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格.勒莫夫(Doug Lemov)、艾麗卡.伍爾維(Erica Woolway)、凱蒂.葉次(Katie Yezzi)

請練習犯錯,視之為正常

「自己人如果因為犯錯或欠缺目標而受到處罰,整體氛圍便會充滿警戒、甚至恐懼。這就像在球場上告訴球隊『不能輸』一樣,反而往往造成挫敗。」——約翰.伍登。

我們認識一位滑雪技能出眾的女性,她曾經分享過自己決定放手摔跤的那一天,正是讓她成為滑雪高手的轉捩點。

當時她正要再登上滑雪纜車前往灑滿陽光的陡峭滑雪場,她才剛以漂亮無敵的姿態滑下困難斜坡,這番表現讓身後的青少年驚嘆不已,青少年邊夾雜著「超強」「太厲害了」等話語邊問出:「你還會跌倒嗎?」登上纜車時的她想著❶答案是「不會」,❷如果這名青少年是她的侄子或姪女,她可能會為了激勵他精進技巧而不承認自己其實不會跌倒,反而會點出不跌倒就代表自我鞭策不足,或是其實還有迅速進步的空間。

「放手一搏吧,就算會跌倒也要冒險一下。」坐在纜車上的她喃喃自語地說出這番話,而提問的青少年早已呼嘯而去。纜車上升到一半時,她忽然驚覺不僅是青少年必須了解始終不跌倒並不等於成功,她自己也對此深信不疑,因為自己幾乎不再跌倒了,這種事頂多要滑了八天或十天才會發生,就算跌倒也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而分了心。

她領悟到自己不再跌倒大概是因為不再全力以赴地要求自己精益求精,自認不錯的技巧反而造成自己鬆懈懶惰。這時候的她立刻決定改變作法,要用盡全力滑到自己跌倒,而光是那一回就跌了三次。之後,她滑雪時都以跌倒為目標:「我可以感覺到自己正在挑戰恐懼的極限,只要繼續不懈就能克服恐懼。」短短幾週內,她就蛻變成滑雪高手。

那時候的她經歷了幾個念頭的改變。

第一個是察覺「失誤」其實從某個角度而言不僅正常還有所助益,絲毫不代表技能不足,跌倒次數和技能水準並無關聯。但是這也需要信念,她必須相信就算跌倒卻依然是好身手,儘管跌倒卻仍舊能因滑雪技術受到他人肯定,沒有人會因此嘲笑譏諷,她必須秉持著風險能帶來進步的信念,深信自己若要邁向顛峰就必須暴露出弱項而非設法掩蓋。

怎麼做才能建立起特有組織文化,讓組織內多得是這般無所畏懼、勇於冒險精進的滑雪高手?組織必須要讓成員對於成功有類似的體悟,進而願意扭轉對於練習的認識,讓他們認知到失誤率和技能水準不能畫上等號,而且對於在同儕面前暴露弱點,也能感到自在以相互切磋求進步;此外,成員感到信任、信念和快樂的同時也將更樂於和同儕合作。要達成這樣的目標首先就必須讓錯誤正常化。

厲害的教練明白從錯誤中學習能創造出的價值,因此無論當事者表現正確或錯誤,他們都不會過度反應,這樣氛圍下的練習才更有成效。希望練習效果理想,就不要因為練習時的成功而大肆歡呼,面對錯誤也不應該過度責難。第四章中提過,提供回饋要迅速,並請當事者就此重新修正,避免重蹈覆轍的同時也能從中學習。

佛爾在著作《記憶人人hold得住》中給了自己一年的時間加強記憶力,他準備開始這項自我挑戰時找了「全世界頂尖的專精學專家」安德斯.艾瑞克森「敲定合作」。佛爾會將他為全美記憶冠軍賽準備的資料提供給艾瑞克森,好讓他清楚自己如何訓練準備,艾瑞克森和研究團隊中的研究生則會回頭將資料和佛爾分享,從中設法加強他的表現。這項合作在佛爾面臨記憶高原期時幫助極大。

他密集練習了幾個月之後記憶力停滯不前,艾瑞克森鼓勵佛爾向其他「刻意練習」的專家學習——進行「方向明確並強調重點的例行練習」,而運用刻意練習克服高原期(即「OK高原期」)的關鍵就是練習犯錯。佛爾在闡述高原期時採用以打字為主題的研究來舉例說明,他指出許多人在打字上也會滯留在高原期,我們開始學打字時會不斷地進步再進步,直到最後準確度和速度都達到顛峰。雖然許多人為了工作和個人生活花了無數個小時打字,技能卻未因經驗累積而進步,反而停滯不前。研究發現,螢幕上字句出現的速度若是超過受試者習慣的百分之十到二十,就等於挑戰了受試者的極限,在允許打錯的情況下,受試者以此速度繼續練習幾天後都變得更快了,所以佛爾若是希望表現能突破高原期,就必須練習失誤。

