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希望大家能捨棄「自己不需要別人來告知應該採取悲觀還是樂觀態度」這樣的想法。樂觀的態度才是解決問題時應有的態度,這樣的態度更容易獲得周圍的幫助,也與個人的成長息息相關。文:赤羽雄二(Yuji Akaba)
想要成長,至少要滿足七個重要的條件。只要滿足這些條件便能開始成長,就這個意義上來說,可以將這些條件稱為「促進成長的出發點」。
1. 擁有想要成長的意願和目標
第一個促進成長的出發點是「擁有想要成長的意願和目標」。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這項條件是一切的出發點,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很多人之所以缺乏成長意願,很多時候是出於「沒有自信」「極度畏懼不擅長的事物」「輸給自卑感」「無法擺脫惡性循環」等理由。這世上其實沒有缺乏成長意願的人,但一旦缺乏自信的話,成長就無從談起了。
關鍵在於如何克服這些障礙。就結果來看,最重要的是「降低門檻」。
在設定目標時應該考慮自己當前的狀況和心情,如果設定的目標過高可能會降低幹勁。隨著自信心的提升,我們可以試著挑戰稍高的目標,甚至可以挑戰對自己而言難度較高的目標。但在到達這樣的境界之前,我們必需「果斷地降低門檻」。
先從就連目標都稱不上的低標準開始,接著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就能提升成長意願。立定高目標而受挫的人很多,但立定簡單的目標並踏實執行的人卻出乎意料地相當少。
或許有很多人會認為「太簡單的目標有意義嗎?」然而,就成長的法則來看,無論是多麼簡單的目標,持之以恆地實踐是有其必要的。
2. 能夠為成長付出一定的努力
想要成長,就必須為其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我不認為一個人可以不付出任何努力就獲得「奇蹟」般的成長,也不認為人可以平白無故地成長。這樣的事是不可能的。
不過努力可以分為「持續性的努力」和「非持續性的努力」。
我的建議是,綜合考量自己的性格和狀況,再從「該怎麼做自己才願意付出努力」的觀點出發思考。
「努力」這項行為最辛苦的過程在於獲得成果之前的期間。只要克服這項難關,就能拿出成果,也會加速成長,此時即便不去刻意維持也能持續努力下去。
就這點來看,在所有為成長所付出的努力中,「剛起步的努力至為關鍵」。
汽車在發動時也需要動力,如果是手排車,就必須先打一檔,再接著逐漸換檔。努力也是一樣,想要展開行動的話,不可或缺的就是動力。
3. 建立「只要願意努力或許自己也能成長」的自信
抱持「只要願意努力或許自己也能成長」這樣的自信和想法非常重要。只要能有這樣的想法,就能開始投身於某件事當中。不需想得過於困難,只要有「毫無根據的自信」就足夠了。只要稍微有想試試看的心情,那麼你就已經站在成長的出發點上了。
但或許有讀者會認為「事情真有那麼輕鬆的話就不會那麼苦惱了」「這項論點太不著邊際」,不過實際上有許多人身處嚴苛環境,卻依然能積極以對。是否能保持積極的心態,取決於「本人的想法」,而非「狀況或環境」。
因此,即便是毫無根據的自信也無妨。我認為,應該先從堅信「只要願意努力或許自己也能成長」這一點做起,並將把它言語化。只要說出口了,自己便會漸漸開始產生這樣的想法,而只要開始投身於其中,身邊的人也會漸漸開始對你產生期待。
最不可思議的是,如果我們有意識地降低目標門檻並不斷累積微小的成功經驗,在不知不覺間就會產生「只要願意努力或許自己也能成長」的想法。例如,我們會想「上一次辦到了,這次也辦到了。既然每一次都辦得到,那麼這次肯定也沒問題。」
這便是人的思維的運作機制。一開始覺得無法接受的想法,久而久之有可能會有所改變,變得想要嘗試。個人的潛意識是很有可能像這樣產生變化的。
4. 學習創造良性循環
促進成長的第四個出發點是「學習創造良性循環」。單憑個人的力量努力完成一件事並非不可能,只是會很辛苦。更為明智的做法是去思考能有效催生出良性循環的方法,並盡可能地創造出對自己有利的大趨勢,這樣就能讓事情的進展變得更加順利。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讓所有事情都隨心所欲發展,但只要經常思考這一點,有時也能將局勢轉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進展。
