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的人生處境,主要是肇因於自己的選擇和行動,最好記住這一點。年紀愈大,愈要對自己的處境負責。如果你今年只是平庸,或者夢想跟去年一樣遙不可及,你可以選擇接受、辯駁、掩蓋或找藉口,也可以選擇改變現況、從中成長,並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文:約翰.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


人生是條橡皮筋,找出張力的好處

很多年前,我在一次領導力會議上授課時,在每位與會者座位上放了一條橡皮筋。開始上課後,我詢問與會者是否想得到橡皮筋的使用方式。討論結束時,我問他們是否能找出所有用法的共同點。也許你已經猜到答案了。橡皮筋只有伸展時才有用!我們也是如此。

一、你可以忍受平庸嗎?

有個笑話:一名叫山姆的雜工,有次得到工廠老闆給予一份全職工作,因為工廠水壩有麝鼠肆虐的問題。老闆要求山姆清除鼠患,甚至給了他一支步槍來解決問題。

山姆欣喜若狂,因為這是他第一份固定工作,薪水也很穩定。

幾個月後的某天,朋友來看山姆,發現他坐在草坡,槍擱在膝蓋上。

「嗨,山姆。你在幹嘛?」他問道。

「工作啊,守著水壩。」

「怕什麼來呀?」

「麝鼠啊。」

他的朋友向水壩望去,就在這時,一隻麝鼠出現了。

「那裡有一隻!」朋友驚呼。「快開槍!」

山姆動也不動,此時麝鼠一溜煙就跑了。

「你幹嘛不開槍?」

「你瘋了嗎?」山姆回答。「我幹嘛弄丟飯碗咧?」

你可能認為這個笑話很蠢,但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接近事實。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讀大學時,曾在當地一家肉品包裝廠工作。我的職責是把一架架的生肉搬到冷藏間,以及接收訂單,但我對整個作業流程十分好奇,想要了解背後運作的原理。待了幾週後,在包裝廠工作多年的前輩龐斯(Pense)把我拉到一旁說:「你問太多問題了,知道愈少,做的就愈少。」他的工作是宰殺牛隻,從頭到尾都不想做別的事,像極了我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漫畫裡看到的一個角色,該角色對人事經理說:「我知道自己大材小用,但我保證只用一半的能力就好。」

大多數人只使用自己一小部分的能力,很少努力發揮自己的全部潛力,生活中缺乏成長的張力,也沒有向外拓展的欲望。可悲的是,三分之一的高中生畢業後再也不曾讀完一本書。同樣地,四二%的大學生畢業後就沒有讀完一本書了。出版社大衛.戈丁(David R. Godine)還宣稱,只有三二%的美國人曾經逛過書店。我不知道民眾是否察覺到,自己當下處境和真正潛力之間的差距,但相對來說,似乎少有人藉由讀書來縮小差距。
太多人願意接受平庸的人生。這有什麼不好呢?不妨讀讀艾德蒙.高德特(Edmund Gaudet)以下的描述再自行決定:

所謂「平庸」,是親朋好友問失敗者為什麼無法更加成功時,失敗者用來搪塞的藉口。

所謂「平庸」,是底層中的頂端,是最差中的第一,是頂層中的底端,也是最好中的墊底。

你屬於哪一個? 所謂「平庸」,意味著普通、一般、不重要、陪襯、沒沒無聞。

「平庸」是懶人的託辭,缺乏表明自我立場的勇氣,一切都按既定安排過活。

「平庸」是占著茅坑不拉屎,是想要一輩子都旅行,卻從不支付交通費,對於上帝在你身上的投資,不願給予任何利息。

「平庸」是用時間虛度生命,而不是用生命體驗光陰;是消磨時間,而不是工作到死。

「平庸」是一旦離開人世就會被遺忘。成功人士因為有貢獻而留在社會記憶中;失敗人士因為努力過,所以也會有人記得;但沉默的大多數「平庸」人士,單純遭到遺忘了。

「平庸」是對自己、對人類、對上帝所犯下的最大罪行。最悲哀的墓誌銘莫過於:「在此長眠著平庸先生與平庸女士—長眠著壯志未酬、一生自認『平庸』的遺憾。」
我無法忍受甘於平庸,你可以嗎?沒有人欣賞平庸。一流的公司行號不會為平庸買單。平庸之道不值得追求。正如小說家阿諾.班奈特(Arnold Bennett)所說:「真正的悲劇是一個人畢生從未準備盡力而為,從未充分發揮自身潛力,從未展現自己的高度。」我們必須察覺自己與潛力之間的落差,讓其中的張力激勵自己不斷努力進步。

二、安於現狀最終導致不滿

我相信多數人自然會安於舒適圈,寧願選擇安逸而非開發潛力。他們陷入熟悉的模式和習慣,用同樣的方式、跟相同的人、在同樣的時間、做同樣的事,最後得到同樣的結果。的確,在舒適圈的感覺良好,但只會導致平庸甚至不滿。正如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所說:「如果你的志向低於自身能力,很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快樂。」

