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殘疾人士在身體、精神或心靈雖有缺陷,但能力未必比人差。“神奇小子”香港傷健田徑運動員蘇樺偉、本澳自閉展能藝術家梁英偉等例子,印證了殘疾人士也可開創一片天。不過,殘疾人士要更好發揮天賦,前提是有適當輔導與訓練,問題是願意協助的導師少之又少,限制了殘疾群體的發展。
近年,無論是政府或社服團體都推動“展能藝術”概念,並拓展相關服務。殘疾人士與非殘疾人士一樣,擁有平等追求藝術的權利和享用藝術的好處。在藝術活動的過程中,殘疾人士有機會表達情感、發展潛能、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亦可促進與別人的情感交流,增強自信心。
藝術訓練對殘疾人士好處多多,但要找到相關導師很困難,本澳多個有開辦殘疾人士藝術培訓班的機構,正面對“人才荒”。有教導智障人士繪畫的藝術導師就指出,無論是有償或無償,藝術工作者都未必願意教導殘疾人士,一來憂慮“難教”,二來認為即使付出很多心機教導,最後亦未必有回報。
針對殘疾人士的教導確實存在特殊性,溝通與教授均講究技巧,不能硬搬一般的教學模式。然而,這並非無法解決,導師只要經過適當培訓和擬訂教學方案,教導殘疾人士非想像中困難。但首要始終是有人願伸出援手,這就取決於導師對殘疾人士的看法,期望能有更多藝術工作者踏出一步,做到傷健共融。


悅 鳴


由sun-career.com撮錄及編輯

資料來源:Macao Daily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