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發想,也是因為自己曾經有過透過不同面向碰巧催生出良性循環的經驗。
如果一個人不管做什麼,打從一開始就四處碰壁,那肯定會心灰意冷。所以在可以創造良性循環時應該多費點心,盡可能為自己打造出有利的條件。
5. 不過度悲觀
有些人很容易產生悲觀的想法。不管別人說什麼,他們在接收後會馬上往負面的方向想,自己在內心生悶氣,一旦事態發展不如己願就馬上輕言放棄,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一個人如果缺乏自信、帶有自卑感和受害者心態,對事物的看法就會變得消極。這是因為消極的思維方式已經變成一種習慣。
雖然這些人會說自己內心深知這是不好的習慣,但就是無法控制。但事情真是如此嗎?恐怕他們只是以「只有消極以對,才不會失望」「對別人沒有期望也就不會失望」為藉口,選擇了逃避而已。
他們或許認為,「我只要表現出悲觀的態度,周圍的人就會設法安慰我,或是幫我解決問題,雖然覺得這樣或許不太好,但就是無法戒掉這習慣」。
一言以蔽之,這種人就是「燙手山芋」或「溫室花朵」。這樣的人會招致周圍的反感,但自身卻渾然不覺。
另一方面,也有人總能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消極的人或許會問:「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人嗎?」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他/她可以如此樂觀?」「他們根本沒有體認到事情的嚴重性吧?」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所有事物都是一體兩面的,同一件事可以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也能從消極的角度去看待,而樂觀的人只是經常用樂觀的眼光看待事物而已。
樂觀的人認為積極的視角能讓一切更有希望,自己的心態也能更加正面,事情更容易朝向好的方向發展。
樂觀的人首先會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事物,如果碰到困難,會勇於面對與解決,僅此而已。
當然,這種樂觀並不是無視嚴峻的環境和困難的狀況,或只傳達對自己有利的情報並表現得很樂觀,也不是敷衍以對。
或許正因為他們認為,在正確認知事實的基礎上,採取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會更利於解決問題,也更容易推動事態的發展,所以才能保持樂觀的態度吧。
整體來說,應該採取樂觀或是悲觀的態度,並非由環境和狀況決定,而是由當事人決定。也就是說,我們不要過於悲觀,這樣會更利於解決問題,也更利於成長。
能夠用樂觀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人,可以多次親身體會到「保持樂觀更容易解決問題」,所以即便感到勉強,也要試著保持樂觀的態度,然後漸漸地就能體驗到當中的精髓。
我希望大家能捨棄「自己不需要別人來告知應該採取悲觀還是樂觀態度」這樣的想法。樂觀的態度才是解決問題時應有的態度,這樣的態度更容易獲得周圍的幫助,也與個人的成長息息相關。
6. 將身體保持在一定的良好狀態
保持身體狀態對成長非常重要。原因在於身體層面和精神層面會對人的成長產生直接影響。
身體帶來的影響不言自明。假設一個人經常頭痛、肚子痛,早上起不來,晚上還很難入睡,那肯定無法專注於工作和個人成長。
如果生病了,就必須設法治療。近年來,針對頭痛、腰痛、花粉症等病症的新式療法接連問世,媒體上也時能看到專科良醫的介紹。雖然看病很花錢,但我不以為意,因為養好身體所提升的生產效能所帶來的價值,是所花費金額的好幾倍。
就連被稱為絶症的癌症,只要早期發現也有可能完全治癒,基因檢測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據說在不久的將來,百分之八十的疾病都能被預防。
