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克・鮑威爾(Mark Powell)、強納森・季福德(Jonathan Gifford)
在企業中站上高峰的權謀智慧
我們在本書一開始說明過,我們擔心自己對現代企業的許多看法,可能被視為「冷酷與憤世嫉俗」。我們描述的企業界「充斥著政治內鬥、政變、不斷變動的結盟關係、陰謀、背叛以及騙局」,而通常被我們形容為「馬基維利式」的那類行為,是最可能在企業界成功的。
不幸的是,根據我們的經驗,這是大部分現代企業生活的現實。本書中所有的「真實案例」都如假包換,它們來自我們自己的企業生活經驗,或是我們認識與共事多年的企業高階主管,以及經驗豐富的獵人頭專家告訴我們的。這些真實案例本身就能傳達出它們的訊息,無須多言。去問問任何人的工作經驗,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類似的故事可以說。
這些案例有的相當令人震驚。人們遭到自以為值得信任的同事背叛,或是主管完成了公司所交付的所有任務,卻依然得不到感謝或獎勵。有的案例則顯示,在職業生涯的進展上,有些人就是天生比較容易做出正確的抉擇。有些人就是「想得通」,會採取最可能提升他們職業生涯的行動,機靈地避開各種死胡同和毒蘋果;有的人則直覺上就是搞不太懂企業的行為和結構,以及哪些行為最後可能在企業內部成功。這使得他們居於劣勢;我們希望本書能有助於彌補這種不平衡的狀況。
我們的主要論點如下:
- 企業不是「一般」社群。企業是法人,主要關注它們自身的生存。任何企業的雇員都有責任以企業的利益為優先。人們獲得獎勵的原因,是對企業本身有利的行為,而不是對企業其他雇員有利的行為。
- 企業會毫不猶豫地開除任何雇員,只要那樣做符合企業的最佳利益;這意味著企業和員工之間缺乏具有意義的忠誠。
- 比起資淺員工,較資深的員工職位較穩固,獲得的獎勵也較優渥,因此升遷的爭霸戰總是持續上演。由於高階職位極少,這是一場零和遊戲:任何人要成功,別人就必須失敗。想在職業生涯中獲得真正的成功,你就必須明白這些令人不安的現實。
- 企業行為核心現實,一共有八個原則:
- 企業不是社會結構
- 企業是封建王國
- 企業宮廷的成規與陰謀
- 成功的朝臣會主動追求更上一層樓
- 強勢的主人需要忠心耿耿的追隨者
- 誰都不能信任
- 人人都可用完即丟
- 企業時時處於備戰狀態
偉大的政治理論家馬基維利在十六世紀寫出關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權力現實,他提出的忠告十分切合現代企業內部權力結構的「封建王國」本質。我們現在所形容的「馬基維利式」行為,正是最可能在現代企業中為你帶來職業生涯成功的行為。
馬基維利並沒有寫到文藝復興時期在義大利過著平凡生活的一般百姓;他寫的是義大利各個動盪公國的領主。他們掌握或追求權力,而其權力也不斷遭受攻擊。在現代企業中,比較高階的職位擁有較多權力,而人們競逐那些權力的方式基本上就屬於馬基維利路線。
對於在這樣的鬥爭中,一個人可以仰賴別人的程度,馬基維利不抱有任何幻想。他寫道:「人是忘恩負義、善變、虛偽、怯懦而貪婪的。」馬基維利表示,他們會在你成功時支持你,風光的時候什麼都答應你,卻在你亟需幫助時棄你而去。他提出一個著名的看法:結果,遭人懼怕比受人喜愛來得好,因為「比起冒犯遭人懼怕的那些人,人們在冒犯那些受到喜愛的人時,比較沒有顧忌,因為愛是靠責任來維護,而由於人的卑劣性,他們一有機會就會為了私利而違背責任;但因為人始終害怕懲罰,恐懼反而保護了你」。
結果,馬基維利偏好強勢多過弱勢,偏好恐懼多過愛。他主張,在理想上,領主會希望同時受到愛戴與懼怕,然而「在一個人身上結合兩者」並不容易,所以比較保險的選擇是遭人懼怕。他還指出,領主應該在必要時欺敵,當個狡猾的「偽君子」,暴力偶爾也不可或缺。他的理由是,比起透過必要的殘酷行動,來維護國家穩定與繁榮的那些統治者,弱勢的統治者長期可能對國家造成更多傷害。
幸好,遭人懼怕並非必要,即使在現代企業中也一樣(不過許多企業領導人接納了馬基維利的這項忠告,往往非常成功地讓人害怕)。有必要做的是:避免仰賴別人的善意,應該指望自己的利益才對。
我們的基本論點始終都是:企業內部的所有關係,最終都以權力為基礎。我們身邊的人不是朋友,攀登至顛峰的鬥爭是殘酷無情的。但這並不是說每個人都是我們的敵人,或者我們應該惡劣地對待同事。它代表成功的主管需要一心一意地追求職業生涯更上一層樓,而成功的關鍵就在於辨識權力存在於企業內部的何處;因此,不可或缺的策略就是讓你自己引起掌權者的注意,並獲得可能對你的職業生涯最有利的那些權力人士的支持。獲得他們支持的方法,就是證明你對他們有用處:如果賦予你更多權力,將有助於維護或強化他們自己的權力。
我們主張,許多才能出眾且高效率的主管,之所以無法在他們選擇的職業生涯領域攀上顛峰,是因為他們有一些「好」習慣,導致他們成為一般社群的模範生,但那並不是幫助他們在企業界成功的最佳途徑。我們探討了六種對職業生涯有害的「好」習慣:
