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川直樹

把上台的場地打造成你的主場

我們很可能得在自己從沒去過的地方公開說話,對我們來說那裡即是客場,讓我們處於較不利的情勢。正因如此,必須把場地變成自己的「主場」。

請設想一下足球比賽的情況。球隊在自己國內跟他國球隊比賽時,就是主場比賽,而去其他國家比賽則為客場比賽。主場比賽時,觀眾席上絕大多數是本國球迷,加油的聲音也很響亮,使場上的本國選手也能安心發揮實力。反之,客場比賽時,觀賽的球迷一面倒幾乎都是對手的球迷。我方球員進攻時,場上噓聲四起;我方球員沒能成功進球,球迷歡聲雷動。選手如果不習慣這種場面,就會忍不住分心,無法充分發揮實力。所以,在自己的主場比賽絕對比較有利。

想讓別人聽自己講話也一樣。身處敵人環伺的客場,很可能沒人想聽你說話。就算要聽,也可能是想抓你語病,讓你無法好好說話,或是想批評你。因此,講者一來到陌生會場,首要之務是要「營造出自己主場的氣氛」。

前東京都知事(即東京都的行政首長)舛添要一,由於身陷私用公款的醜聞,而辭職下台。之後,他就漸漸形成身處客場的態勢。之前他都能選上東京都知事了,身邊應該有不少同伴,也一定曾經讓東京成為自己的主場。可是,由於一個醜聞,以及之後接踵而來的負面消息,他在無路可退下只好辭職。看來,他並沒有成功地打造出真正的主場。

話說回來,講者和聽眾間存在著一條界線,將彼此區分為「I」 和「YOU」。「I」 和「YOU」完全不同,處於對立關係。我們公開說話時的首要目標,就是要消除界線,讓雙方成為「WE」的關係。

對講者而言,沒去過的地方就是完全的客場。在這種情況下,講者與聽眾間的那條界線不但清晰而且還很粗。對聽眾來說,講者是外來者,說得誇張點,他們對講者會有敵對意識,也會感到不安。他們心想:「他到底要說什麼?」「他說的內容真的對我有幫助嗎?」「反正一定很無聊」。那是因為,他們存有評價講者說話內容優劣的心態。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直接開講,不會有好效果,因為聽眾不會敞開心房,坦率聽進講者說的話。

你認為,就算一開始不太順利,但只要你說的內容夠好,聽眾就能理解嗎?那你真的太樂觀了。正如五二頁所說的,人會一直受第一印象影響。因此,一開始就要破除人我之間的界線,將場子變成自己的主場。所以請留意要有一個好的開始。

所謂主場, 就是講者與聽眾兩者變為「WE」 的狀態, 把「I」 和「YOU」融為一體。反之,客場就是「I」和「YOU」涇渭分明。如果雙方能變成「WE」的狀態,老實說,談話內容優劣與否也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在「WE」的狀態下,聽眾會認為講者是我們這群人的「代表」、「領導者」,所以心態上會覺得應該要支持這位領導者。就算講者稍微說錯話或搞砸,聽眾還是會覺得他表現得不錯。反之,講者如果一直處於客場的情勢,那麼,不管談話內容多精采,聽眾也不會真正接受他。要是說錯話,還可能被拿來攻擊。

關於這點,有個值得深思的例子。前面提到辭去東京都知事的舛添要一,他太太不適當的反應,也是讓他置身客場的原因之一。當時大批記者來到舛添家外頭,舛添夫人對他們大吼:「我們家的人沒有錯!你們這樣吵吵鬧鬧,讓我們很困擾!」舛添夫人這麼做,等於是讓舛添家跟媒體、社會之間的那條界線,變得更堅固。因此,之後外界對舛添家的批判聲浪愈來愈大,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與之相反的例子,是北野武自己在電視上提過的一件事。這件事有點久了,是發生在北野武攻擊《FRIDAY》雜誌(一九八六年,日本藝人北野武由於不滿《FRIDAY》雜誌對他的報導,率眾攻擊雜誌社。)的時候。記者前去採訪北野武的母親時問道:「您對這個事件有何看法?」北野的母親卻回說:「我兒子真的是不像話,請判他死刑!」聽她這麼說,記者都笑了:「不用這麼說啦,他還沒有惡劣到那種程度。」

