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同美國著名作家馬克.馬特森(Mark Matteson)所說:「一開始是人養成習慣,接著是習慣養成一個全新的自己。」

文:小倉廣

【不要想一步登天的逆轉勝】

 過度相信自己體力的硬撐期

「還剩一個章節……再一下!」

曾有一次,我在飯店房間撐著沉重的眼皮通宵工作。當時正在某個外縣市出差,前一天晚上剛好工作到很晚,我全身疲累地回到飯店,一心想趕緊躺進被窩休息。然而,現實的狀況很不巧地事與願違,因為當時正也需要完成一個星期後研修講座的講義,而且必須在隔天中午前完成一半的進度才行。

有時候,一開始的行程沒有安排得那麼吃緊,但正好遇到突發性的工作湧入,使得排程必須調整。

原本早該完成的工作,因為遇到感冒而停滯,或者突如其來的婚喪喜慶等等,有許多突發狀況影響進度。雖說並非絕對的影響因素,但當時要如期完成排程內的工作,真的不容易。在這種情形的影響下,最後必須挑燈夜戰來完成累積的工作。

當時我還覺得「一定沒問題的」,用一種輕鬆的態度面對那些挑戰,結果卻是「問題來了」。雖然最後我還是勉強如期完成一些進度但同時也理所當然地耽誤了其他工作。無獨有偶,我開始睡眠不足,精神狀況每況愈下。最後搞壞了身體,必須取消許多工作,反而大幅地延遲了所有行程。最糟糕的是必須婉拒早前答應的一份重要邀稿,實在得不償失。雖然可以勉強行事去盡力完成緊急的任務,事後卻可能必須付出代價,甚至造成身邊許多人的困擾。

不能重複使用腎上腺素暴衝
我時常有勉強自己的精神和體力,通宵解決迫在眉梢的工作等類似這樣的經驗。企圖用背水一戰來反敗為勝處理緊迫的工作,天真地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緊急時刻,化險為夷」。

然而,相信大家都可想見,這個做法其實不會有「化險為夷」的功能。即使當下「勉強過關」,卻讓其他事物無法「順利完成」。最後發現這都是給自己找藉口,根本是弄巧成拙的方法。

連日熬夜工作,是極度沒效率的方式,頂多算是救急時一次性的讓腎上腺素發揮最大功效。所以絕不能誤以為這個做法「能夠化險為夷」、「一定沒問題」。相反地,所謂工作的專業態度,應該是要能夠穩定的以高品質實力來執行。

所以我決定有所改變,但不是立刻改掉因為拖延最後徹夜「極力趕工」的壞習慣。而是給自己時間,每天一點一滴的改善。為求改變,也許需要犧牲每天一小時左右的睡眠,或和朋友的聚會需要遲到一小時,來調整行程。不過,這些取捨可以盡可能不破壞生活步調,也能夠不影響其他工作的進度。

讓我們一起根除因為拖延,最後徹夜「極力趕工」的壞習慣吧。事物的進行原本就不存在「一定沒問題」的僥倖。

造就登峰造極的唯一路徑
從過往經驗中讓我終於發現,僥倖反敗為勝是一個完全不可行且無法「化險為夷」的方法。雖然已是陳腔濫調,但我因而深刻體悟到,每天一點一滴累積成果的重要性。

當時讓我徹底醍醐灌頂的是鈴木一朗選手的至理名言,如今也成為我的座右銘的一段話:
「累積小小的努力,是帶領自己前往意想不到成就的唯一途徑。」
汲汲營營地去追求全壘打;趁他人不注意時抄捷徑;尋求偷吃步的方法;或用僥倖的方式企圖瞞混等等,這些方式絕非長久之計,也不可能是成功之道。

不論是商業或運動的世界,務實法則皆通用。這是不停刷新世界紀錄的鈴木一朗選手教會我的心法。
不求僥倖反敗為勝也是事物得以「持久」的普遍真理。

【把事情常態化,變成習慣】

一旦養成「習慣」,就可進入輕鬆的自動模式
走吧,出門跑步。我每天早上五點會馬上換上慢跑裝,接著做暖身運動,喝一些幫助燃燒脂肪的保健飲料、運動飲料,吃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後,出門慢跑。

大約會花一小時的時間跑八公里,再做簡單的伸展運動才回家。到家後先幫植物澆水,再做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運動後我固定會喝一些蛋白質飲料,再去泡個澡舒緩。最後一站是準備好固定有蔬菜、玄米、納豆、海帶芽和水果的營養早餐。這是我的一套固定模式,每天早上的「習慣」。

所有的動作已經進入自動運作,我不需要一一想到再去做。就像我們平時起床固定會先去刷牙一樣,是生活中很自然的動作。

也因此不會特別覺得「今天真不想跑步」,或猶豫「今天到底要不要去跑呢」。可以不必多想,輕輕鬆鬆地完成任務,是養成習慣的力量。

平時會有所猶豫,就是因為還沒養成「習慣」的關係,反之當把事物轉變成「習慣」後,就能夠不必多想地持續下去。同理可證,當有想要「持續」某件事的時候,可以考慮讓自己從一開始就養成「習慣」。切記不要只想到「總之先試試看吧」,這只能停留在一種期間限定的單一活動。養成習慣後,「持續」下去便可以變成更切身的日常習慣。

