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情緒焦慮宜與親友傾訴或尋專業支援

明愛生命熱線日均求助卅宗

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澳門明愛昨舉辦“社區抗疫最前線﹕澳門明愛應對新冠疫情的經驗分享”活動,邀請明愛轄下單位向澳大師生分享抗疫經驗,包括防疫策略、心理支援、收容和協助滯澳人士、疫情下守護院舍長者和殘疾人士等,冀藉此讓更多人了解該會抗疫服務經驗,豐富澳門社會研究內容。

活動昨日下午三時在澳門大學伍宜孫圖書館演講廳舉行,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社會學系主任徐建華,澳門明愛副服務總監林玉珠、生命熱線主任吳麗英、恩暉長者綜合服務中心院長關小萍、滙暉長者中心主任鄭嘉玲、駿居庭主任葉志靈、迎雁軒主任陳詩茵等出席。

潘志明致詞稱,歷經三年疫情,該會轄下各中心吸取抗疫服務經驗。感謝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邀請,提供契機予該會分享前線經驗,予社會參考應對危機。

林玉鳳致詞稱,為深入研究社會服務前線工作在疫情期間發揮的作用,故舉辦是次分享會藉此了解更多澳門明愛的前線服務經驗,相信對日後改善社會服務,乃至政府政策都有很大作用。

疫情高峰求助大增

分享嘉賓之一的吳麗英受訪稱,疫情期間,高峰期來電求助數量較平日大增,增至每日一百至一百二十通,以長者、中年婦女和男士為主,因應接受資訊渠道相對較少,故來電求助內容主要均與疫情有關。以“六 一八”疫情為例,部分來電者反映,因沒法適應或不理解政府突變的防疫措施,又或突然被封區等,對生活造成困擾和心理負擔,擔心若沒法配合會否有甚麼後果等,故致電生命熱線期望獲得緩解情緒。中心人員接到相關來電後,會先了解其面對的困難,如有需要會轉介至明愛其他單位提供適切服務。

情緒自殺求助居多

她稱,去年十二月疫情不少本澳居民相繼確診,來電數量下降,但相信與居民確診後要面對身體狀況,未必有動力致電生命熱線有關,而非沒有求助需求。雖現時來電數量已回復正常,但仍維持每日約二十至三十通來電,當中涉及情緒、精神狀況或自殺求助者居多,相信隨着防疫措施逐步放寬,社會仍需要一段時間慢慢適應,呼籲居民若發現自身有情緒或焦慮狀況,不妨主動與親友傾訴,亦可致電生命熱線求助,讓專業人員支援。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