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面試的幾個小技巧

在每個月出現的千萬個職缺裡尋找工作,或早或晚,勢必會遇上面試這一關。光是聽到「面試」,很多求職者就嚇個半死,其實不需要這麼害怕。面試不只是為了「得到工作」,還有很多種其他功能,所以並沒有這麼恐怖。我現在就能列出求職過程中會遇到的三種面試,這些面試的差異在於你的目的,當然更重要的是,面試對象是誰:

  1. 為了好玩或練習的面試。這種面試的對象是和你一樣喜歡某件事的人——夏威夷、剪貼簿、旅行、健身、跑步,什麼主題都可以。喔,你說這叫「聊聊」,不叫面試?那好吧,就叫聊聊。
  2. 獲取資訊的面試。對象是正在做你想找的工作的員工;或是資訊靈通的人、產業裡的專家也可以。喔,你說這叫「聊聊」,不叫面試?那好吧,就叫聊聊。
  3. 求職面試。談話對象是雇主,尤其是有權力雇你的人,而不是只想刷掉更多應徵者的人資部門面試官,你要從對方口中獲得資訊。噢,你說這不算「聊聊」嗎?呃,我覺得算啊。

這一章就是要介紹第三種「面試」,或者說是「聊聊」,只不過是在求職時聊。首先,面試不一定會是真的面對面:六十三%的公司表示他們有時會視訊面試,其中多數是透過Skype。如果你不熟悉Skype,現在學絕對不嫌晚。安裝程式之後,可以打給朋友試講,讓他評價你的表現,請他誠實評論,不要只是禮貌鼓勵。

還要記住,「面試」往往不只一次。在某間公司決定聘請你(你也真心想在那裡工作)之前,你可能要面試好多次——除非是那種超小型家族企業。

接下來這幾個技巧,是針對在一間公司求職會遇上的所有「談話」場合,最好銘記在心:

談話小技巧#1

沒有所謂「每個老闆都這樣」。我的意思是,很多求職者去一兩個公司面試了一兩次,就會說些「反正沒有老闆會雇用我/我這種背景/有我這種身心障礙的人」之類的垃圾話。

朋友,你結論跳得太快了,也脫離事實。

事實:就算你和兩個雇主(或六個,或十二個)談過,結果他們不想雇用你,那也就只有兩個,或六個,或十二個。單憑他們,絕不能代表社會上幾千幾萬間企業的想法。

事實:「雇主」都是獨立的個體,彼此之間的差異像夜晚與白天一樣大,面應徵者的態度不同,挑選人才的手法不同,面試的方式也不同,對身心障礙者更是看法不一。你不能根據一個雇主的態度,去預測另外一個。所有說「雇主都如何如何」的說詞(包括這本書裡的)都只是比較簡略的說法而已。
事實:社會上有幾百萬個雇主,他們各自獨立、個性相異、彼此之間毫無關聯,對於員工的要求也大相逕庭。如果你瞭解自己的長處,我保證一定有雇主想要你,除非你骯髒、粗俗、惡名昭彰,聞起來還很臭。就算你很瘋,有些雇主比你更瘋。你得繼續尋找,不管其他人對你的意見如何,絕對有雇主想要雇你。你的任務就是找到這樣的人。

事實:大公司(擁有上百或上千名員工)和小公司(有的定義是員工人數二十五人以下,有的是五十人以下,最常見的是一百人以下)的老闆差異相當大。最主要的差異在於,你通常難以見到大公司的老闆,那個「有權力雇你做理想工作」的人,大概藏在公司中某個不知名的深淵,如果打公司電話,會被轉入語音總機,必須經過十八次複雜的分機轉接。但是,小公司的面試完全是另一種狀況。

事實:在雇用員工這方面,新創公司和老牌公司的差異相當懸殊。一份《時代》雜誌的研究發現,員工不到一百名、創立不滿六年的新創公司,在該年創造四百七十萬個就業機會,相對的,規模相近但創立較久的公司只提供三百二十萬職缺。所以,職缺少的時候,更要專攻小公司,尤其是新創立的小公司。別預設新公司會和老牌公司一樣把你刷掉。

啟示:不要因為面試失敗而喪氣。就像我第一章提過的例子,職涯專家湯姆傑克森(Tom Jackson)曾經以一句話描繪到處去面試的結果,非常生動:

