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茜玲

首先,你要先仔細觀察你的主管,看看他是不是屬於這類型的上司,才能對症下藥。「說話只表三分意」型的上司基本上有以下幾種特徵:

1、言語中理論過多,提出決策太少

他們的話語當中十句中有八句會出現那種過於表面、太多官方的說法,或是過於空泛的字眼。通常這些冠冕堂皇的詞彙只會出現在我們以前寫報告、論文時所做的總結之中。比方說:「工作一定要做到位,這樣才能提高效率!」、「工作效率的提升,將會幫助我們成為一流的團隊!」或是「所有員工都應該避免資源浪費,以達到節流的目標」⋯⋯諸如此類。

這些道理大家都懂,可是這類型的上司卻不說出魔鬼是躲在細節的哪裡,只是說「有魔鬼,大家要抓鬼」。他的言語中充滿著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卻沒有告訴你他的決策是什麼,也不指出他認為的解決方法是什麼,或是根本不告訴你他看到的問題在哪裡。

他不告訴你要如何做,工作才會做到位;他不會告訴你要用什麼方法才能提高效率;他更不會提到資源要如何避免浪費。他說的全部都是理論,但是「HOW TO DO」,卻沒有提出來。

一切,就像是棉花糖,看起來一大坨,吃到嘴裡什麼也沒有!

2、言語中「可上可下,可左可右」,一切全憑自由心證

這類型的上司絕對不會出言堅決否定某個決策,或是某個方案。當然也不會立刻舉雙手全力支持某個議題或是企劃。開會時,你若不細心推敲,你還會不小心以為你是參加座談會而不是公司會議。

他的每一句話都會表現得盡量不損及其他同事的觀點,但是也並不會立刻表示贊同與支持;他會減少對其他同事的貶抑,但言語也不會有過多的讚美。

一切,就像是政客在發表演說,既不站在哪一邊,可是也不會排除各種可能。保留了極大的空間,讓每個提出議案的人,都會覺得自己的案子才是上司心中的最愛。

到底上司心中真有「最愛」?還是其實上司只是「博愛」?

這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看過的一個故事。

從前在某山裡的村莊裡住著一戶姓黃的老人家,這黃老頭很迷信,非常相信風水之說。他十分忌諱自己屋子的左右兩戶鄰居是姓陳的。因為「陳」和沈重的「沈」同音,因而常常對別人抱怨:「我家左鄰也姓陳,右舍也姓陳,我家如何禁得起這兩頭「沈重」地壓著?難怪家運都這麼不順。」所以,總是想盡辦法對這兩戶人家找碴,想藉故逼人家搬走。可是,這兩家陳姓人家怎麼會理會這種無理取鬧?因此三戶人家總是爭吵不斷。直到最後,這黃老頭心想,既然逼不走他們,為了自己的家運著想,那也只好自認倒霉自己搬家算了。

這時候有大智慧的村長來到黃老頭家,對著他說:「黃老先生,要是我是你我可就說什麼也不搬家。」

「為什麼?你不怕兩戶姓陳的左右夾擊,沈沈重重地壓著你喘不過氣來嗎?」「『陳』和『臣』同音,兩邊都是臣子,而你又姓黃,那不就是兩邊的臣子伴在皇帝的兩側?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的風水呢?你且放寬心,度量大些,福氣自然來。」

被村長這麼一點醒,黃老頭一掃愁苦,歡天喜地地繼續住下去了。

兩旁住著姓陳的人家是既定的事實,要朝哪個方向解釋,就看你的智慧。

就以上這個故事來說吧,這種類型主管說話的模式,就好比只是告訴你「黃老頭左右兩旁住著姓陳的人家呢!處理一下吧!」那要將事情辦成是「兩旁沈重壓著」所以黃老頭搬家,還是「左右兩旁有臣子伴著皇帝」然後黃老頭繼續住下來?這些都是自由心證了,由你自己判斷。

能辦到了主管心裡想的,那叫做處理得宜;辦不到上司心裡頭的意思,那就叫處理不當。不論上司心裡頭是哪種想法,重要的是你要怎麼解釋演繹才能正中他的下懷,端看你的智慧與悟性。

3、喜歡以口頭指導原則取代文件批示

當你把你的企劃案或是資料給上司時,通常他看完之後,他喜歡用口頭表示他的想法。為什麼呢?因為這樣有「前進有步,後退有路」的彈性。

一切都模糊而廣泛,做對或做錯,全看你的慧根!