「積沙成塔減肥法」
提到減肥,我之前曾經嘗試過各種方法,例如「蘋果減肥法」、「水煮蛋減肥法」、「零碳水化合物減肥法」、「一天只吃一餐」等等。但終究無疾而終,反而復胖,體重不減反增。不過,過去這一年的時間,我卻成功甩掉了二十五公斤。不僅沒有再復胖,而且每天都能夠允許自己吃美食的狀態下成功瘦身。

其中的要訣就在於不去勉強自己,並且持續累積小小的努力。我稱它叫做「積沙成塔積水成河的減肥法」,簡稱為「積沙成塔減肥法」,這個方法非常成功。

之所以會想到這個方法的主要原因在於,對嘗試了這麼多減肥方法,卻沒有一個持續下去的自己感到厭倦,後來我決定要徹底分析自己「無法持續」的原因。我從分析結果當中發現,原來就是因為當初把減肥當作「姑且試試」的「暫時活動」。所以勉強自己去完成的請況下,最終宣告失敗,且陷入各種惡性循環。

正因為一直告訴自己「在瘦下五公斤之前,『絕不吃』碳水化合物」、「『絕不吃』早餐和午餐,忍耐到晚餐再進食」等,各種「短期」「勉強行為」的壓力下,最後忍不住反倒暴飲暴食,然後就是可以想見的復胖。後來我發現應該反其道而行,於是把「暫時努力」的心態,改成「可以一直持續下去」的思考方式來面對。

我開始有了和之前相反的習慣。不勉強自己,也不忌諱吃好吃的東西。取而代之的是,開始實行小小的努力,並且提醒自己持續下去。很神奇地,原本總是「無法持續下去」的減肥,漸漸地產生了「持續」的動力。

在工作上發揮「習慣」的力量
之後我把在減肥上的發現運用到工作中。例如三年來每天「持續」寫電子報的習慣就是使用這個法則。寫謝卡給初次見面的客戶也是因「習慣化」而成功的例子之一。另外,一本動輒需要花上數個月的執筆寫書,也多虧「習慣化」法則,讓我有機會連續四年每年出版三本以上的書籍。

我每天固定會在下午一點到五點撰寫電子報,謝卡則是安排在早餐後、工作開機前的零碎時間,或是活用搭乘新幹線和飛機等較長的移動時間。漸漸地每項任務都有它「習慣」被執行的日子和時間。同時我也會提醒自己,不能把它們當作「暫時活動」,要下定決定把任務當成「永遠能夠持續」的工作。這就是把「習慣」「習慣化」的祕訣。

很幸運地,不論是工作或日常生活,都能夠保持「持續」的習慣而感到充實,甚至時常驚訝地發現「這些工作自己是什麼時候完成的呢」。如同美國著名作家馬克.馬特森(Mark Matteson)所說:「一開始是人養成習慣,接著是習慣養成一個全新的自己。」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搞定的技術:給想完成很多事,但總是被拖延症耽誤的人》,日出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小倉廣
譯者:楊雅智
要做的事很多,卻老是拖拖拉拉、沒有行動?
訂了一堆目標計畫,卻總是虎頭蛇尾?
想做的事、計畫的事、必須做的事……怎樣才能搞定?
用最生活化的練習,
養成「開始」、「持續」、「不斷嘗試」三大技巧,
自然就能「堅持到底」,
目標再大、任務再難,沒有你做不到的事!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想做一件事情、想養成一個習慣、想達成一個目標,
卻常常只是說說、拖拖拉拉、或是半途而廢,並因此而感到沮喪。
日本知名人力資源顧問、同時身兼多家企業董事長的小倉廣也曾是瞎忙一族,
工作效率不佳且品質低落,
這些痛苦的經驗讓他認清「搞定事情」的根本之道,
用五年的時間改善拖延與逃避現實的毛病,
無論是自己想做的事,還是他人交辦的任務,都能輕鬆搞定、確實達成。
他以親身經驗,剖析人們容易半途而廢、無法搞定事情的原因,
總結能完成事情的人必備的三大技巧,
並從身體與心理兩大層面,分述養成技巧的實用方式:
為什麼難以成事?
  • 把事情想得太複雜,還沒開始就放棄
  • 遇到干擾就分心,無法堅持
  • 試過一次就放棄,不願繼續嘗試
三步驟,養成搞定事情的技術
第一步:立刻開始──不要想太多,盡管放手做
  • 運用工作分解清單,把大目標分割成一個個小計畫,從容易著手的開始
  • 打造最佳工作環境、設計專屬自己的開工儀式
  • 想像達成任務後的美好,先別想中間的過程
第二步:持續堅持──一旦開始了,就想辦法堅持
  • 找出自己的黃金工作時間,拿來處理不急卻重要的事情
  • 持續有進度比急著完成更好
  • 遇到困難或被卡住時,先跳過去做其他的事
第三步:不斷嘗試──失敗了就重新再來,直到把事情完成
  • 珍惜每一次重來的機會,不因相同理由失敗第二次就是進步
  • 放下完美,用「七十分主義」來擬定計畫
  • 把失敗當作中場休息,先好好打混一下,接著再戰!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