大意是說,麥可以另外一種方式重回電視圈,寶刀未老,但有著比原來更多的影響力。

做一件事,不是去看它有多負面,多不可能發生

女主角讓眾人能願意做出與以往不同的舉動,包刮曾是美國小姐的老主播寇琳,穿相撲裝跟相撲選手對戰、配合節目跳芭蕾、聊到動物話題,現場親吻青蛙、甚至跟當紅樂團對唱饒舌歌。最主要來自,一個不同於我們生活中常犯的盲點——我們做一件事,不是去看它有多負面,多不可能發生,而是當我們期待它發生時,我們願意怎麼做,跟我們能怎麼做。應用在挽救婚姻感情,與重修職場、朋友間的人際關係信任感,都是一樣的。
shutterstock_378644008
人人都有才能,能集結散沙成為團隊,才是優質的領導者,而不是一直批評對方沒能力

電影中,導演用了兩個對比人物,麥可屬於我們生活中常見,會批評每個人的能力,認為他才是最有能力的那一方的代表。另一個則是女主角,她能夠集結到所有人的向心力,不會是出於指責抱怨每個人做不好的地方。

本質上,就跟我們日常在群體中常見的情形一樣,每個人一定都有他不喜歡做的事,也有他不願意做的事。在女主角來到這個團隊之前,大家抱持的想法,確實就是這樣的,所以就像一盤散沙一樣,可是能夠集結起來,是因爲確實大家都希望有一個可以發揮的舞臺,也希望自己的想法,能透過節目與企劃,讓自己的心血在舞臺上發光,能夠在節目上給更多觀眾看到自己想傳遞的價值觀,其實女主角等於是喚起每個人內心這一塊的嚮往。

劇情中,當女主角到來時,能夠繼續留下來的人,本質上都熱愛製作節目,也熱愛想要給觀衆不同的感受跟想法,收視率相當於是成就感的回報,女主角相當於是站在大家共同的目標上,讓每個人願意更加去努力。

她就像一個燈塔,給大家一個希望「我照他的想法,繼續努力或是付出更多,是不是我真的也能夠達到我心中所想要的目標?」其實這才是一個真正優秀的領導人,能夠做到的事情。

女主角象徵的不僅是才能,因為有才能的人很多,就像一開頭女主角被節目開除,是因為人們傾向相信學歷高的人會更有能力,但女主角呈現的更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群眾魅力,讓人人都有歸屬感與向心力,一盤散沙願意集結成有力量的團隊。

導演用這個方式也在表達一件事情,其實應用到實際職場上,很多老闆或上司,碰到一個專案不成功,他會責怪是下屬的能力,或是責怪下屬的態度,導致案子失敗,甚至去說是導致一個公司營運不好的咎因。

可是真正優秀的領導者,是先反思自己,而不是什麼都先責怪員工,與否定對方,因為員工畢竟也是你找進來的,每個人一定都有他的才能,你當初會看上對方,一定也是認為他的能力,有在你認可的範圍。重要的是一個領導者,怎麼讓每個人在他的位置上都能夠發揮他的重要性,導演透過呈現女主角最後達到的「不可能任務」過程,表達了這樣一個清晰的觀念。

這部電影導演用一個小品而且詼諧的方式去呈現了很多人生中的道理,而且這些表面的道理,再往下深層去可以剖析到,其實我們最常犯的一個盲點,就是我們會常常想要去改變別人。其實更多時候我們要想,是自己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去引發每個人內心的光明面,還有他最真誠的那一面來對待你。

不管是在兩性相處,婚姻還是職場,或是一般朋友的人際關係中,這樣的觀念非常重要,也是很多人在事情不如己意,常常優先指責對方時,常忽略的。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