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年關將近,連日陰雨,「我想離職」這句話就像感冒一樣,流竄在公司的茶水間、電腦視窗角落的小對話框、下班第一通私人電話裡,「我知道工作不好找,但是......」講的人愈講愈想離職,聽的人聽著聽著也想離職。經濟不景氣,工作難做錢又不多,累積的挫折和辛苦讓人很想問自己:「我要為了這些錢,要繼續過這樣的生活嗎?」

年關前後熱門的轉職議題,其實是每個人回歸自己向內的省思,不管最後是否能付諸行動,都是個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做決定的好機會。

喬喬是公立大學冷門科系畢業,在學的時候一直沒特別想過之後要做什麼工作,所以新鮮人的她花了3年探索自己能做些什麼,她做過客服、櫃檯、活動、會計、採購、業務,一開始只有新的小公司願意用她,人力不足的狀況下,她得頂著低薪做2個以上不同職務的工作內容,辛苦一陣子之後,因緣際會被推薦到現在這間規模較大的公司做會計助理,過年前因為公司採購育嬰留停,主管問她願不願意從會計助理轉去做採購,她一方面樂於轉換部門脫離和自己處得不好的主任,但另一方面還在猶豫,無法決定自己到底應該投入哪個職位,好累積工作經驗。

小綠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只花1年就從業務助理升了業務,現在已經5年了,雖然被重用的感覺很好,待遇也不錯,但這一兩年她開始失眠,因為身上背著許多重要又難纏的廠商,每天有上百封email待回,3天兩頭被客戶或工廠罵哭已經是家常便飯,雖然薪資戶頭的數字比同輩多,但是看到大她十幾二十歲的主管們,常常加班,有假不能放,40好幾了還孤家寡人,身心疲憊老喊著退休,她擔心地常自問這就是我要的未來嗎?

阿華40出頭,是外商公司的部門副理,是在公司待了十幾年的元老級的人物,表面上看來很稱頭,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職涯發展已經卡住了,他分析近年總公司對台灣公司的產線投入愈來愈設限,薪資及獎金分配愈來愈緊縮,而且自己並不是在公司最賺錢的部門,若是景氣不好,像他這種不高不低的中階主管,會成為第一波被裁員或減薪的對象,他和幾個處境相似的同事兼好友聊過,心裡一直籌劃著看是要跳槽到不同產業,或是要跟人合作創業。只是這2種選擇的風險,對有家庭的他來說都有點高,眼看一年又要過去,心裡的掙扎讓他晚上都睡不好。

上面3個人的例子,呈現出考慮離職或轉換工作的不同狀況,有些人想擺脫職場上惡劣的人際關係,有些人想找到值得自己投入的地方,有些人想追求好一點的生活品質,有些人預見未來的危機想要做點準備。不管出於何種原因,職場上的自我實現,除了充分的自我了解之外,還需要對大環境和時代需要有足夠的認識,最後還要加上良好的心理調適與無比的勇氣。

以下分享離職時內心所需要經歷的4個階段,幫助想離職的你評估自己的心理準備度,並提早對下個階段瞭解。

一、決定前區辨衝動或勇氣

就像結婚需要昏頭一樣,決定離職的瞬間需要一股衝動,但順利轉職需要的不只是衝動,而是周全思考後願意冒險的勇氣。根據我在晤談室裡的觀察,太快將離職付諸行動的人,通常到下一個工作不適應的風險比較高。

順利轉換工作的人,從想離職到實際行動之前,大多準備3個月到半年,這段時間你需要往3個面向籌備,

  1. 分析一下想離職的原因,對此嘗試做一些改變,觀察改變的效果
  2. 藉此機會回顧過去工作史,廣泛蒐集業界相關資料,加深自我了解,重修職涯規劃
  3. 做一些離職準備,像是向自己創業的人,在職期間可以用業餘時間做小規模的實驗試水溫

以喬喬為例,她搞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只是為了逃離現在的主任,所以想換去別的部門,也許她應該跟主管爭取一些時間,嘗試改變和主任的互動方式,或是轉換自己的想法,同時花點時間觀察公司2個部門的狀況,想一想自己的職涯規劃,並問問其他會計與採購的好友或前輩,做一些自我探索。