這一點該如何應用在組織上呢?答案是透過將錯誤正常化來接受挫敗。

不過知易行難,多數組織對失誤都不樂見,這當然可以理解,因為有時候錯誤會造成慘痛的結果,也許是失去客戶或大規模回收。就算影響有限,人在職場上往往會因為犯錯而擔心驚慌,更恐懼他人發現錯誤。組織面臨的挑戰就是設法以妥當的方式將學習和練習期間的錯誤正常化,尤其得悉心處理可能在眾人面前揭露的錯誤。

將錯誤正常化的流程如下:首先像上述滑雪和打字的例子一樣,為當事者設立挑戰後允許犯錯。再來是以鼓勵成長和改進的方式來處理錯誤,對於錯誤不能輕描淡寫或忽略不視,卻要在錯誤變得根深柢固前鼓勵當事者進行修正。這之中的平衡十分微妙,不同的組織和學習領域挑戰也有所差異。現在就以教學這項以學習為主導的範例說明如何達成巧妙平衡。

我們發現王牌教師非常擅於在課堂中建立坦然接受錯誤的文化,視錯誤為自然的同時卻也不會毫無糾正地放任錯誤繼續。這代表不能忽視錯誤的重要,應該避免說出「親愛的,沒關係。這題真的很難,答錯無所謂。」也不應該放任錯誤答案或是不當行為,使其因為欠缺糾正而更根深柢固。按照《王牌教師的教學力》中將錯誤正常化的技巧,教師應該「避免因作答錯誤而責難學生……也不應該替作答錯誤的學生找藉口。」

三年級的學生朗讀某段文章時若有些錯誤,教師會請他重唸讀錯的文句或詞語:「這句再唸一次看看。」如果學生還是繼續犯錯,教師可以說明原則作為提醒:「這個音發i的短音。」王牌教師會就此持續努力,確定沒有錯誤會因為缺乏糾正而繼續發酵,同時以溫和堅定的態度糾正學生。無論在任何文化、職場、課程或團體,人們處理錯誤的作法正是取決於這樣日積月累的互動。鼓勵學生接受挫敗、再次嘗試對於所有學生都會產生深遠的作用,影響個人對於自身表現的看法,以及如何在學習上彼此支援。教室因此能成為讓人放心犯錯的空間,錯誤在此絕對會被糾正,成功也是重要目標。

為此,教師、教練和主管務必「不要再扮好人」,人在糾正錯誤時的直覺反應往往是語帶抱歉地表示:「莎拉,沒關係。這個真的比較難,你也盡力了。」或「不好意思,這邊要改正一下……」這麼做會引起幾種負面效果,一來等於降低標準,二來是對於犯錯(和回饋意見!)應該心存歉意,還有面對錯誤應該要避而不談。如果對於應該改善的項目過度迴避閃躲,反而會讓人覺得問題比實際上嚴重。上上策就是溫和而直接,不再扮白臉,讓犯錯成為練習的自然環節。

包裝錯誤的技巧是重要的關鍵,運用合適的語言和恰到好處的語氣便能在錯誤正常化上發揮驚人的效果,例如,可以使用下列語句開頭:「我真的很高興你犯下這個錯誤。這個錯誤在這方面最為常見」「會這麼做完全可以理解,不過要留意的是……」也可以借用自己學習某項技能的個人經驗:「我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也犯過相同的錯誤。」

因應錯誤的方式對於團體文化影響深遠,因為成員會受到其中語言和態度的耳濡目染,進而影響自己和他人犯錯時的應對作法。錯誤可能會增加,但是全體成員對於自身和同儕的期許也會升高。

解鎖重點

  • 鼓勵當事者透過自我挑戰突破高原期。
  • 對於錯誤不能輕描淡寫或視而不見,否則錯誤可能根深柢固到造成學習障礙。
  • 幫助當事者歸納出自身的錯誤,藉此培養獨自改善的能力。

本文摘錄自《完美練習:成功解鎖1萬小時魔咒,將技能轉為本能的學習法則

作者:道格.勒莫夫(Doug Lemov)、艾麗卡.伍爾維(Erica Woolway)、凱蒂.葉次(Katie Yezzi)
譯者:陳繪茹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Source