如果你曾經滿足現狀,又納悶為什麼人生不如預期,就需要明白唯有勇敢離開舒適圈、消除平庸的心態,才會實現你的潛力。你必須願意拋棄熟悉、安全、有保障的事物,必須不再找藉口、繼續前進,必須願意面對發揮潛力造成的張力,才能避免詩人約翰.葛林雷夫.惠提爾筆下所描述:「悲傷的話語或文字所在多有,最可悲的莫過於『本來可能』。」

三、什麼讓你卻步?從心尋找開始的理由

青少年時期,父親叫我閱讀詹姆斯.艾倫的《我的人生思考》,這本書對我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因此了解,發揮潛力要從內在開始。艾倫寫道:「你的處境可能很差,但不會長期如此,只要你找到理想並努力實踐就好。你不可能光是內心在旅行,外表卻站著不動。」


大多數人都有夢想。有些人的夢想掛在嘴邊,有些人的夢想深埋心中,但每個人都有夢想。然而,追求夢想的人並不多。我在教授實現夢想的主題時,詢問聽眾有多少人帶有夢想,幾乎每個人都舉起手,但我一問有多少人在追求夢想,舉手的人剩不到一半。問題再改成「多少人正在實現夢想?」只有零星幾位舉手。

是什麼讓他們卻步?又是什麼讓你卻步了?《發現我的天才》(Now Discover Your Strengths)作者馬克斯.巴金漢(Marcus Buckingham)和唐諾.克里夫頓(Donald O. Clifton)引用了蓋洛普(Gallup)民調顯示,大多數人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卻又沒有做出改變。讓他們卻步的是什麼呢?大多數美國人想要減肥,卻沒有努力去行動。我經常遇到這樣的人,他們說自己想寫書,但問他們:「你開始寫了嗎?」答案幾乎總是否定的。一般人需要的不是希望、想要和等待,而是從內心尋找開始的理由。

我們的人生處境,主要是肇因於自己的選擇和行動,最好記住這一點。年紀愈大,愈要對自己的處境負責。如果你今年只是平庸,或者夢想跟去年一樣遙不可及,你可以選擇接受、辯駁、掩蓋或找藉口,也可以選擇改變現況、從中成長,並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吉姆.羅恩提出觀察:「除了人類以外,每種生命似乎都努力把潛能發揮到極致。一棵樹會長得多高?能多高就有多高。另一方面,人類獲得了選擇的尊榮。你可以選擇放手一搏,也可以保留餘力。為什麼不全力以赴地迎接挑戰,看看自己最大的能耐呢?」

向外拓展的內在動力從何而來?衡量目前的作為,以及你真正的能耐,自己跟自己較量一番。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能耐,就跟關心你、相信你的人談談。生活中沒有這樣的人嗎?努力去找,找個能幫助你看清自己潛力的良師益友,而不是只看到現在的你,然後用願景來激勵自己開始拓展。
四、勇於承擔風險,去改變吧!

本章一開頭,我列出自己五項主要拓展專業的經驗。當我回顧人生這些時刻,不得不承認改變確實是項挑戰。我不喜歡挑戰,而是喜歡處在舒適圈,總有念頭想抗拒。但是待在舒適圈無法成長,你不能既想進步,又想避免改變。那我該如何擁抱改變、把自己踹出舒適圈呢?

首先,我不再回頭看,專注過去又要改變現在實屬困難,所以多年來,我的桌子上都有一面牌子,上面寫著:「昨天結束於昨晚。」這有助於我專注當下,盡己所能在今天求進步,這點很重要。《心靈雞湯》(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系列書作者暨撰稿人艾倫.科恩(Alan Cohen)說:「想要成長,就必須願意讓現在與未來,跟過去完全區分開來。你的過去並不是你的命運。」

再來,我開始鍛鍊自己的「拓展肌群」。在航空運輸史初期,巴克漢(A. G. Buckham)這位航空攝影先驅曾說:「凡事謹小慎微,只會換來枯燥這項爛獎品。」如果你想成長和改變,就必須承擔風險。

創新和進步往往是由那些推動改革的人所展開。美國益智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主持人艾力克斯.崔貝克(Alex Trebek)說:「你有沒有遇過坐得住且滿足於現狀的成功人士?他們渴望的是全新挑戰,想要起身行動......這也是他們會成功的一大原因。」可惜的是,「創業家」這個詞對某些人來說,已經成了「賭徒」代名詞。但風險也有好處。冒險的人比不冒險的人學得更多更快,經驗的深度和廣度往往更大,還能學會如何解決問題,這些都有助於個人成長。

