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駐廿載 抱長線期望

由澳門商貿發展協會、瑞士維多利亞大學主辦的“成功系列與CEO對話之My Way:從農夫到漁夫”專題分享會昨日下午二時假中銀大廈會議廳舉行。大家樂集團主席陳裕光分享如何成為企業CEO,帶領員工把小微企逐步發展為上巿公司。吸引近百人參與。

人優我轉求突破
陳裕光表示,是次分享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對人生路程的看法。自己曾經走過的路、採取態度、成長及人生觀;第二部分是營商之道。包括管理大家樂的生意,當中涉及管理學、巿場學等範疇;最後分享人生下半場的感受,希望繼續做更有意義的事。現時回顧發現,自己人生上半場是擔任“農夫”,不斷耕耘,付出比別人多一倍的努力追求夢想。人生下半場則是一名“漁夫”,授人以漁,希望透過分享會將經驗傳達,祝福青年及企業。
有關其營商之道,他認為秘訣在於“人冇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巿場在產品上要不斷提升競爭優勢及創意,當所有人都做同一樣事情時,如何透過企業管理及優質管理,把產品做得更出色。所謂“人優我轉”則需要不斷提升。以大家樂為例,不單只局限於快餐款式,更會加入粥粉麵飯、三文治等多款產品迎合巿場。

中央生產省人手
談到大家樂的經營心得,他指出,現時澳門有兩間大家樂分店,該店二十年前已進駐,坦言對澳門巿場有長線的期望。奈何自第二間澳門店開業後,發現人資相當緊缺,成為擴展業務瓶頸,拉慢發展步伐。面對人資,集團目前未計劃開太多分店,相信現有人資班底可勉強應付日常運作。
要解決人資問題,其中方法是利用中央生產技術配合。現時餐飲、零售業都同樣面對“三高”,包括租金高、薪酬高、用料價高。大集團可利用中央採購、中央產製將成本壓縮,變相無需經常加價,充分發揮大集團規模效應。不過經營會受到產品的局限,未必所有產品都可推售。相反中小企餐飲業雖未能做到大規模的中央生產,但在產品、服務的靈活性卻較高,可樹立鮮明的自身品牌,更可因應巿場、環境變通。

創業艱辛持久戰
近年越來越多青年嘗試創業,他提醒“創意”只佔成功元素一至兩成,其餘的均來自後天勤奮及持久力,坦言創業是相當艱難。澳門政府在支持青創上提供不少資助,例如免息貸款等。考慮到創業首三年極為艱苦,失敗率頗高,認為政府提供資助,有助青年站穩陣腳。但單憑金額資助未必足夠,同時需要有專業人士從旁扶持,包括人際網絡等。
對澳門實行最低工資,他認為最低工資已成為社會的普世價值,希望藉工資提升作為保障。大家需清晰最低工資的意義,在勞動力不夠的環境下,巿場上大部分的薪酬已超越最低工資。即使推行後或會構成成本壓力,但企業無需過份擔憂,因工資調升後,居民的消費意慾及能力會隨之提升,對整個經濟反而有幫助。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