在北野武母親這麼說之前,採訪者與受訪者是處於「I」和「YOU」的狀態。但她一句話,就讓情勢突然轉變為「WE」的狀態,氣氛當下變和緩,雙方之間的那條界線也就消失了。後來北野武也在電視上說:「我母親那時候的回應真是很了不起。」

只要聽眾與講者是在「I」和「YOU」的狀態,就會一直處於對立關係,雙方之間的緊張感也會持續下去。所以,對話前首先要營造出「WE」的狀態,這是公開說話時最重要的事。

上台前先到處走走,和大家寒暄搏感情

那麼,如何在一開始就打造出自己的主場?準備工作其實一點都不難。

只要在演講開始前,在會場大廳或會場內走來走去就好,也就是刻意在演講快開始前,來到會場預做準備。其實,真正的會場準備是更早之前就要做好。一邊為演講做準備,然後一邊帶著笑容,盡可能跟多一點人打招呼,寒暄幾句。當然也要交換名片,和對方握手。

這麼做,之後會發生什麼狀況?

演講開始了,在主持人的介紹下,我走上講台。「歡迎今天的講師小川先生!」這時候,聽眾中會有人拍手拍得比其他人熱烈,他們就是那些我剛才遇到的人。他們會有這種反應,是因為我們剛才已經先認識彼此了。開始演講後,如果講台上的我跟這些人對上眼,我也會輕輕點頭示意,朝他們微笑,就算只是一時,他們當下也會成為我的大粉絲,在我希望聽眾笑的時候笑,在我期待聽眾點頭時點頭。會場中,到處都有這種反應的人,而這些人也能帶動周遭其他的聽眾。於是,不知不覺間,我就打造出自己的主場了。

如果選擇直到活動開始前一直待在後台,等主持人介紹後才戲劇性登場,換作是吉川晃司(日本搖滾歌手與演員)的話,用這種出場方式是無妨,但建議普通人最好不要這麼做。要是這麼做的話,即便開始演講後,還是處於完全客場的情勢。

我以前有過一個經驗。演講時,觀眾席第一排坐著一位有點年紀的男性。他雙手抱胸,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坐著,眼神像是在瞪我一般。我好像能聽到他的心聲:「看這個毛頭小子(其實只有看起來啦)能說些什麼好東西!」

結果,中場休息時我在洗手間遇到他。我主動開口跟他搭話:「啊,您好,今天謝謝您來聽演講。」他在那種情況下逃也逃不了(笑),只好跟我打招呼。

因為發生這麼一段插曲,後半段演說開始後,那位男性的表情和態度就跟前半段有很大的不同。他不再雙手抱胸,而是表情和緩地聽我說話。看來,在洗手間的交談,讓我們的關係從對立的「I」和「YOU」變成了「WE」的狀態。

北野武曾經在出場時,故意在舞台上摔一跤;跟觀眾打招呼時,頭去撞到麥克風,這也是一種作戰方式。藉由一開始讓觀眾發笑,瞬間破壞「I」和「YOU」之間的界線。北野真不愧是專業人士,很清楚營造主場的重要性。不過一般人如果想模仿,可能會搞砸,反而讓自己身處更不利的客場情勢,還請留意(笑)。

比起那些技巧,有個任何人都能馬上做到、不會失敗的方法。那就是「帶著笑容登場」。出現在講台時,以嚴肅的表情或笑容登場,給人的印象會有天壤之別。再者,就是第二章也提過的「注意服裝、姿勢和舉手投足」。

說到如何吸引別人聽講,很多人都只想到「要說得精采」。他們在談話內容上做了萬全準備,卻沒想到要讓場上的氣氛變得更好。因此,直到演講前一刻都躲在後台拚命背稿,但這不是最重要的事。

更重要的是,作好讓演講場子變成自己主場的準備,目的是要打破「I」和「YOU」的界線。能做到這一點的話,就算你說的內容有點無聊,聽眾還是會支持你。
本文摘錄自《為什麼你說的話都沒人聽?:讓人「聽得懂」也「懂得聽」的說話之道

作者:小川直樹
譯者:李靜宜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