凡是做沒做過的事、挑戰自己的極限、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就會迎來人生中拓土開疆的時刻,這需要十足的勇氣。但好消息是,這讓我們的成長超乎預期,也讓小說家喬治.艾略特(George Elliot)所說的話有了生命:「成為實現自我潛力的人,永遠都不算太遲。」

五、不僅回答問題,還要回答沒有想到的問題

美國人似乎愈來愈滿足於平庸。然而,本質上這並非全國性的問題,而是個人選擇了讓步。雖然說「我覺得差不多就好了」是個人的事,但平庸會因此在人群中擴散、轉移,直到整個國家陷入險境。

追求卓越似乎距離一般目標愈來愈遠。然而,那些遵循「橡皮筋法則」的人,把當下處境和可能潛力之間的張力,當作拓展自我的動力,藉此讓自己與眾不同。

傑克.威爾許與蘇西.威爾許在《致勝的答案》中提到,一位剛踏入企業界的年輕人問:「我如何才能快速致勝?」他們回答:

首先,忘掉你在學校學到的部分基本習慣。一旦出了社會,不管你是二十二歲還是六十二歲、展開第一份工作還是第五份工作—想要出人頭地,就要超越一般水準。

多年來,老師都教你要達到特定的期待,你已經被訓練成只要完整回答老師每個問題,就等於是有A+的表現。

這樣的日子結束了。為了在商場上獲得A+,你必須拓展公司對你的期待,然後再有超乎期待的表現,你不但必須完整回答「老師」問的每個問題,還得回答他們沒有想到的問題。

換句話說,你的目標應該是讓主管更聰明,讓團隊更有效率,讓整間公司因為你的活力、創意和見地更具競爭力……

如果主管向你要一份公司明年產品展望評估報告,老闆肯定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所以,不要只是必恭必敬地去證實他的直覺,還要做些額外功課、跑腿和資料分析,帶來真正能拓展他思維的東西……

換句話說,你的報告要讓主管倍感驚喜和敬佩,同時提供新鮮有趣的內容,讓主管可以向他的老闆彙報。假以時日,這些想法會推動公司前進,而你也會獲得升遷。
提升自己是幫助團隊的最佳方法。成功人士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他們主動提出別人所需的改進。每當你進步,周圍的人也會受益。卓越像平庸一樣有向外擴散的潛力,群體的優缺點總是始於個人。你愈來愈好,其他人也會同步變好。

(文未完)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精準成長[全球暢銷經典]:打造高價值的你!發揮潛能、事業及領導力的高效成長法則》,商業周刊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約翰.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

譯者:林步昇

埋頭苦幹、認真工作,其實都無法改善人生!

想要財富自由、發揮更多潛力,你需要讓自己倍效成長

全球領導大師之首:麥斯威爾博士

── 解碼出15個成長法則 ──

助你精準繪出成長地圖,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快速變遷的年代,你必須有意識、有目標、不間斷的成長,才能達到更理想的自己,也才能不落後於別人。但是,該怎麼做?

還沒有成長的策略,只會傻傻熬夜加班,卻發現現狀不變、成長卡關?看麥斯威爾博士的經歷:

他在24歲那一年得到一個絕佳的升遷機會。一方面他怕自己經驗不足,另一方面明白如果不把握機會,一生將一敗塗地。而一位美國管理顧問的簡單提問,讓他徹底發現自己「看待工作與成功的重大缺陷」!埋頭苦幹、認真工作、延長工時……都無法改善人生!

從此,他開始有計畫性學習成長,不斷一步一步改變人生,終成享譽世界的領導學和人際關係大師。他為讀者解碼出15個成長法則,以《精準成長[全球暢銷經典]》分享他的計畫與步驟,包含原理、思考方式、案例、生活應用,教每個人發揮個人潛力的正確方法。你可以學到:

  • 意向性法則
  • 自我覺察法則
  • 鏡子法則
  • 環境法則
  • 橡皮筋法則
  • 取捨法則
  • 仿效法則

本書特色

1.國際級領導學專家親身驗證的成長法則,引導你走對成長之路!

身為國際知名領導大師的麥斯威爾博士,首度將精準成長的路徑與方法解密為15個切實可行的原則,教每個人依循而行,擺脫平庸、瞎忙,畫出一幅精彩的人生航道!

2.大師手把手帶人,渴望成長、進化者必讀!

人生想翻身、想成長,卻不知從何著手?麥斯威爾博士親身實證的15個成長法則,教你認識自己→為自己增值→依循紀律前進→懂取捨,選出最重要的事→永保好奇與初心→仿效強者→自我成長,也幫助他人成長。

3.一本可邊閱讀、邊應用的務實成長手冊!

你可以依循書中建議,每週讀一章,進行章末的應用練習,把所學所感融入日常生活,就像一本專屬於你的成長手冊,助你改變,也讓你圓夢。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