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失敗成功成功
湯姆也說了,在這過程中,你拿到的每一個「失敗」,都讓你離最後的「成功」更近一步(可能還會連續拿好幾個成功)。

談話小技巧#2

去一家公司面試之前(不論有一場或很多場),一定要事先準備。你可能會很自然地假設,面試時雇主想多瞭解關於你本人的資訊,但其實他們首先想知道的是,你對該公司瞭解多少?所以在走進面試間之前,務必先對公司研究一番。為什麼?因為公司喜歡受人喜歡。要是你不辭辛苦在面試前研究各種公司資訊,相信我,他們一定會非常滿意,對你印象深刻。

所以別忽略這個步驟。有時,你能否得到工作就在這一步之差。收集所有和公司有關的資訊,上網搜尋公司;如果公司有官方網站就去看看,讀網站上的新聞,還要特別留意「關於我們」那一頁的所有內容。最後,詢問你的朋友,看有沒有人認識以前或正在那間公司工作的人,約他吃頓飯或是喝杯咖啡,聊聊公司內部的狀況,再去面試。當然,也有可能你聽過內部八卦之後,就決定不要去應徵。這種事早點知道也好。

談話小技巧#3

遵守承諾。如果是你主動要求面談,為了讓公司放心,要明確說出你希望他們花多少時間和你談。你是負責決定這場面談長度的人。可以訂一些特殊的時間,像是十九分鐘之類的(二十分鐘聽起來很籠統,十九分鐘就很精確,感覺你確實估算過)。

如果他們同意面談,你要誓死遵守這個時間限制。因為這關乎信用,證明你不是信口開河,說到就會做到。如果你的手機可以設定無聲振動鬧鈴,在面談之前先設一個十七分鐘的鬧鐘(這樣你還有兩分鐘收尾),不過,要等你踏進辦公室的前一刻,再按開始計時或啟動。把手機收在衣服口袋或包包裡,可以感覺到振動的地方。過了十七分鐘,鬧鈴振動時,把它關掉,開始為面談收尾,可以說:「我先前說只會借用您十九分鐘時間,為了守信用,現在差不多該結束了。」通常這會讓雇主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不過,也不要在面談時一直看時間,在心裡稍微留意就好,注意力還是要集中在雇主和你的談話內容。

在面談最後,一分鐘都不要多停留,除非雇主請求你再談一下,注意是請求,請求,請求。禮貌的雇主可能會說:「喔,你已經要走了嗎?」但是可別會錯意,這只是口頭上的禮貌。這時候就親切地告辭離開吧。

當然,如果是雇主找你去面試,那面試長度的決定權就落在他們手上了。

談話小技巧#4

求職面試就像約會。還記得我上一章說過的吧,和求職最相像的人類社交活動就是約會,不是銷售二手車之類的。這場談話是雙方兩人努力弄清楚彼此是否都想要「定下來」(當然,對方也可能是六個人或九個人,端看雇主派多少人面試你)。這個決定是雙向的,雇主的抉擇固然重要,你怎麼想也事關重大。

對雇主而言,面試是蒐集資訊的過程。無論是一對一或多對一面試,他們的主要目標都是搞懂:「我們中意你嗎?我們希不希望你在這裡工作?你是否具備我們非常需要的能力、知識、經驗?你是否具備我們想要的工作態度?你和我們公司的其他員工是否能合作融洽?」

這部分當然很好。不過,面試同時也是你蒐集資訊的過程——整個求職過程中,你一直在做的就是蒐集資訊。當你坐在面試官對面,你要試著解答這個問題:「我中意你們嗎?我到底想不想在這裡工作?」

有些所謂求職專家會宣稱,面試剛開始就要「行銷自己」,但事實不是如此。太早了,不要一開始就這麼做。要等你獲得所有關於公司的必要資訊,仔細考慮過「我想不想在這裡工作」的問題,得出「想」或是「應該想吧」的答案,再開始全力推銷自己。
讓我再強調一次,對你這一邊來說,這樣的談話有兩個步驟:首先,禮貌詢問和公司有關的問題,決定自己想不想進去工作,然後才進行第二步——表現自己,把自己推銷出去。

