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本會在整理資料時,偶然發現了數篇97-99年國際義工日得獎者的心得短文。從一張張泛黃的手稿中,你可以感受到他們當義工的快樂,並從中體會澳門九十年代的義工生態。細心閱讀,可能會勾起你心中那團熄滅已久的火苗!



我自問並非一個傑出的義務工作者。若論投入程度,比我熱心得多的義工們比比皆是;論經驗,三年多的義工生涯更談不上「資深」可言。我是一個平凡的義工,但對我來說,義務工作並不平凡,我從中領略到的東西,比黃金來得更寶貴。

一個平凡的義工,參加目的當然也不會很特別。「善用餘暇」、「交朋友,擴闊生活圈子」、「服務社會」......我想大部份人被問及為何參加義工的時候,已經說出一堆以上的目的,而我當然也不例外。可是到了今天,我可以大聲的說,當初所說的目的已經全部達到,而且還有額外收穫。

這三年多來,我所服務的對象都是弱智人士,我的工作就是協助訓練他們進行一些體育活動,如田徑、打籃球等。雖說只是訓練項目,但這些工作亦需要別的技能(因為正式的訓練工作是由專業資深義工前輩負責的),我從中學習到不少相關知識,彌補了自身在體育方面的不足。而更重要的是,透過服務他們,使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例如沒有耐性、容易向人發脾氣等。透過這項簡單但需要耐性的工作,我察覺到這些缺點,並加以糾正。「助人自助」就是這個意思吧!很多人都會認為義工是一個「付出者」,但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自身的收穫並不比服務對象少。如果一個人在協助他人的時候,能夠摒除自己是「付出者」的心態,那麼,他必然會獲得更多。在我參與義工的三年裡,我發覺自己成長了不少,而處理問題的手法亦都成熟了,更認識到大班志向相同的朋友,所得所獲非金錢能衡量的。

雖然現在我因學業關係,沒參加義務工作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我現在正享受着當初的回報。義務工作,確實有種潛在的能力,能吸引人繼續不斷地為有需要的人服務下去。


來源:澳門義務工作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