小綠和阿華所面臨的是換公司或換跑道的抉擇,他們可以在離職前透過面試和找業界專家討論,多蒐集自己需要的訊息。以小綠來說,她需要評估自己目前的身心狀況和生活品質,究竟是自己所從事的產業現況、還是個別公司文化、抑或職務本身的生態所造成的,好規劃自己下一步究竟是轉換跑道還是換公司。而阿華則是可以實際和相關行業創業者互動分享經驗,好讓自己內心的藍圖更完整。在較充分的準備下,就可以憑藉勇氣而非衝動來做決定了。

二、離開時好好道別

很多人想換工作其實只是為了離職,為了離開當下的工作壓力,為了逃避已經弄糟的人際關係,就像怨偶談分手一樣,表面上和平分手,骨子裡是想透過離開傳遞訊息,像是「你知道我有多委屈嗎?」、「你知道我為公司付出多少嗎?」、「你以為憑這樣的薪水可以請到像我這麼好的人嗎?」、「我才不希罕你這個工作!」等等,帶著許多情緒的離開雖然可以中斷壓力和痛苦,卻可能讓你在幾個月或多年後重新回頭處理一樣的議題。

如果喬喬沒有好好看清楚自己和主任之間不愉快,哪些是對方個人的議題,哪些又是自己出的力,那不管是換部門或是換公司,未來還是可能遇到類似的衝突。小綠的面對客戶的心理壓力和生活失衡,有部分源自於個人過於要求完美的思考模式,加重了公私不分的生活模式,換了工作也是一樣的。而阿華卡在不上不下的職位,除了產業景氣和公司問題之外,可能是失去了工作的熱忱,也可能缺乏在上司面前良好溝通爭取舞台的信心,所以才會對未來躊躇不定。好好趁著離職的過程,反思並積極面對自己的狀態,接下來的路才會踏實。

三、規劃轉職生活靠自我了解

有些人喜歡騎驢找馬,2個工作間無縫接軌,如果沒有短期經濟壓力的話,2個工作間有一段休息的時間,用來重整自己的生活,也是很不錯的機會。如果有一段比較長的待業或籌備時間,要好好做時間規劃與生活安排,很多人在這個階段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而變得特別焦慮和憂鬱。

你是需要環境強迫讓自己規律作息才有動力的人嗎?還是在彈性時間安排下比較容易放鬆的人?你在早上、下午還是晚上工作才有效率?在生涯的這個階段,你有什麼想做卻還沒做的事情嗎?這些都可以是你可以自我探索的面向,並將你的瞭解列入你的轉職規劃裡。

從決定離職開始,把所有的想法、資訊與藍圖,用紙筆整理成書面紀錄,當你內心動搖時重新複習自己做決定的初衷,有助於自我肯定減輕焦慮感。

四、放鬆且客觀地迎向開始

「想要到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重新開始」很像老歌的歌詞,卻很適合用來形容某些人對換工作的想法,有時候我們會希望在新的地方,有一個把自己砍掉重練的機會。當我們太在乎新開始,太害怕重蹈覆轍,希望自己做出大改變,反而矯枉過正。避開了一個洞,卻又快速掉進另一個坑。

好比,換了部門的喬喬太害怕和新主管起衝突,沒有好好認識新主管的特質和新單位的需求,反而被誤認為被動不積極。小綠希望自己在新公司不要再揹太重的責任,或直接承受惡劣客戶的負面情緒,所以推掉許多發揮的機會,表面上減輕了壓力,卻也因為失去舞台而少了成就感。小華不希望自己又處於不被重視的局面,所以與人共同創業時,變得非常需要對方支持自己的意見,少了包容和自信,可能讓合作同盟關係岌岌可危。

我們常把「反向操作」當做「改變」,太強勢就改成少說話、太要求完美改成漠視錯誤、功高震主改成逃避責任。表淺的改變往往引發其他問題,只有好好釐清與處理我們內心擔憂或恐懼的議題,以放鬆客觀的方式看待新環境和新關係,才不會因為焦慮而自動重蹈覆轍。

你也在考慮年後轉職嗎?可以根據以上的幾點好好評估自己的狀態,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也許今年,也許明年,不管任何時候,讓自己隨時做好準備,在時機來臨時,趁勢而為,穩健地往自己想要職涯生活邁進。

祝福大家新的一年,為自己做到更多。

本文經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