其實你也不用難過,因為你的上司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這種做法是這類型上司的傳統,最早起源於清朝。

有一次故宮博物館展出清朝奏摺,我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奏摺,是清朝高級官員向皇帝報告或是請示事務的一種文書,起源於大家都知道的康熙皇帝。到了在歷史上以嚴苛著名的雍正皇帝,它擴大了使用範圍,也就是只要有官員有事情要請示都可以上摺子,但是皇帝批示完畢,發還本人看過之後,一律全都要再繳回宮中,不可以自己私下抄一份起來存放,也不能自己私藏以便日後和主子對質。也就是說這份奏章只有天知、地知、你知、皇帝知。他日若是皇帝來個矢口否認,你豈不是只能死無對證地吞個啞吧虧?

這就好比你拿著擬好的企劃案或是資料,前去請示上司意見。上司笑而不語地把資料檔案夾收起來,或是看過了你的mail後,不直接在電腦上回覆,而是把你請進去辦公室「討論」。一切口頭上給你指示,沒有書面文字。這時如果你做對了,是你聽懂了他的意思;若是做錯了,就是你沒聽懂。若要追究「誰對?誰錯?」時,你的證據何在?不過又是個老祖宗時代就留下來的「傳統啞吧虧」。

所以,不必擔憂,這類型的上司不過是承襲古法,你身在如今的科技時代,上有政策,你豈會沒有對策?

4、你做對了,是他的決策正確;你做錯了,是你搞錯他的意思

這類型的上司並不會認為自己是在推卸責任,而是你根本就「誤解」、「曲解」他的本意。

有次小張的公司要印刷一個塑膠包裝袋,上司指定由小張負責。印刷前因為塑膠袋無法打樣,只能在電腦上看設計稿。因此小張再三和印刷廠確認顏色,又因為印刷數量頗大,所以小張更是仔細拿著設計的圖案一一和上司確認。至於顏色問題,印刷廠很清楚地告訴小張電腦上的圖色和實物上是會有色差的,所以最好還是參考專業色卡。

於是,小張拿著專業色卡去請示上司要什麼樣的顏色。

「用比較討喜的PINK!」

當小張選定了幾個顏色,拿著專業色卡去問他的上司這樣的顏色可以嗎?

得到的答案是:「要用SALMON PINK。」

「那請問是怎樣的顏色呢?淺一點兒,或是深一點兒的?您要不要從色卡裡面去挑?」小張為了怕弄錯,於是再問清楚一些。

「就是色彩看起來有點兒嫩,很春天的SALMON PINK!這樣說得夠清楚了吧!」上司隨手把色卡一推,有點兒不耐煩了。

SALMON PINK?!鮭魚的粉紅也有各種色階吧!

等到最後袋子印出來時,上司十分不滿意地把袋子丟到小張桌上說:「我不是說過要SALMON PINK嗎?這個哪裡是SALMON PINK?我都說了那麼多次,你怎麼還弄不清楚?怎麼這個PINK印得這麼深?SALMON PINK,你到底懂不懂啊?至少要比這個顏色淺兩個色階啊!這麼深怎麼襯托商品呢?」

小張只好默默認錯,因為他真的不知道上司要的鮭魚,是煎得很熟的鮭魚?還是半熟的?還是水煮的鮭魚色?

這類型的上司,說好聽是給了你很大的發揮空間,往深一點兒想,也就是同時也給了你很大的責難空間。端看你如何解讀了。

《跟任何主管都合拍的溝通心法》

作者:鄭茜玲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