1. 太努力工作
因為工作太努力而無法向重要人物推銷你的成就與潛力,可能傷害你的職業生涯。你可能變成「隱形人」,或者整天被太多「事情」塞滿,根本沒時間規畫職業生涯的下一個步驟,或與重要人物建立關係。千萬不要假設如果你非常拚命工作,順利達成你的任務,別人就會「特意」讓你升遷。那些在職業生涯更上一層樓的人,都是推動自己往前進的人。
2. 樂於助人
如果你要成功,別人就必須失敗。你需要幫助別人,好讓他們能幫助你,但不要幫助他們過了頭,甚至協助他們在往顛峰邁進的競賽中超越你。
3. 大方分享資源
你的「資源」,包括你知道的事情(技能)、經驗和人脈網絡,都是你的資產。你必須利用這些資源,讓職業生涯的提升達到最佳效果,不要太大方地分享給你的競爭對手。
4. 單打獨鬥
每個成功的主管都需要關照者,一個關照他們職業生涯的利益、願意為他們擔保的人。高階主管之所以關照其他人,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關照的那個人將會帶來對他們有用的結果,而對方也會在關照者自己的權力鬥爭中給予支持。許多關乎你職業生涯的決定性對話,都在你不在場的時候進行。你一定要找到對的關照者為你發聲,在那些情況中為你辯護。
5. 與眾不同
每個企業在成立之後很快就會發展出非常獨特的文化,並且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明顯「與眾不同」、不融入企業文化,對你的職業生涯沒有助益。任何企業的高層都是企業文化的守護者;他們非常提防「不像他們」的那些人。每個企業文化都會形成一套潛規則,乖乖遵守才是上策:「如果你想贏得賽局,就要遵守規則。」
6. 堅持到底
與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一樣,在職業生涯中,時機就是一切。堅持太久可能會傷害你的職業生涯。任何角色的目的都是讓你有機會發光發熱,好晉升到更高階的職位;「完成任務」不但沒有必要,還可能導致你停滯不前。接受一個新角色,發揮影響力,證明你準備好晉升到下一個階段。只要你目前的成就已能給予你足夠的力量,就盡快進行。當然,所有真正成功的人也都會在對的時間待在對的地方,而這是可以經過策畫的:往成功事業中的成功部門邁進。盡快成為高階主管,好讓自己在事業成功時,能攬得最大的功勞。
最後有一點值得補充。人們為了成功而「耍盡心機」,完全沒有什麼好意外的。生活中各個領域的成功,需要的不只是努力,還需要敏銳察覺到我們的社會環境;它會使我們改變自己的行為,以求進步,達到所追求的目標。鮮少有人的生活能夠在每種情況下都無憂無慮地「做自己」,而這是有正當理由的。想要在社會中生存,我們就必須以適當的方式待人處世。想要與伴侶建立成功的關係,我們就得調整自己的「自然」行為。如果有了孩子,我們會再改變行為,以便成為稱職的父母。當我們在做重大的人生抉擇,像是買房子或進行長期投資時,都是以馬基維利式的策略在思考。
如果你想像著我們能在上班時「做自己」,然後希望因此被發掘,獲得獎勵(不管我們原本的自我可能有多麼勤奮、敏銳與迷人),那麼這就如同你認為我們在行為上不需要做任何改變,就能在社會上揚名立萬,或成為令人渴望的人生伴侶一樣,都是大錯特錯。
建立成功的職業生涯需要努力工作、睿智的見解、良好的規畫、傑出的人脈網絡,還有馬基維利式的權謀智慧。
有一天,企業或許會變得不一樣。我們也寫了一本名為《蒸氣機故障》(My Steam Engine Is Broken: Taking the organization from the industrial eras to the age of ideas)的書,指出組織經理人所做的一些事情,或許不知不覺中還停留在工業時代。就是這些「工業」行為,依然驅動著現代組織內呈現出一些馬基維利式行為。
我們在那本書中建議,處理與改變這些過時行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透過邊際效益的累積「一點一滴循序漸進」,直到新型態的組織出現,讓我們能夠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合作,運用我們出於本能的社交能力以及自然的合作傾向,達到共同的目標。
當那些新型態的組織出現時,我們在本書中推薦的那些馬基維利式行為或許都沒有必要了。但在那之前,我們還是要遵循馬基維利式的權謀路線。現代企業還不是一般的社群。
在殘酷的商業世界中,馬基維利式的權謀智慧有其必要,不只是為了成功,也是為了生存。
本文摘錄自《馬基維利,請教我如何出人頭地:不懂權謀的人,根本無法做大事》
作者:馬克・鮑威爾(Mark Powell)、強納森・季福德(Jonathan Gifford)
譯者:吳緯疆
責任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