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總比後悔好」、「別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你是否覺得這些古老的諺語已過時了?現今社會不斷鼓勵我們大膽地去冒險,但只倚靠衝勁和熱血就奮不顧身,可能會讓下的決定充滿瑕疵,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顧問公司Creative Energy Options的創辦人Sylvia Lafair,提醒我們在面臨抉擇時,必須認知到是否受潛在恐懼或原生家庭環境所影響,即使科技讓大環境變換快速,人的本質依然和過去並無不同,因此認知並清空過去的包袱,並對未來有更充足的把握,才是讓你不會做出後悔決定的重要關鍵。

1.觀察:透過多問「如果....」釐清恐懼和目的


為自己空出一點時間,大約半小時左右便足夠,靜下心並用「如果」的句子多問問自己─,「如果今天我……,我會怎樣做?」設想幾個可能的情況與處境,並盡量想出兩種以上的解決辦法,透過這樣的思考運動,其實能夠自身答案中窺見細微的影響因子,例如恐懼處理某些事,或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導致一味盲目地迎合身邊人,這些線索其實都是影響下決定的成分,唯有正視它們才能提升做決定的「良率」。

2.瞭解:從成長背景尋找形塑思考模式的因素


這是人最常忽略的一點,卻可能是影響最深。當你在做判斷或思考時,很大部分都循著固定的模式和慣習,而這樣的模式形塑原因源自於原生家庭,換句話說,成長背景將左右你的決定方式。研究指出過往的記憶無形中會影響我們的行為,你是個怎樣的小孩,叛逆、溫馴或壓抑性格?還是天生逃避抉擇或總習慣獨自攬起一切責任?再者瞭解家庭中是否曾經有人做出什麼重大的錯誤決定,導致難以彌補的嚴重後果,或締造成就?這些都是影響人們做決定時的潛意識。

3.改變:充分理解並意識自己的決定過程


其實至少有90%的思緒都是無意識的,它們受到神經循環的自然影響,使我們本能地做出決定。因此一旦開始觀察自身決定的方式,從中分析出幾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將從過去學習到的例子應用於往後的決定當中,找出那默默影響自己的無意識區域,將情緒的因素逐漸壓低,並提高做決定時的邏輯分析成分。

最常見的錯誤決定原因往往來自逃避、討好或為反對而反對,只要願意花點時間發現隱藏在意識中的影響因子,絕對有助於下出好決定。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