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當我找出那些零碎的時間空檔後,時間變得極為緩慢。把這些時間片段收集起來,我感到自己一天彷彿比別人多出了一兩個小時。一天似乎變成了二十六小時,本來零散的時間變成了寶石般珍貴,這種感覺非常特別。
文:徐惠潤
上課時間感覺索然無味,但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時間宛如白駒過隙。愛因斯坦主張時間是相對的概念,但我認為只有那些能意識到時間流逝的人,才能掌握時間的主導權。每個人都有過這種的經驗:以為只看了手機十分鐘,卻不知不覺中已經過了一小時。這就是失去了時間主導權。
另一方面,想像一下你要上台報告十分鐘,因為你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完準備好的內容,因此你會特別留意時間,意識到每分每秒的流逝。隨著「時間敏感度」的提高,你能感受到時間緩慢地流走。換言之,躺著滑手機的十分鐘和上台報告的十分鐘,時間品質是不同的。
就像這樣,我寫<日日小記錄>時,總是覺察到時間的流逝,久而久之,潛意識裡變得珍惜時間。也就是說,我能夠自然而然地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從而規劃好每一天。
能找出空檔
如果你能意識到時間,你就能抓住那些零碎的時間片段,找出那些深藏不漏,容易被忽略的空檔,並把它們變成你的。
曾經有段時間,我的口頭禪是「我沒時間」。記得我在大學時,第一次參加了教師實習。我站在教室後面看著孩子們坐在小椅子上,唱著兒歌〈火車快飛〉時,一種微妙的情緒湧上心頭,我陷入了回憶,「明明幾天前我還坐在那裡,現在卻成了實習老師」,光陰似箭,彷彿一眨眼,我就會邁入中年,再眨眼就會變成白髮蒼蒼的老奶奶。
然而,當我找出那些零碎的時間空檔後,時間變得極為緩慢。我用手機滑Instagram和Youtube的時間;吃完晚飯後的七分鐘空檔;下定決心整理好亂七八糟文件的時間;走去搭大眾交通工具的時間;會議結束後重新專注於工作的時間;和朋友有約,提前到達約定地點的五分鐘時間,把這些時間片段收集起來,我感到自己一天彷彿比別人多出了一兩個小時。一天似乎變成了二十六小時,本來零散的時間變成了寶石般珍貴,這種感覺非常特別。
每天做一點的力量
我高中英文聽力考試時,二十題中只答對了四題,其餘全錯。我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向姐姐求助。
姐姐說:「像你這樣一週只學一次,一次學好幾個小時是練不好英文聽力的。先養成每天聽二十分鐘的模擬試題再解題。」從那時起,我每天早上都安排二十分鐘的英文聽力時間。最終,我的大學入學考試英文聽力拿到了滿分。
為了完成一件事,每天做一點比一天大量進行更加有效。如果你有想做的事,試著在<日日小記錄>中,每天安排十五分鐘進行吧。
意識到時間有限
對你來說,時間限制意味著什麼呢?規定好的截止期限使你感到更自在,還是有壓迫感呢?
對我來說,時間期限是有利的。比方說,我替學生設定截止期限和不設定截止期限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當我告訴孩子們說:「開始創作吧」,孩子們會以為時間不受限制,會很悠哉地花上十五分鐘左右構思。但如果我說「我給你們二十五分鐘」,他們就會更有效地安排時間,五分鐘構思、十分鐘素描,十分鐘上色。實際上,替自己想做的事設定時間期限,有助於實現目標。
處理有截止期限的任務有兩種方式:先處理和後處理。選擇先處裡,會感到輕鬆,還有時間能修改,提高最終成品的品質。而後處理呢?雖然時間倉促,但能激發超乎想像的專注與能力。
不過,先處理容易產生拖延的想法,而後處理則因時間緊迫可能導致失誤。盡可能地結合兩種方式的優點、減少缺點的方法之一就是,自己設定截止期限。
例如,假設今天是五月一日,新的作業提交期限是五月二十四日,那麼你可以自行設定五月十五日以前完成,因為你將五月十五日視為截止期限,所以專注度會在短短兩週內提升。同時,在實際提交期限之前,你還能有額外時間,可以從容地檢查與修正,提高作業品質。
然而,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五月十五日的截止期限是我自己設定的,我可以推遲,現在先隨便做就好了」。這就是與自己妥協的時刻。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日日小記錄>。如果將截止期限寫在「<日日小記錄>中」,讓自己清楚地看見,對時間限制的意識將比不寫在「<日日小記錄>中」上更強烈。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日日小紀錄,實踐高效人生》,采實文化出版
作者:徐惠潤
譯者:黃莞婷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擺脫瞎忙、不再焦慮內耗,每天只要花15分鐘寫下「日日小紀錄」,讓時間就定位,成績&業績大躍進
翻轉人生的「日日小紀錄」作者曾經是個迷網的學生,總是擔心學習進度落後、總在滑完手機後感到空虛……。他發現,當他寫下那些讓人焦慮的事情後,開始找回主導權,不再被時間追著跑,內心也更加安定踏實。
他持續進行這樣的「日日小紀錄」,原本成績中等的他,一路過關斬將,不僅順利考上教育大學、取得教師資格,還展開豐富精采的生活。
本書將公開他從求學到職場、執行十多年的「日日小紀錄」,希望每個人不管讀書、工作,都能發揮更高效益,找到自我價值!
什麼是「日日小紀錄」?為什麼可以有效幫助達成計畫?「日日小紀錄」簡單來說,就是記錄每一天,把自己今天做的所有事,分類並記錄下來。
「日日小紀錄」是分割時間,計劃每個時段要做的事,並檢視自己對每件事的投入度,完成既定事項後,回顧一天並做出回饋,並於第二天改進。
每天透過這樣的「微小紀錄」,就能產生巨大效果!「日日小紀錄」不只能夠有效進行時間管理,在記錄的每一個瞬間,人生就獲得梳理與撫慰!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