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將推出“少年科技優才培養計劃”,有科技界和教育界人士認為,計劃為投入科普、科技創新的學生提供更系統性支援,尤其是培訓和資源。冀未來能繼續細化和拓展計劃,如與大學招生有機結合、更廣泛和普及培訓工作,以助科學人才的長遠培養。
發掘多元研究題目
工程師學會理事長黃承發表示,國際的科學競賽早已達研究級水平,參賽學生和老師亟須科技支援,進一步提升水平。但過往本澳學生出賽,只能透過學會和大學教授自發提供培訓,資金和資源也要另外找尋。一方面要耗費時間與人力,不太方便;另一方面若有關學校缺乏經驗,或會造成局限。
計劃落實後,澳門大學科學暨工程科普推廣中心將負責學生賽前培訓,相信由中心集合教學資源,培訓將更具規模和廣泛性。中心有空間和設備,希望可開放實驗室予出賽學生使用,協助統一物資與資金的申請等,全面支援。
就“潛能拓展計劃”,他建議選拔後,針對本澳學生過去參賽情況和弱點,加強研究實驗能力、演說和答問技巧、作品撮要撰寫、展位設計等訓練,提高學生質素。期望計劃未來不僅拔尖,亦能持續對有志於科技創新、科普的學生與老師提供培訓,開拓其眼界,助發掘更多元層面和方向的研究題目。
大學招生有機結合
鏡平學校生命科學小組老師林啟興指出,在鄰近地方如香港,倘學生參與科學比賽會獲高等院校支持,如教授提供專業意見。一直以來,澳門在此沒有正式渠道,若指導老師不了解參賽題目範疇或不認識該方面人士,未必有適當支援,站在長遠培養角度非好事,因此贊同計劃引入系統培訓。
計劃挑選科普精英加以培訓,過程中最重要是拓闊學生視野,了解現今科技創新的前沿。這是第一步,以後宜繼續細化,包括與大學招生有機結合,仿效外國大學直接吸納在科學學科上表現出色的學生,更有利人才的長期培育。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