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些人認為自己不擅長跟多人聊天。但你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即使在這種場面,人們大多時候都是一對一交談。換句話說,你跟五個人聊天時,也只是把對五個人說五次話的流程,改為一次對五個人說而已。文:野口敏
多人聊天跟單人對話,原則一樣
當你讀到本章節,就表示你已經初步了解如何一對一聊天了。
那麼,想同時和多人說話時,例如派對等場合,我們該如何進入別人的對話中?又該說什麼內容?
答案其實很簡單,基本原則就跟單人聊天一樣。首先你要點頭示意,表示自己有參與話題、聽對方說話。接著,稍微透露心情或自己的事,給予對方能搭話的題材。基本上,只要重複這些步驟重複就可以了。
在本章中,還介紹幾種方法,不但能讓聊天氣氛變得更熱絡,而且還可以立刻上手,非常簡單易懂。
現在,我們就馬上開始課程吧!
我一定要跟你聊超過15分鐘
- 用點頭刷存在感。
- 別人突然提問,該怎麼答?
- 說一些好笑或失敗的經驗。
- 讓你旁邊的人,(下意識)幫你打好關係。
一對多交談,先點頭就好
有些人認為自己不擅長跟多人聊天。但你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即使在這種場面,人們大多時候都是一對一交談。換句話說,你跟五個人聊天時,也只是把對五個人說五次話的流程,改為一次對五個人說而已。
基本原則就跟單人聊天一樣。
和一群人聊天時,先聽對方說話,並點頭示意。表達自己願意聽他說。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有人開口說話時,其他人第一個動作就是好好看著對方,聚精會神的聆聽。
在對方開口時,你要適時的發出聲音,如「喔喔!」、「嗯——」表示理解,或是用微笑來表達你對內容感到佩服。簡單來說,就是好好的做出反應。
光靠這些小動作,就能讓氣氛變好、人們互動更加活躍。這時,負責炒熱聊天氣氛的你,就成為這場談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了。比起不停的想「必須努力說話」,不如靠這個方式,能更自然的融入談話之中。
就算是細微的反應,也可以活絡聊天成員間的氣氛,讓自己融入場合中。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我一定要跟你聊超過15分鐘:開場、提問、接話,從搭訕、陌生拜訪、到凝聚感情……幫助百萬人從此擺脫尷尬、緊張與冷場》,大是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野口敏
譯者:王榆琮
日本亞馬遜年度TOP 20金榜,破百萬本暢銷書,首度改編漫畫。
- 我開心的說早安,對方卻面無表情、或一臉不解的看著我,怎麼接下去?
- 主管說:「你想問我什麼問題都可以」,但,我真的可以嗎?
- 我很認真看著老婆聽她講話,為何她還是常抱怨:「你根本沒在聽。」
- 聚會中,要怎麼同時跟一群人說話,不讓某人覺得自己被冷落?
害怕當句點王?作者透過萬人實證,保證能聊超過15分鐘的最佳話題:
「當氣象報告說,當天下雨機率超過多少,你會帶傘出門?」
聊天,不難,但要跟不熟的人聊上15分鐘以上,真的很難。
如果你單方面一直講不停,對方會不耐煩的掉頭離去
又或者,你找不到適當的話題接下去,雙方就只能謝謝再聯絡。
作者野口敏是指導超過5萬人成為談話高手的溝通專家,
暢銷著作《15分鐘聊出好交情》,獲選日本亞馬遜年度TOP 20金榜,
銷售破百萬冊,本書總結該書核心要旨,首度以情境漫畫詮釋,更好運用。
很能聊的人,都在乎這些細節:
- 不要只聽「表面話」,要聽「話裡話」
重點不是他「說什麼」,而是他「想說什麼」,因為聊天,其實就是聊心情。
例如:同事:「我好想離職。」
╳→「蛤?什麼時候?」、「辭掉工作後,你想去哪?要怎麼生活?」(句點王)
○→「你是因為討厭這份工作嗎?」、「這工作讓你覺得很辛苦嗎?」(繼續聊)
因為對方不是真想辭職,只想跟你聊聊心事。
- 太專心聽,讓人以為你不想聽
你要適時的點點頭,給手勢,讓他認為你很在意。
或發出感嘆聲:「好好喔!」「是喔!」「唉,怎會這樣」……好的壞的都行,
讓對方確實收到你的情緒。
這樣挑話題,你們聊得更開心:
- 用你的祕密換他的祕密
撩妹高手最愛用這招,先說自己很弱,
或回想自己幹過的糊塗、尷尬事,對方馬上對你有好感。
- 沒話題?那就說說今天發生的小事
誰都可以參與的話題──天氣,或日期(今天是星期幾呀?)
最後一定要多加一句「……對不對」,「……對吧」,
對方就算不知道怎麼回,也能馬上應你一句「對」或是……
問對方感受,他會對你敞開心扉:
生氣的人、沮喪的人、傷心的人比開心的人話更多,
所以想跟人聊15分鐘以上,只要你問:「最近是不是碰到什麼煩心事?」
就能讓對方滔滔不絕講出心裡話。
不知道跟上司說什麼,就從環境或路人身上找話題:「你覺得那位駕駛……。」
跟客戶寒喧,可以把焦點放在周邊環境:「貴公司電梯速度真快,反觀我公司……。」
對方的聲音、表情、動作,都是給你的聊天提示;
還有千萬不要聊不停:說一句,停2秒,他才能接收到你的資訊……
開場、提問、接話,從搭訕、陌生拜訪、到凝聚感情……
幫助百萬人從此擺脫尷尬、緊張與冷場。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