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配置一對一 各科採不同上課安排

何東中葡首設視障班

眼睛是靈魂之窗,視障學生需更多支援、教學輔助,才可跨越障礙,更好地融入學習環境。何東中葡小學本學年首設視障班,這班由三名年齡、能力相若,又是第一年接受正規教育的K1學生組成。校方提供適切的教學輔助,各科採取不同上課安排。校長何艷華認為,此模式不僅可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更有利視障生與同儕相處,創設共融校園氛圍,已看到學生的進步。

三學生漸見進步
本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分為三類,按個人能力就讀於融合教育班、特殊教育小班、特殊教育班。何艷華指該校共有五十三名融合生、廿五名特殊教育班學生,本學年首設視障班,因三名學生年齡較小,以幼教形式開展。因應視覺障礙影響學習,需更多教學輔具協助強化認知,令學生具備同齡應有的認知能力。同時提供物理、職業、語言治療,按學生需要和能力設計治療方案,每周恆常訓練。
幼教生學習知識外,更需學會社交之道,鍛煉與人相處技巧。她指課程有別於一般特教班,學術、認知科目需教師個別教導,加強學生觸覺、感官訓練,多認識不同物品的名稱。部分科目如音樂課等,會安排與K1學生一齊上課,在教師帶領下以旋律打拍子、哼唱、律動身體等。相信透過集體學習,可讓學生學懂社交與溝通能力,並讓其他學生也從小關顧有特教需要的學生,創設共融的校園氛圍。班級開展了幾個月,對比學童初入學時,她看到他們學習更好,也願意親近陌生人,與其他學生一同學習、相處融洽,與普通小朋友無異。
澳特教師資緊張
為開設視障班,校方設計了無障礙課室,也安排一對一的人員配置。坦言該教學模式對校方是一次新嘗試,尤其初次接觸全盲的學生,要加強教師培訓,才可協助教學。加上本澳特教師資向來緊張,倘學校開設的葡文班特教師資離職,相信找教師不易。
一五/一六學年有二十五名視障學生,其中七人以融合生入讀普通班、三人入讀特教小班,十五名入讀特教班。教青局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主任周佩玲表示,對比其他障礙類別,視障生的需要稍大,也相對複雜。視障班的三名學生或因視覺障礙引致認知能力略低,期望透過適切的正規教育輔助,在教學上提供更多感官、觸感協助,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定期檢視作調整
對於特教班向來採取“同質編班”的方式分班,她多次強調這個班不是暫時、也不是湊合,只因三名學童的能力、年齡相若,故試行此教學形式。直言特教生有好多可能性,不排除因個別化教育計劃後,各人能力出現變化,會定期檢視並因應各人能力調整,作不同的教育安置。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