我認為在當今這個時代,花費一定的時間收集資訊,選擇對自己而言最合適的體檢、預防手段以及治療措施是不可或缺的。這儼然已經成為一種常識,就像是有高成長意願的人必定會具備筆電和智慧型手機,同時還能熟練地利用網路一樣。
即便沒有生病,但若身體狀態不佳,也很可能導致想法不夠積極或影響努力的心情。
慶幸的是目前的我身體非常健康,但一旦睡眠不足,幹勁必定會下降,想要「持續成長」「持續努力,做出成績」的熱情便會減退,因此我總是時刻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比方說,無論工作再怎麼忙我也不會熬夜。哪怕只是一、兩個小時,我也會稍事休息後再繼續工作。
想必讀者們也在維持身體健康方面付出了各種努力,而身體健康的價值已經開始日漸被彰顯,其價值是值得我們花費比過往更多的時間與金錢來維持的。
7. 找到同伴一起努力
凡事都親力而為是非常困難的。想必也有很多人認為「個人成長和他人無關,一切端憑自身努力」。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找到同伴,和同伴朝向相同的目標一起並肩奮鬥,會遠比一個人努力來得輕鬆,也更容易成長。
人類是社交性動物,因此同伴是不可或缺的。家人和朋友能賦予我們力量。
或許有人會斷言自己的成長與他人無關,但其實這樣的想法不過是打腫臉充胖子。只要不打腫臉充胖子,自發性地去認識朋友,肯定能找到同伴。
我每年都會舉辦五十到六十場演講工作坊,聽者們只要來參加其中一項活動,馬上就能遇到擁有「想要有所成長」這一共同目標的同伴。要找到同伴並不是一件難事。
或是想知道該怎麼做才能獲得成長的人,很歡迎直接以郵件與我聯繫(akaba@b-t-partners.com),我會在第一時間回覆。
同伴也不一定要永遠和自己一樣擁有相同的目標。像是想達成以往做不到的事這種小目標也無妨,只要可以找到有這種目標的同伴就相當足夠了。
只要知道有人在和自己一同奮鬥,就能成為自己成長路上的動力,也會是相當大的心靈支柱。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成長思考力:創造人生良性循環的七個行動法則》,日出出版*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赤羽雄二(Yuji Akaba)
譯者:溫玥
讓成長不再是「偶發的結果」,而是「精心準備下的必然」。
成長不是結果,而是持續進化的過程。
《零秒思考力》系列暢銷作者最新提案,
協助你立定目標,藉由一步步的行動,人生完美再升級。
人在成長的時候,可以「真切」體會到活著的感覺。
一旦有所成長,便能達成過往無法做到的事,也能發現至今無法察覺的問題,更能獲得過去的自己所無法企及的觀點。
這些可以為我們帶來自己正真切地活著的感覺。
如何才能成功建立自信,並且持續成長?
為了達成,我們應該如何制定計畫,並實際付諸行動?
擁有十多年專業顧問經驗,一手打麥肯錫韓國分公司,日本顧問大師赤羽雄二見證許多菁英獲得更好的人生發展,也看到很多所謂成功人士,其實早已停止成長、對自己完全失去自信。離開校園後,不論公司或是上司、前輩,都不會教你如何繼續成長,市面上的商管類、勵志類書籍也很少聚焦在人生及職場最核心的重點,亦即「成長的方法」。本書將具體提出協助你打破心理障礙,促進成長的七個行動法則。
行動1:果斷降低難度
關鍵在於設定簡單的目標,即使途中停擺也要持續朝目標邁進。
行動2:堅持不痛苦的努力,能令人感到快樂的努力
捨棄「辛苦的努力」和「痛苦的努力」。重點是「持續努力」,所以要尋找相對輕鬆的努力方式。
行動3:設法建立自信
將「自信」轉化為可強化自身能力的思考方式,運用「A4筆記訓練法」及升級版的「靈感筆記」,獎勵努力的自己並提升自信。
行動4:創造良性循環
良性循環並非偶然的結果,而是由自己主動去創造。
行動5:培養樂觀的思維方式
能否正向思考取決於個人想法,悲觀的人當然也能夠轉變為正向思考的人。
行動6:下工夫保持狀態
徹底掌握了解自身的最佳狀態,將努力效益最大化。
行動7:借助他人的力量,與同伴一起成長
與同伴共享彼此的創意和資訊,找出有效達成目標的方法。一起成長,所有人都受益。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