正因為有兩個步驟,如果你認清第一場面試的目標,就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傷心:第一場面試唯一的目標,是讓你受邀再回公司接受第二場面試。

談話小技巧#5

他們可能會問的問題,還有你可以問的問題。雇主在面試時,第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介紹一下你自己。」你對這個問題的答覆,會決定整場面試的命運。所以,以下是你自我介紹得特別留心的幾個要點:

  1. 問這個問題是在測試你。他們想看你如何應對沒有標準答案的開放式情境,因為這種無法預料的挑戰,正是我們在人生(和工作)中常常需要面對的。
  2. 如果你用問題回答問題,雇主會立刻在心中把你畫一個叉。求職者愛用的答案:「您想知道哪個方面?」正是雇主最討厭的答案。他們會認為,你這麼回答是因為你沒有想法,只想拖延時間。
  3. 雇主真正想尋求的,其實是另外一個問題的答案。這個他們沒說出口的真正問題是:「你有什麼經驗、技巧、知識,是我們這個職位需要的?」這才是你該回答的問題,不是成長背景、品味、興趣之類的個人史。雇主想知道你的工作經歷,尤其是和你面試的職缺有關的經歷。
  4. 順帶一提,去面試前,可以先想想一個問題:「這個職位最需要的三種重要能力是什麼?」如果你想不到,你可以在面試剛開始時提出來。接著,在面試過程中,你就要強調、展現自己擁有這三種能力,很適合這個職位。
  5. 回到「介紹一下你自己」這一題,雇主會預期你已經準備好這個問題的答案,能夠立即條理分明地回覆(求職教練最愛推薦求職者練習的「電梯演說」就是這個:在搭電梯上高樓這段短短的時間內,完整回答這個問題,事先得演練再演練,直到做夢都會背為止)。

好,還有哪些是雇主愛問的問題?市面上很多針對面試的書,會列出長長的清單,附上陳腔濫調、耍小聰明的建議答案,其中可能包括:

  • 介紹一下你自己(我們已經討論過了)。
  • 你對我們公司/企業/組織瞭解多少?
  • 你為什麼想來應徵這份工作?
  • 你會怎麼形容自己?
  • 你最大的長處是什麼?
  • 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
  • 你最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 工作以外,你有什麼興趣?
  • 人生至今為止,最讓你滿意的成就是什麼?
  • 你為什麼離開上一份工作?或你為什麼被開除(如果是被開除的話)?
  • 你覺得自己五年後在做什麼?
  • 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 你上一份工作有什麼成就?

這份清單可以一直列下去。不過實際上,你真正要注意的只有五大基本問題,「有權力雇你」的人,最好奇你這五個問題的答案。他們可能會直接問,也可能故意不直說,想從你們的對話去找線索:

  1. 「你為什麼來應徵?」意思是:「為什麼你來我們這裡應徵,不去其他公司?」
  2. 「你可以為公司做什麼?」意思是:「如果我們雇用你,你可以協助處理我們面對的挑戰嗎?你有什麼能力?你對我們公司所處的領域或產業瞭解多少?」
  3. 「你是什麼樣的人?」意思是:「你能不能融入職場?你是否具備能夠與人合作的人格特質?你的價值觀和我們公司一樣嗎?」
  4. 「相較於另外十九個或另外九百多個來面試的應徵者,你有什麼不一樣?」意思是:「你的工作習慣是不是比其他人更好?你是不是比別人更早到、更晚走、做事更仔細、更快、品質更好、更願意付出?還是有其他優點?」
  5. 「我們請得起你嗎?」意思是:「如果我們決定雇用你,你希望領多少薪水?考量到公司成本,考量到你的薪水不可能超過你的直屬上司,我們是否願意也付得起這些錢?」

這些是雇主最想知道答案的問題,這就是面試重點,雖然整場面試中,雇主可能不會直接問出來,這些問題仍然潛藏在談話內容的表面之下,藏在談話細節中。所以,只要你能在面試過程滿足雇主對這五個問題的好奇心,就能在雇主心目中脫穎而出。

當然,有問題想問的不是只有雇主。記得吧?對話是雙向的,你也有問題要問。而且(猜到了吧)和雇主的問題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形式有點出入。以下就是你在面試過程中可能默默思索的五個問題:

