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澳門是我家,齊來清潔她」,公共環境衛生是城市面貌的重要一環。身兼北區社諮委的婦聯常務理事吳嘉婷認為,本澳正逐步打造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因此城市清潔顯得尤其重要。雖然有關當局近年在垃圾回收分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有不少市民反映,縱使自身有意識去進行垃圾分類回收,但垃圾回收設施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因此,她建議有關當局在提升市民公民意識的同時,亦應檢視現時澳門垃圾回收設施的分佈以及配置是否妥善和便民,並優化設備,提升本澳的公共環境衛生水平。
特區政府為提高市民對資源回收及垃圾分類的意識,近年已舉辦許多相關主題活動。另外,現時政府於全澳各區設置五百多個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分別有垃圾房、壓縮式垃圾桶、分類回收桶以及玻璃樽回收設備,以及於全澳設置百餘個公共衛生廁所。而本澳分類回收桶分佈情況,除旅遊景點、公園等公共場所設置回收桶外,垃圾房旁亦會設有分類回收桶。但不難發現設置於垃圾房的分類回收桶體積有限,加上不少市民會貪一時方便,寧願選擇將沒有經分類的垃圾直接丟進垃圾房中。垃圾房亦時常爆滿溢出,居民只好將一袋袋垃圾放於垃圾房外,臭水橫行之餘夏天氣溫炎熱導致穢氣沖天,路過都只好掩鼻而行,的確有損市容。
參考現時不少內地城市為改善公共空間衛生環保,以及提升市民衛生意識,都會對垃圾回收設施的大小、分佈密度、配置、材質以及收集容量作規範。吳嘉婷認為,推動環保意識不應單靠宣傳推廣,特區政府應從實際做起,為市民提供便民的垃圾回收分類設施,因此特區政府應檢視現時澳門垃圾回收設施的分佈以及配置,垃圾回收設施的數量和容量應按使用人口、人均生活垃圾用量指標和清運頻率,改善分類回收設備,擴充其可收集容量,同時完善給排水和通風功能,控制廢水、廢氣以及粉塵的排放,促進城市環衛事業健康發展。
另外,目前澳門大部分家庭日常都會將廚餘連同其他垃圾一同打包處置,對環境亦造成不良影響,不利城市持續發展。為推廣廚餘資源化處理,有關當局過去一直都有展開宣傳工作,並與一些機構合作,並在公屋群放置廚餘收集處理設施,但數量只有少數。而且本澳一直都沒有大型的廚餘集中處理設施,執行力度仍然有待提升。因此,吳嘉婷冀有關當局在推廣廚餘回收的同時,在有地可用的情況下,研究設置廚餘處理設施,例如在未來新城填海區,以實現生活垃圾的源頭減量、資源利用以及可持續發展。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