  1. 「這份工作在做什麼?」你想知道公司會交付你哪些任務,才能判斷這些事究竟是不是你想做也能做的。
  2. 「在這個職位上做得很好的人具備哪些能力?」你想知道自己擁有的能力,是不是雇主認為這個職位應該具備的。
  3. 「這些是我想共事的人嗎?」如果直覺告訴你,和這些人一起工作不會是愉快的經驗,不要無視這種感受!你得弄清楚,公司環境能不能讓你百分之百發揮所長?如果答案是不行,就找下一間吧!
  4. 「如果我們彼此都很滿意,想要一起工作,我能不能說服他們我很特別,比另外十九個或九百個應徵者還要突出?」你要在面試前先想好,相較於其他能夠勝任相同工作的應徵者,自己有哪裡不一樣?舉例來說,如果你很擅長危機處理,你是怎麼做的?①仔細紮實?②憑直覺在一瞬間決定?③向領域中的權威諮詢處理方式?看出重點了吧,要強調自己的工作「風格」或「方法」,讓你在這個雇主眼中更為突出、吸引人,這樣才有機會讓他們選擇你,而非其他應徵者(這叫作「自我管理能力」,本書後面會再提到)。
  5. 「我能不能說服他們付我需要或想要的薪水?」要做到這一點,你要具備薪資協商的相關知識(兩個關鍵:必須到面試最後才討論這個問題,通常先開啟這個話題的一方都會講輸)。這在下一章會詳細說明。

第一題和第二題可以在面試直接問,第三題要悄悄觀察。至於第四題和第五題,你要事先做好準備,在面試中遇上好時機才能應變。

另外幾個你可能想問的問題:

  • 公司在最近五年內有什麼重大變革?
  • 這間公司最重要的價值是什麼?
  • 公司裡最成功的員工有什麼樣的特質?
  • 你如果在這間公司工作,未來會有什麼改變?
  • 你在這間公司的夥伴、同事、競爭者是哪些人?

如果是你主動要求面試,該如何在現場提出這些問題?你可以坦白說出自己為求職做了哪些功課,如何在找資料的過程中對這間公司留下好印象,所以決定親自來談一個工作機會。

以這個做為切入點,就可以自然把話題帶到雇主心中會浮現的那五個問題。

此外,如果你們要討論的不是既有職缺,而是你希望公司為你創設的職缺,這五個問題也會出現(對,又一次)。只不過,此時形式又會有些改變,變成五條聲明,是你對那個「有權力雇你做理想工作」的人做出擔保。

  1. 告訴對方,你欣賞公司的哪部份。
  2. 告訴對方,你發現這個產業、這間公司有什麼樣的需求(還有,不要用「問題」這個詞,除非你先聽到對方使用,因為大部分雇主喜歡聽起來比較順耳的同義詞,例如「挑戰」或「需求」)。
  3. 告訴對方,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員工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再簡略描述你過去的經驗,證實你擁有這些能力。現代雇主習慣「行為面試法」,不會對「我很擅長……」這類籠統描述留下什麼印象,而是想要具體實例,想知道你過去實際做過哪些事,由此確定你真的擁有某些能力、特殊知識、自我管理能力(也就是行事風格)。
  4. 告訴對方,你發揮能力完成工作時,有什麼特殊之處。考慮雇用你的雇主會想知道,和另外十九個或九百個可以做相同工作的應徵者相比,你有什麼不一樣。你必須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僅是把答案告訴他們,也要通過面試過程,實際展現給他們看。
  5. 最後,告訴對方,從長遠來看,雇用你絕不會是白花錢。你要事先準備,在面試時展現給他們看,未來你替公司賺進的錢,絕對比公司付你的薪水來得多。要強調這一點!
談話小技巧#6

每一次面試中,嚴格遵守「50-50原則」。研究結果顯示,大致上,最後得到工作的人在面試時,聆聽和說話的時間比例大約是50:50。也就是說,有一半的時間是雇主負責講話,另外一半才是求職者自己說話。根據研究,沒有遵照這個比例的人多半會被淘汰。

至於原因,我的感覺是:如果你一直講自己的事,會顯得沒有考慮到公司的需求;如果你話說得太少,又好像是身份有什麼可疑之處,所以才遮遮掩掩。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